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以群、蔡仪的哲学化文学理论教材


1960年,党中央对全国的经济工作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农业、工业、商业等制定了调整的政策和工作条例。与此同时,教育、科学、文艺的调整也提上日程,积极进行。文学艺术方面的变化更为显著。1962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剧协在广州召开话剧、歌剧、儿童剧座谈会(史称“广州会议”),对表现新时代新生活、题材风格多样化问题、戏剧冲突和表现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还对几个受过批判的话剧作了新的、肯定的评价,给受到错误处理的作者平了反。同年4月30日,中央批准《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草案)》,简称《文艺八条》,其中包括:一、进一步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二、努力提高创作质量;三、批判地继承民族遗产和吸收外国文化;四、正确地开展文艺批评;五、保证创作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六、培养优秀人材,奖励优秀人材;七、加强团结,继续改造;八、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同年8月,中国作家协会在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这次会议提出,文艺创作要打破简单化、教条主义和机械论,向现实主义深化,提倡人物形象塑造的多样化,不但要写正面、反面,还要写中间人物。中央调整了关于文艺问题的方针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批评了“左”的文艺路线,重新确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同时提出了一些符合艺术规律的意见和看法,如“没有形象,文艺本身不能存在”、“寓教育于娱乐之中”、“以政治代替文化,就成为没有文化”等。文学理论界的思想相应地也得以一定程度的激活,“题材”问题、“现实主义深化”问题、“人情”问题、“时代精神”问题都受到了深入关注和探讨。理论批评界一度出现少有的繁荣气象。 MYh5yyv5B1Rq1F6n6fOvGm0vUGTCnNO8npLWNc+XTVaXWiVnYqkLNDkl7lQ1QhB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