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压力山大原因考

一位年轻学员插话:老师!是不是我们现在的压力比你们年轻的时候大?

问得好!几年前,我应《人民论坛》之邀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当代知识分子的压力及应对》,已经回答了你这个问题。

现在有现在的压力,过去有过去的压力。我们当年吃不饱,肚子饿,现在这方面的压力没有了。

当然了,时代不同,压力的来源和性质就不同,不具有可比性,不好说谁大谁小。

过去肚子饿,大家都饿;现在都吃饱了,但你吃的比我好,羡慕嫉妒恨!现在全国至少99%的人生活水平都提高了。

年轻人继续问:既然老百姓的生活都比过去好了,为什么对政府不满的比过去多了呢?

这个问题问得更好!首先是社会民主了,宽松了,允许发表不同意见,不以言治罪;更主要的原因是,虽然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普遍富裕了,但有人先富,有人后富,有人大富,有人小富,发展不平衡,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贫富差距不能太大,要通过政策调整,使先富带动后富,更要严厉打击贪官污吏,将他们的不义之财还之于民,这样才能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

又一年轻人插话:照您这么说,我们的压力应比你们那个年代小,可为什么过去没有人喊压力大,而我们个个都是“亚历山大”(压力如山大)呢?

现在不但你们年轻人压力大如山,中老年人的压力也不轻。为什么各行各业、从上到下人们普遍感到压力大呢?我分析一下不外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变化快。

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人们都要去适应它,适应不良就会产生压力。

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大家都已经适应这种生活方式了,所以就没有感觉到多大的压力。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复一年,生活方式很少变化,基本适应了,只要没有大的天灾和战乱,便不会感觉到太大压力。

现在不但外界环境在变,人们的服饰打扮在变,人们的观念和语言也在变,你们年轻人的许多想法我们无法理解,你们讲的话我们也常常听不懂。更何况电脑、手机等高科技的东西层出不穷,不断花样翻新,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不进则退,不学习便要落伍,便要淘汰出局。我就经常被学生笑话,说老师“out”(落伍)了。

一个急剧转型、变化迅猛的社会我们必须不断去适应它,有的人适应不好就会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甚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二是竞争激烈。

中国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变化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是竞争,残酷的优胜劣汰自然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压力。职场、商场犹如战场,无论是升学、就业,职位、职称,恋爱、婚姻,乃至车子、房子,处处都要通过竞争获得,人们难免遭受挫折和失败。竞争上岗,末位淘汰,于是就会感到压力。

竞争的压力各位体会比我深,不再过多解释。

三是选择多。

政治越来越民主,社会越来越宽松,给了我们更多选择的自由。选择多则冲突多,冲突多则烦恼多,这种选择冲突也会带来很大的压力。

社会现在变得多元化,不像过去那样单一了。以前大家都说一样的话,穿一样的衣服,否则就是离经叛道。当今宽松的社会赋予我们更多的自由,自由是好事情,但自由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了你自由的同时,也就给了你烦恼。

又有年轻人举手发问:老师!我觉得越自由越好,您怎么说自由还能带给人烦恼呢?

对我的说法许多年轻人可能觉得不好理解,不是越自由越好吗?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为了争得自由,人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现在自由终于来了,但你的烦恼也多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你自由了就要自己做选择,人没有选择的时候就没有心理冲突。像当年计划经济年代,说老实话我们都没有选择的自由,分配工作的方案一公布,让你去哪儿就去哪儿,不能讨价还价,你也不用伤脑筋睡不着,一切都由组织安排。当今是双向选择,不但自主择业,还可以创业。以前人们在婚姻上也很少有选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在包办婚姻早已成为历史,不但择偶自主,人们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令人眼花缭乱。

现在青年人感到迷茫,显得浮躁,就是因为他面临的选择机会太多。有选择就会有矛盾、有冲突,有冲突就会有焦虑、有烦恼。冲突可以有多种。

第一种叫作双趋冲突,就是这个我也想要,那个我也想要,但是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公务员挺好,下海也不错,你总得选一个,那你就琢磨了,我到底去哪儿呢?于是就睡不着觉了,这叫作“双趋冲突”。古语说“逮二兔不得一兔”,人不能太贪,事业、家庭、爱情、金钱、美女、车子、房子、职务、职称,什么都要,活得能不累吗?所以现在提倡“断舍离”,放弃一些东西,你的压力就轻了。

第二种叫作双避冲突,我两个都不想要,但是你还必须得选一个。比如,前有狼后有虎,那怎么办?你不是往前就是往后,反正得走一条。现在你们年轻人面前的路多得很:大学毕业之后,可以考公务员,从政走仕途,这个我把它称作红路;也可以考研究生,硕士、博士毕业照相都是黑袍黑帽,将来成为专家学者,我戏称作黑路,这里说的“红”与“黑”没有褒贬之意,都是国家的需要;更可以自己创业或下海经商赚大钱,黄金多了,那就称作黄路吧;还可以飞越蓝天,漂洋过海出国去,这当然就是蓝路了。可走的路远不止这些,这么多路摆在你面前,随你挑,随你走,还有人发出了“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的感叹,那是因为你面前的路太多了。

第三种叫作趋避冲突,就是我又想接近它、得到它,又害怕它、想避开它。你看这东西很好吃,但是它烫手,又想吃又怕烫,这就是趋避冲突。这个工作收入高,可是太累,老想找一个钱要多,活要轻,在大城市,离家近又体面受尊重,最好还能解决户口的工作,反复挑啊选啊,于是就睡不着觉了。

咱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无论是升学择业、婚姻恋爱,甚至购物买东西,都会发生这种冲突。所以就在那儿翻来覆去地选呀挑呀,拿不定主意。比如,你们女同志衣服越多,就越觉得没衣服穿,比来比去,穿这件穿那件,这个和那个搭配,那个和这个搭配,老觉得不合适,其实就是因为衣服太多了。像我们过去只有两套衣服的时候,脱了这件就换那件,脱了那件再换这件,所以没有那么多焦虑冲突。

这种选择带来的冲突也是我们当代人一个很大的压力。德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说得好:“如果上帝不在了,人们就陷入了焦虑。”我们那个年代一切都由组织来安排,个人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我们只有“习得性无助”,而没有现在年轻人那么多的焦虑和烦恼。

四是欲望高。

除了来自外界的客观压力,我们个人内心的欲望也能成为一种压力。一位大学教师退休前最后一次晋级,因为没评上教授,憋气窝火,导致心脏病突发,不治身亡。追悼会后,另一位也未晋升教授的老先生发出感慨:“哎!这个教授不当也罢,还是要长寿不要教授!”

欲望能催人奋进,也会带来痛苦。我们的一位学生对北京某城区的几百名公务员,采用国际通用OSI-2压力量表和访谈技术进行调查,发现其压力排在第一位的并非工作本身而是角色期望,说白了就是对职务的期望。

不仅个人欲望,周围人的期望同样也是压力的来源。天下望子成龙的家长,给无数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子女拼爹拼不过别人,对家长也会构成压力。

我有一个朋友,在政府机关工作,三十岁就是处长了,年轻有为。可从此之后就原地踏步了,十几年过去了,四十多岁了,他还是个处长。他自己心态还比较平和,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位很好的国家干部,心胸很豁达。他说我真的不大在意这个职务职称,只要干好工作,对得起良心,对得起组织的培养就可以了,晋不晋升没关系。他自己没有那么大压力,可是周围的人给他压力,特别是他的太太。太太是个医生,当初嫁给他,就是因为看他能力强,很有发展前途,认准是个“潜力股”,对他抱有很高期望。令太太失望的是自从结婚之后,先生就不再晋升,于是免不了经常唠叨,有时候还骂他是老陈醋(处)。哎呀,很难听啊,让他很烦。他说最可气的是连儿子也跟他妈妈学坏了。儿子学习很差,在学校老是最后几名。他对儿子说:“你也得努力,也得进步啊!”结果儿子回了他一句:“还说我呢,你进步了吗?老陈醋(处)!”你看,无论自我期望还是他人期望,都会成为我们的压力。

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见图1-1)。

图1-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人类的需要就像一个金字塔,下面是最基本的、人人都必须要满足的,越向上越高级,能满足的人越少。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亦称生存的需要。一是个体生存,那就要吃饱;二是种族生存,那就要传宗接代。至圣先师孔老夫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和孟子同时代的告子也说:“食色,性也。”“食”就是饮食,“色”即男女之事,这是人的本性,不满足,社会不稳定。现在有打工仔、打工妹在城里结成临时夫妻,到了春节各回各家,各抱各娃,这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由于农村有些人重男轻女,导致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将近120个男孩,只有100个女孩,将来会有3000万到4000万光棍儿,这是一个潜在的危机。有学者建议几个小伙子合娶一个媳妇,在网上挨了板儿砖,被骂成“禽兽教授”。该教授的说法固然荒唐,但所提的问题确实存在。对这类问题政府要关心,必须想办法解决,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还要控制男女性别比。

饮食男女的问题解决了,生理的需要满足了,能活下来了,接下来是安全的需要,不但要有遮风避雨的房子,还要装上防盗门。过去为什么没有看病难?人们饿着肚子的时候是不会看病的,现在人们吃饱穿暖了,都想长命百岁,都进城去大医院看病,就挂不上号了。

生理的和安全的需要都属于物质上的,温饱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是心理和精神层面的需要,要被人爱,要受尊重,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一个人低层次的需要没有满足,很难产生高层次的需要,乞丐不大讲脸面,不怕丢人;饥寒交迫的人不会买高档化妆品,更不会去美容整容;大老板希望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比尔·盖茨热衷慈善等,都体现了不同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不是什么新东西,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有句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比马斯洛的理论要精辟得多,而且早了两千多年。

需要层次理论提示我们,发展是硬道理,两个文明必须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不能脱离物质基础建立所谓空中楼阁的精神文明。

一位老先生起立插话:教授!我有一事不明,在此向您请教。过去我们穷,不文明可以理解,没有厕所就随地大小便,没有通信工具就靠高声喊,老老实实排队就挤不上车。现在我们富裕了,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不差钱”,为什么还都骂我们不文明呢?就连港台同胞也讨厌我们内地人,真让人费解。

谢谢这位老同志的发言,这使我们的讨论可以更深入。您说的情况确实存在,不久前我从网上看到一个报道,其来源是否可靠有待验证。据说联合国一个专业机构,调查了世界上168个国家的公民素质,包含一百多项指标的综合评比结果,中国排在倒数第二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特别是让我们当教师的脸红汗颜。当然也不能全怪我们老师,家长以及各级政府和媒体也都有责任。

事实表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不完全同步发展,现在我们一些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在物质上已经赶上或接近某些发达国家,但我们在精神上还落后一大截。过去某些人认为西方有物质文明,我们有精神文明,这是自欺欺人。物质上赶超相对容易,精神文明建设则难度很大,不会随着物质文明自动出现,而需要长期培养积淀。

有金钱未必有教养;物质富裕了,精神不一定高贵。一些土豪和暴发户富而不贵,“饱暖思淫欲”的情况也是不少见的。现在人吃饱了,毛病也多了,很多心理问题也就产生了。穷人很少有“三高”,乞丐不会失眠,更不得焦虑症、抑郁症、神经官能症。温饱问题解决了,人们的心理问题就会增多。

现在许多人的压力来自不断膨胀的欲望,官希望越来越大,钱最好越来越多,比职称,比待遇,比阔气,比排场,比名牌,所以活得很累。

20世纪90年代,我应邀去台湾省进行学术交流,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已故)送我两本书,他在《谈历史与人生》一书中,引用了明末清初的闲书《解人颐》中的一首白话诗,来描述人无止境的欲望:

终日奔波只为饥,

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

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

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

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

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

又要朝中挂紫衣。

作了皇帝求仙术,

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里足,

除是南柯一梦西。

其中,“作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两句为南怀瑾先生所加。用这首诗来描述当代某些人是不是十分贴切?

可见,要给自己减压很简单,把欲望降低一点,你的压力立刻就减轻了。

一位中年干部高声发问:老师!您是让我们随遇而安、满足现状、不求进取吗?难道我们不该努力向上、不断进步吗?

不甘落后、积极进取是对的,我们要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但千万不要在物质上与人攀比,更不要在职务升迁上动更多脑筋。官衔是个金字塔,机会越来越少,总有止步的时候,并非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标。我们在努力向上、不断进取的同时,还要面对现实接受失败。成功了不骄傲自满,失败了既不气馁、自甘暴弃,又能以知足者常乐的心态坦然面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总之一句话:应该安中有不安,不安中有安;满足中有不满足,不满足中有满足。这种辩证关系,我们在后面阴阳辩证法一节还要做更多讨论。

回答完这位先生的问题,我们回过头来继续讲压力。 xtVq4FYuRlUO8LBvsxN/6U2AuAXyDOri9RxAt1fduzsJqxo3G9MkSFpJ1rR2iC7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