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选人缘由

选点的确定,是整个田野调查工作的第一步。对于茶马古道云南段音乐文化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它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人文气息的选题。在调查中,笔者始终遵循“以人为本”“以人为首”的原则。因此,茶马古道云南段中人物选定及相关采录工作成为田野作业的主体部分。在已经确定的地点上搜寻人物,虽是大海捞针,却也有规可循。笔者在此借用了“核心圈”“中心圈”“外围圈”的概念,对茶马古道云南段这样一个相对独立的马帮社会群体给予了人物选定。

第一,核心圈之马锅头、赶马人。毋庸置疑,茶马古道的主体者是马帮人员。对于人物的筛选,笔者首先以民族作为标准。茶马古道是一条以汉、藏为主体的马帮之路,除此之外还有回族、白族、纳西族、普米族等众多少数民族。因此,在云南,马锅头、赶马人的筛选首先以汉族、藏族为主。汉族的赶马人及后代在大理较为多见,藏族的赶马人及后代则主要聚居于德钦县奔子栏、德钦升平镇。在进行田野作业之后,通过相关书籍,特别是马存兆编著的《茶马古道上远逝的铃声——云南马帮马锅头口述历史》及其他相关书籍的二手、三手资料进行了筛选,选定了大理汉族赶马人、奔子栏、德钦藏族赶马人、沙溪白族赶马人、丽江纳西族赶马人、彝族他留人赶马人作为采访对象。这种初步设想在田野工作中基本得以实现。当然,也出现了不少临时的突变情况,如在中甸地区所选定的藏族老人阿布老屋,到现场实际采访时,发现搜集的资料有误,阿布老屋并没有经历过赶马,对赶马的事情也较为冷淡,之所以选中他,主要是因为他现在居住的房屋,是当年茶马古道上比较有名的建筑,现在是茶马古道上保存最好、价值最高、艺术性最强的建筑,当年茶马古道上有身份的人员和马锅头才有机会到他家中做客,中央电视台专门对此进行过报道,一些建筑方面的专家也多次到他居住的房屋参观,与茶马古道的关联比较强,虽然有此背景,笔者还是果断取消了对阿布老屋的采访。其次,笔者以赶马人身份进行二级选定。所谓“赶马人身份”即指赶马人在马帮中所担当的角色、所处地位等。马帮已经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群体,在马帮中,角色众多、分工明确。马锅头、管家,抑或是长工、短工,不同的身份必然在赶马事宜及心态方面会有所不同。因此,笔者为了全方位采录,在采访中也有所侧重。

图2-2 人物图

最终,在汉族马帮中,笔者采访到大理弥渡县黄矿厂村的彭语、弥渡县城的杨保祚、密祉乡的李信;在藏族马帮中,采访到奔子栏镇奔子栏村,赶马长达40年的藏族马锅头达瓦、奔子栏镇玛尼村的两位赶马长工——培促、把三,德钦县城的赶马人扎巴;在其他民族赶马人中,采访到纳西族赶马人李能章、宣绍武;白族赶马人李德明以及彝族支系他留人赶马人蓝绍开与蓝绍增。这12位赶马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赶马年数最少十年,多则四十六年,民族以汉族、藏族为主,除此之外,还涉及白族、纳西族、彝族等其他民族。

表2-1 赶马人

续表

第二,中心圈之马锅头、赶马人直系后代。随着赶马老人的年龄已高和逐渐离世,对茶马古道研究工作而言,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因此,除了尽快、尽多的去采访目前仍然健在的赶马老人之外,对于赶马人后代的调查研究,也是笔者进行此课题时较为重视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由于相关书目中很少提及赶马人的亲属及后代所在地,调查难度很大。笔者依据实地调查过程中的随机变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访到现居住在大理弥渡县凤仪镇的回族马锅头马文秀的后代、弥渡县的彝族赶马人后代李彩凤、弥渡县密祉乡汉族赶马人后代白翠华、祥云县云南驿的汉族赶马人后代郭志国等。对于中心圈马锅头、赶马人后代的采访,一来是希望通过他们知道和了解当年祖辈、父辈赶马的一些情况,扩大采访范围,印证一下茶马古道和马帮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如何。二来则是希望通过赶马人后代的叙述,为当年赶马人所参与的音乐文化活动提供线索,从而更好地把握茶马古道云南段音乐文化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工作。

第三,外围圈之茶马古道相关研究人员。随着“茶马古道热”和原生态文化产业的开发,特别是对于“茶马古道申遗”这样一个新课题,有关茶马古道的研究工作在云南如火如荼,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这些研究人员中,首先应当提及的是茶马古道命名者,20世纪90年代,被人亲切地称为“茶马古道六君子”的木霁弘、李旭、陈保亚、王晓松、徐涌涛、李林。正是他们的亲力亲为,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的“茶马贸易”才浮出水面,茶马古道才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为此,笔者深入采访了现工作于昆明市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的李旭研究员。由于采访李旭研究员是处于笔者进行田野调查开始之初,他概况性的为笔者介绍了茶马古道,得知笔者即将开始茶马古道音乐的调查与研究,先是感到非常吃惊。他说,以前从未有人从事,也从未想到可以从音乐这个角度关注茶马古道。而后便是肯定、鼓励,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同时,笔者走访了现居住在弥渡县凤仪镇《茶马古道上远逝的铃声——云南马帮马锅头口述历史》的作者马存兆,详细了解了此书产生的背景和经过,书中提到了马锅头现在的情况。马存兆老人告诉笔者,这本书到目前为止,是对茶马古道上马锅头所进行的较为全面的口述史记录的唯一一本书。当年写作此书的初衷是,希望通过马锅头之口,唤醒人民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茶马古道对云南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遗憾的是,当年我所采访过的大部分赶马人已经离世,这种损失无法弥补。听着老人惋惜的感叹声,笔者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性。更感到这项工作刻不容缓,时不我待,必须只争朝夕,快马加鞭。另外,笔者对《沙溪寺登街——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的作者杨惠铭进行了采访,并获得了沙溪镇“五老爷赶马仪式”的珍贵录像资料。 bCjRY/w+BTienBloSZakDjgEQ1PVrMZQYEFZKHZPBf7ImSrBmb91OQvzRe87+JF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