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人文因素

我国有饮茶的习惯,从文字记载看,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而饮茶成风的时尚大概可以追溯到唐代。由此可见,我国对于茶叶的需求可谓历史悠久。而茶马古道的形成及延续不仅仅只是对于茶叶的单纯性依赖。随着它的发展,在依赖的背后也相继产生了一系列的其他原因。笔者将从生理、民风、民俗、心理等诸多人文因素来阐述茶马古道的形成。

第一,从人体生理机能来看,对于茶叶的依赖属于身体机能的硬性需求。如欧美国家人对于咖啡的依赖一样,这是身体无法抗拒的本能反应。特别是生活在海拔近四千米高度的藏民,终年以肉类、奶类为主要食物,热量极高,且不易消化,使人容易上火、气燥,而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成分,可以有效分解脂肪、除腻刮油,从而分解身体内多余脂肪,通肠通便。除此之外,茶叶中含有的多种矿物质、维生素类,可以使人心平气静、稳定情绪,均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而茶叶中所含有的特殊因子和成分,也使人很容易便产生依赖感,因此,藏民对于茶叶的需求,是一种个人的生理本能需求,这种需求是持续的、长久的。

第二,从民风而言,我国自古就有“以茶解气、以茶祛病气”的说法,茶叶作为我国特有的饮品,从古至今,对于它的功效,人们一直是十分认可的。

唐朝卢仝的《七碗茶歌》更是对茶的功效给予了高度评价:“一碗喉温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我国自古就是茶的故乡,几千年来“全民饮茶”几乎已经成为一种风俗和时尚。中国古代有许多诗人对茶曾有过生动的描述。如唐朝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宋代诗人林逋的《茶》。而发展至今的“茶道”更以其深邃的精神衍变成“茶文化”,一杯淡茶,君子相交,或弥久历新,或品之淡然。中国人对于茶叶的喜好蔚然成风,这样的民风也影响加剧了藏民对于茶叶的需求与向往。

第三,从反方向的物质需求来看,过去,中原地区常年征战,对于战马、良马的需求是大量的、长期的。这是国家战略的刚性需求,刻不容缓。特别是宋王朝的军事急需,而四川、西藏等地又都盛产良马,他们的马匹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品种质量上而言,都是国家战马的首选。毋庸置疑,国家的军事急需也加剧了茶马贸易规模的逐渐扩大。

图1-5 头骡脖子上的头铃 摄影:张璐

第四,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来看,在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更迭之后,云南已经形成了多民族聚居的格局,民族之间的平等、包容、和平共处政策成为历朝历代统治者宣扬的原则之一。而茶马古道的出现,无疑是这个原则的良好“践行者”,它为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云南,人们已经习惯了民族间的合作,各民族之间虽然在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都存有差异,但或是被动的合作,或是自愿的合作,这样的情况已经司空见惯。因此,从民族的心态而言,人们更愿意借助茶马古道这样一个平台,搭建起民族之间和平共处的友谊桥梁和通道。

图1-6 一套完整的马鞍 摄影:张璐

第五,从心理角度来看,马帮这样特殊的社会群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云南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人群,人们已经把赶马当成一个行业来对待。在茶马古道云南段中,上万家的赶马世家,实则已存有一种“马帮情结”或称为“马帮情怀”的因素。许多家庭开始赶马,是由于交通不便所迫,家境贫寒所致,食不果腹所逼,在当时,赶马是我国西南地区很多人唯一的生计。在云南、西藏也不乏这样的家庭,祖辈、父辈走上赶马路,刚开始是因为家里的经济拮据,生活穷困所使,但到了子辈、孙辈时,家中经济情况好转,足以支撑生活,但其后代却还是毅然走上赶马路。这样的家庭传承,正是子辈对于家族中马帮情怀的延续,正如我国汉族中的子承父业一样,这是一种物质世界上升至精神世界的逐渐升华的心理过程,它一旦上升到情感这一层面,其心理便很难发生变化了。对于茶马古道上的赶马人而言,马帮情怀便是始终不变的精神支柱。

由此可见,茶马古道的形成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结果。如果没有人们相互间的物质需求,如果没有历代朝廷、官方的保护与支持,如果没有客观地理环境的限制,如果没有人文因素的贯穿始终,如果没有各民族之间的平等相处,那么,历史上就不可能出现茶马古道。 znFi7NJOMOfsh7v1FFfIwlEhsWO+8z7UfhVSHbBvmmQ2Jm3zEk/08r/pOwU2mBq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