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以上的讲解,大家对于动画视听语言是否已经有了一个概念上的初步认识?明确了动画视听语言的概念和范围,那么动画视听语言有着哪些突出的特征呢?这些特征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存在怎样的影响?下面讲一讲动画视听语言的几大特征。
动画视听语言是一门具有语言规则性的学科。电影电视诞生至今,已经百年有余,人们从被视听影像的简单刺激吸引,到逐渐习惯并认可了视听语言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有效手段。视听语言已经成为了继口头语言、文字语言之后的第三种有效语言形式。
视听语言既然被冠之以语言的称呼,那么就应具有语言的规则特性。所谓语言规则,包含了符号性和系统性。也就是说,视听语言所应用的镜头、画面、声音元素,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更是一种传达着内在意义的符号,这种符号必须明显地能够被人们察觉和理解,不能想当然地应用。而系统性正是建立在符号性之上,可以说,由于不同创作人员一次次的创作尝试,以及普通观众浏览了一部部的影片,人们逐渐地在审美角度达成了一种共识。这个共识就包含视听语言的表现手法,也包含视听语言之外的其他专业性知识,这应该在一系列有系统的、有组织的、被行业和观众们所认可的创作手法以及惯例的框架之内。
简言之,视听语言内部知识体系之间具有逻辑性和规范性。
视听语言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这种综合性表现在学科内部横跨了诸多不同门类的专业知识。一方面,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综合。视听语言中既包括原画设计、美术绘图、镜头造型等形象思维的内容,同时也包括了关于因果关系、系统叙事等逻辑思维的内容。因此学习视听语言,要做到将表面的视听技巧与头脑中的创作概念相结合。切记不能只注重一方面的技术而对其他方面的知识完全不了解。也不能死板地只了解规则和名称,而不知道实际创作中究竟应当如何应用。另一方面,视听语言的综合性还表现在对学习者自身素质的综合考验。一名文字编剧可以不精通美术而仍能胜任剧本写作的工作;一名原画设定者可以不懂剧作,但是丝毫不影响他创作出美妙的角色形象。但是学习视听语言可不行,尤其是动画视听语言,包含着对于美术的知识、色彩和光线的原理、人类的透视和摄影知识、剪辑知识等众多知识的打包整合,正是这些综合的知识体系组成了视听语言的专业内容。这也要求了学习者必须做到个人能力的综合。
动画视听语言的重点在专业内均衡分布。动画视听语言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学科内重点的均衡性。很多学科知识都具有较强的体系,像剥蛋壳一样在内部呈现出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或者像一棵大树,可以发现主干与枝叶的主次之分。但是动画视听语言不是这样,它缺少一条连缀全部知识的干道脉络,学习的时候甚至可以任意调换部分章节的先后次序,视听语言更像一张铺开的大网,上面挂满了同等重要的果实。视听语言内部的知识重点分布较为均衡,并且每一部分之间的联系相对薄弱,在创作中又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学习者必须全面掌握这门知识,不可以只注重一两个章节,而忽视其他章节的内容,因为知识之间都是具有联系的。
动画视听语言本身也具有变化性和差异性。视听语言这一称呼,虽然广泛应用于动画影视艺术之中,但是应该认识到,在不同体裁的艺术作品中,视听语言所呈现的形态具有较大差异性。除了上文介绍的动画与影视之间的差别,在动画视听语言内部,差异性同样非常明显。
以动画来说,决定视听语言差异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技术差异直接影响动画视听语言的整体面貌。例如,对于传统二维手绘动画,视听语言中对静态造型的要求就比较复杂,场景和道具的细节、人物的表情动作、场景之间的任意组接,这些都是重要的内容。而对于具有大量模型和材质渲染的三维动画,视听语言的重点更多的是围绕着如何利用三维技术制造绚丽的、引人注目的视觉冲击。至于黏土动画、玩偶动画、剪纸动画等特殊效果动画,如何利用好其独特的技术则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定格动画的材质美、玩偶动画的表演特性,这些都是一个动画技术门类的独有知识特性。所以这就导致了动画视听语言的学习只能进行一个相对共性的学习,到了实际应用阶段,则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情况由读者自行补课充实专业。
不同观众对象的动画作品视觉造型差异明显。目标观众群体的差异也直接影响着动画视听语言的呈现与评定标准。在动画行业内,对于观众群体的区分是非常仔细的,通常2岁便是一个年龄划分阶段。针对不同人群,作品呈现的视听语言效果也截然不同。如果是给青少年制作的动画,就需要考虑到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人物造型要做到“酷”和吸引人,镜头节奏要相对较快,画面动作感较强。而如果是给低幼儿童制作的动画,则色彩需要艳丽,镜头的节奏不要太快,人物动作也需要相对缓慢,让观众有一个接受的过程。至于成人动画,则更多地需要剧情和台词与视听语言相配合,以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内涵。(见图1-1、1-2)
图1-1 人物造型(1)
图1-2 人物造型(2)
此外,观众的性别、文化层次、年龄特点,这些都会影响到视听语言所呈现出的不同特征。
一部动画作品播放媒介的不同也影响着动画视听语言的整体面貌。通常,动画的播出主要包括以下不同媒介:动画电影、电视系列动画、动画单本剧、动画艺术短片、动画广告短片、网络动画等。在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动画,相对而言更注重人物的台词而非画面,对于视听语言的整体要求就要比动画电影低很多;而动画电影则对画面、摄影、剪辑的要求都更高;至于动画艺术短片、网络动画,则更多追求的是创作者的个人艺术风格的表现,而不太在乎所应用的技术。因此,它们在视听语言的风格上往往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不同风格题材的动画作品视听语言差异性较大(见图1-3至图1-5)。
图1-3 动画作品(1)
图1-4 动画作品(2)
图1-5 动画作品(3)
创作者的流派体系和艺术追求也让动画视听语言体现出差异性。由于动画艺术对于艺术风格有着比其他影像媒介更为广阔、自由的天空,因此在同一个题材和制作条件下,创作者和艺术家个人的概念和艺术追求差异,也会让作品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一点,从《黑客帝国》系列动画以及NHK电视台一分钟系列动画都可以看出。在《黑客帝国》系列动画中,尽管都是围绕着电影《黑客帝国》衍生出的动画短片,但是每部作品呈现给观众的视听语言感受、作品中所包含的视听语言信息却截然不同,既有高度写实的三维动画,也有造型夸张的二维动画。而色彩纷呈表现各异的动画作品却反映的是同一个主题,这既是流派体系和艺术追求不同导致的视听语言差异,同时也是动画艺术独特魅力的体现。
应该强调的是,决定视听语言差异的因素绝不仅仅是上文所列举的几条,动画艺术在创作过程中涉及方方面面的制约因素,还包括成本、情节、工作时间等众多细节的因素需要读者去自己总结和思考。同时,决定动画视听语言差异的各种因素也并非单独发生作用,很多时候是几种条件叠加共同作用,因此需要综合各种因素,从整体的角度研究整部动画才能得出一个较为准确的结论。也就是说,研究动画视听语言,不仅仅要从视听语言内部的知识模块下手,更要全面、系统地研究动画艺术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