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禅法的系统传承之始:佛陀跋陀罗一系的禅法

安世高与支谶二系对小乘和大乘禅法分别进行了传译和弘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后又有竺法护翻译《修行道地经》七卷、《法观经》一卷、《身观经》一卷、《般舟三昧经》二卷、《首楞严经》二卷、《无量寿经》二卷、《弥勒成佛经》一卷、《十地经》一卷等,对大小乘禅法进行了进一步的介绍。鸠摩罗什来华后,又应弟子之请翻译了《禅密要法经》三卷、《坐禅三昧经》二卷、《禅法要解》二卷、《首楞严三昧经》三卷等。然而,上述译家虽然介绍了各种禅法,却皆非专门修行禅法且有传承的禅师,因此译家本身对所述禅法缺乏体验,不能算是真正通达,对实修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及经文难以备述的地方自然不甚了了。如若按照他们译介的禅法理论进行实际修行,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甚至危险,故其所述禅法只可供研究之用,不能用于实修。三学之中,唯禅定一门最为微妙,因为它既非外在的约束(如戒),亦非超然的理智(如慧),是最实在、最具体的修证方式。如果戒行有亏,至多沦为凡夫俗人;如若智慧有缺,不过算是愚昧不通,对于人的身心并无直接的损害,但在修习禅定之时,一旦出现严重失误,就会产生偏差,甚至走火入魔,不惟直接损害身心健康,严重者还有性命之忧。因此修禅应当慎重行事,不可盲目试探,对自己不太明了的禅法不能随便修习,必须在明师的指点帮助下渐次修炼,故师承在禅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禅法用于实修,在修习过程中重要的是感觉,其中大量的细微的玄妙的感应现象是很难用语言描述的,很多情况下确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用文字、书本表达起来非常困难,而且在实修过程中由于修习者个人的特点及环境的不同,又会出现许多具体的特殊的情况,照搬经书是不可能解决这些个别问题的,禅宗的不立文字也许与此有关,这样就更需要有经验的禅师加以指点,及时处理各种具体问题,保证不出偏差并达到快速、稳定的实效。

随着各种禅法经典的不断传入中国,中土习禅的僧人也日益增多。他们在修习过程中,逐步感到以前的禅法不够系统,不太完备,很难用于实修,而且缺乏有经验的禅师的指点是难得实效的。在这种情况下,佛陀跋陀罗(觉贤)应智严之请杖锡东来,既带来了系统传授的禅法,又解决了中土当时没有禅师的问题。作为具有系统传承和实际修证经验的禅师,佛陀跋陀罗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使中土禅学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 8Lo++x7ENn4FZm8oeI/FK55/8IHfMcw7UAtgCLEer12TBHOAJoyqxYedKFbNej2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