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


胡风(1902—1985),原名张光人,湖北省蕲春县人。1920年考入武昌启黄中学。1925年他是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中学生,开始阅读“五四”革命文学作品,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并于同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青年团。1925年暑期进入北京大学预科,一年后改进清华大学英文系。在北京因为革命热情得不到满足,南下回乡参加革命活动。1929年秋,赴日本留学,考入东京庆应大学英文科。在东京学习期间,他受当时日本普罗文学运动和苏联文学的影响,参加了当地的马克思主义学习组织和普罗文学运动。他曾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东京分盟的负责人之一。1933年春,他因在留学生中组织抗日文化团体,被日本当局逮捕,关押数月后,被驱除出境,返回上海。胡风在上海参加左翼文艺活动,曾任“左联”宣传部长、行政书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上海出版了《七月》文学周刊,同时还编辑出版《七月诗丛》和《七月文丛》。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当选为常委。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七月》被迫停刊,他继续编辑出版文学杂志《希望》。在此期间他发表了大量理论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是出版了文艺论集《论现实主义的路》。1949年7月他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和中国作协常委,同年还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54年当选为全国第一届人大代表。

胡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诗人和独特的理论家。早在20世纪40年代,他的文学理论著作就引起了讨论。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他的文学理论再次遭遇批评。胡风于1954年写了《关于几个理论性问题的说明材料》,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运动的历史与现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进行反批评。同年7月胡风向中共中央写了《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即“三十万言书”),进一步为自己的思想进行辩护。对胡风文学思想的批评终于演变为“反胡风运动”。胡风被当成是“阶级敌人”、“反革命”,终于被捕入狱,所谓的“胡风分子”也受到株连。学术讨论演变为政治运动,几乎是50年代许多运动的一种逻辑。直到1979年,胡风才获释。1980年中共中央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重新审理胡风一案,决定予以平反昭雪,恢复胡风在文艺界的地位。

胡风的文学理论研究跨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个时期,他的许多思想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就发表过的,但是他的理论受到广泛关注和批判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以我们把胡风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来讨论,但我们所研究的则不局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cm18dxJFaE+C6jYh6l5VJeB8DpDn0CS/0J+P1ALxYnjf3L8gYMrWuVKzhxWxBI8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