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学校管理概念辨析

对于学校管理的研究,不能单纯从该学科论述学校管理,那样的话会陷入视角狭隘、概念不明晰、方法不明确的困境。学校管理到底是姓教还是姓管,历来都存在着争议。长期以来,对学校管理从教育学视角进行审视的比较多,缺乏从管理学视角对其进行透视,学校管理姓教所导致的就是内行领导,学校管理姓管,导致的就是外行领导,二者有不同的追求,也各有利弊。因此,对于学校管理的学习首先应该厘定其上位学科以及其发展路径,这样才能从源头明确其概念,了解其含义。本部分拟从教育学、管理学的视角来对学校管理的概念进行探究。

(一)教育学意义上的学校管理

从教育学视角上定义学校管理,要从源头梳理起来。新中国建立前最早的学校管理名为学校行政,这个时期的学校管理大部分是根据以往沿袭下来的管理方式。“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可以说进入了同期教育研究的领先水平,特别是‘教育行政’已初步形成了‘学科体系’,有了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概念系统。比如杜佐周、罗廷光、夏承枫、张季信、邵九鸣、杨鸿烈等人的教育行政研究都明显有了‘本土化’倾向。” 到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国家实行“一边倒”的政策,全面学习苏联,而苏联学者将学校管理作为学科抹杀掉,视学校管理为教育学四大板块(教育学概论、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之一,这样我国的学校管理学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后来,我国恢复教育管理,但是由于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且学科设置方面不健全,管理学没有被引进。改革开放后,教育管理学,首先是学校管理学开始复兴,大量应培训之需而撰写的《学校管理学》横空出世,出现了大批从中小学实践中走出来的教育管理学家,如萧宗六、齐亮祖、周立人、贺乐凡、刘文修等,也有一批高校中复出的教育管理学家,如张济正、张萍芳、陈孝彬等,他们开始从学校管理学到教育行政学逐步建构起有中国风格的教育管理“学”,形成了当时的“话语体系”。 这时候主要的学者都来自教育第一线,当时的管理知识相当匮乏,因此,提出的学校管理大部分观点与学者自身多年的学校教育实践相一致。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学校管理基本上姓“教”,这在学者的定义划分上也十分明显。

萧宗六先生认为“学校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但它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它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研究教育的。因此,它属于教育科学的范畴”,“教育学是研究培养人的规律的科学,研究怎样对人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科学” 。因此,教育学意义上的学校管理很大程度上,是以教育对象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而对其进行相应的安排与调节。其主要研究的内容是“怎么管理教育,怎么管理教学,研究学校管理的规律等等”。

有学者认为:“教育性是学校管理的始点与旨归。既然学校组织的本质是教育组织,那么它对管理的要求也必然是最大可能地体现其教育性,发挥其教育影响力。换言之,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即其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要保证学校作为教育组织的性能的充分展现,也就是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这一点出发,学校管理活动的归宿即其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学校要最大可能地发挥教育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学校管理的价值追求归根结底也是而且也必须是教育性。可以说,没有教育性的组织不是学校组织,不为教育的管理也不是学校管理;失去了教育性,学校及其管理也就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意义。” 可见,教育学意义上的学校管理更加注重学校这一教育实体,同时将教育的目的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与立足点。

(二)管理学意义上的学校管理

管理学上的管理概念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由于不同的学者抑或是管理学家关注的侧重点不同,所以管理的内涵也是各有殊异。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事实上,管理学意义上的管理,首先,它是一种活动。管理必须采用活动这一具体的行动方式来开展。其次,它是一种职能活动。管理并不是一个无序的行动,而是运用各种职能组织起来的活动。最后,它是一种计划、组织、协调、领导、控制、激励、创新的职能活动。因此,学校管理在管理学意义上应该是在学校内部及其外部所进行的一项计划、组织、协调、控制、领导、激励、创新的一种职能活动,该活动的具体场所——学校。当前,美国的学校管理较多地采用这一概念。管理学意义上的学校管理在我国大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由一批学者翻译国外专著而兴起的。这一时期张萍芳老师结合国外系统论的观点提出了我国的学校管理要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同时,李诚忠等一大批老一辈学者参与到翻译国外专著的大军中来。近年来程晋宽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教育管理学著作,给我国的学校管理提供了很好的西方理论来源。

管理学思想的引入为我们全面理解学校管理提供了方向。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学校管理学开始从单一姓“教”转变为姓“管”。但是单纯地照搬西方的教育管理思想到中国,难免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以西方的教育管理为理论,同时结合国内的教育发展实情,提出我国特有的学校管理理论才是根本要义。

(三)学校管理的概念整合

教育学意义上的管理与管理学意义上的学校管理,不管是姓“管”还是姓“教”各自都有不足的地方。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各自的学科基础上,也就是说它们在定义学校管理的时候着眼点分别是“教育学”和“管理学”,没有将两者很好地整合在一起。

教育管理辞典关于学校管理的定义是:学校为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有目的的、连续性活动。 其定义的来源很多是参照“教育管理”这一概念,没有体现出自己的特色。久下荣志郎认为,学校管理的概念是“包括为达到学校本来目的的一切行动,一般分为物的管理、人的管理和经营管理。所谓物的管理,就是指对设施、设备的维持、保全作用;人的管理是指对教职工的任免、服务、监督等等;经营管理包括班级编制、教育课程、校务分担、儿童和学生的管理等”。

我国对于学校管理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我国教育管理的历史沿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萧宗六、陈孝彬、齐亮祖、张济正、张萍芳、孙灿成、贺乐凡、董祥智等老一辈学者的探索时期;二是高鸿源、孙绵涛、吴志宏等中生代学者的努力时代;三是以司晓宏、陈如平、张新平、黄葳、李保田、冯大鸣、褚宏启、闫德明、杨天平、张东娇、张天雪等人为代表的新生代学者。这三代学者在各自的时期给出了自己理解的学校管理理论。陈孝彬先生认为学校管理隶属于教育管理,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按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可以把它划分为广义的教育管理和狭义的教育管理两类” ,可以看出学校管理在陈先生看来是狭义上的教育管理。张济正教授认为:学校管理是一种以组织学校教育工作为主要对象的社会活动。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张萍芳则是从系统论的角度给出了学校管理的定义:“学校行政领导合理地组织和使用学校的各种力量,对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以及各种因素(包括可变因素与不变因素)进行决策、组织调派人员、指挥、控制、协调以达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效地实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他进一步提到“学校过程是一个可控的系统工程,其最终目标是培养未来人才。 ”孙灿成先生提出,学校管理是管理科学在学校这一特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它是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段与方法,建立一定的制度,极大地发挥校内人、财、物诸因素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全体成员,协调一致地、有效地实现预定工作目标的一种有程序的活动过程。 老一辈学者为学校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路径,这也成为中生代学者以及新生代学者的努力方向。

高鸿源教授则将学校的管理看作是一个战略,从战略管理的高度来阐述学校管理,提出了学校管理应该有的几种战略:质量战略、联盟战略、国际交流战略、防御型战略、适度规模战略、特色战略等。 杨天平在梳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基础上,认为学校管理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教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学校组织活动。现代学校管理是一种系统管理,管理者应该把对象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以整体优化的观点协调各基本要素,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等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学校管理目标,取得最大化的办学效益。 张天雪在总结当前学校管理上的问题后,提出了学校管理方法体系。他认为该体系是基于一般科学方法论的认知框架,探索在一般方法论的指导或驾驭下而衍生出的学校管理方法体系。它是以透视学校现象、认知学校管理本质、把握学校运行基本规律、改造学校运营方式为研究对象的互动互促的有机的开放系统。

综合管理学、教育学意义上的学校管理概念,我们试着给出自己的看法。学校管理就是学校为了有效地达到教育、教学目标,通过学校的管理人员对教育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领导、激励、创新的职能过程。其具体形式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常规)管理、学校战略管理、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学校文化管理、学校知识管理、学校安全(危机)管理、学校品牌管理、学校项目管理、学校营销管理,等等。 SweyAFH7khUX2JAEFjfu5CrhOtXGXPJZpUfj7Qad+bjQ3t1kqMoaL36/oMRpNpu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