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学校发展规划的实践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校发展规划(school development plan,SDP)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从英国兴起,其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国际教育合作项目进入我国,近些年在西部地区改进学校管理中取得显著成效,引起国内广泛关注。

(一)学校发展规划的学理溯源

学校发展规划,是指一所学校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结合自身发展的条件及需要,通过学校共同体成员对学校进行诊断、找寻发展空间,确定未来三至五年内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途径,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综合性方案,并持续改进教育质量而进行的管理行动。

国外关于学校发展规划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校效能研究,这项研究旨在通过改善学校管理来提高学校效能。80年代后英国进一步提出“学校改进计划”,并推广到印度等英联邦国家。进入90年代以后,又演变为“学校发展规划”。英国学者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D.H)和霍普金斯(Hopkins,D)在1991年出版的《被授权的学校:发展规划的管理与实践》一书中,系统阐述了他们有关学校发展规划的思想。目前,学校发展规划作为“促进学校管理变革”的有效策略为英国、丹麦、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普遍采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也在积极推介这一项目,旨在通过校本管理、社区参与以及提高学校的自治能力,来提高各国中小学尤其是贫困地区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我国对学校发展规划的研究发展起步比较晚。“长期以来,教育领域内的规划关注在宏观教育事业层面上进行发展规划,而忽视在微观的学校层面上进行学校发展规划。”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首次引进‘学校发展规划’的概念,但因观念和技术的问题,未能普遍推广开来。” 学校发展规划在我国的真正推广是在2001年以后。2001年6月,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教育部正式引进“学校发展规划”项目,并首先在甘肃、陕西、四川等西部12个省区50个项目县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试点,成为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促进贫困县初等教育”项目2001—2005年第一周期的主要内容,即“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SLT&SDP)项目。此外,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对于学校发展规划的研究也是如火如荼。研究成果还部分应用到校长培训实践中,辽宁省将“学校发展规划”作为“十一五”基础教育干部培训内容,并出版了专门教材。教材围绕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组织与实施,监测与评估展开。在实践领域,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成为学校一项常规性工作。

(二)学校发展规划的实践

对于学校发展的积极意义而言,学校发展规划是一个过程,而不单是规划的一个文本,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发展实际,制定出的未来一段时间内最适合于本校实际发展的“蓝图”。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对于实践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准备环节,在制定规划前要了解国家、地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政策和相关法规;梳理学校成长过程,客观审视学校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了解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特别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要有初步的、个性化的办学思路;认清SDP中校长的角色定位:是一个领导者;是一个设计者;是一个开发者;是一个推进者;是一个管理者;是一个评价者。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一般分为五个步骤:理论引领—技术支撑—自主设计—专家指导—集体研讨。

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其重要性并不在于拿出一个学校的“规划文本”,关键在于实施,强调执行“过程”,重在操作。也就是将形成后的学校发展规划,从理想到现实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实践层面各项工作实实在在地进行,具体行动的体现。要做好实施工作,应抓好以下环节,具体模式如图1-3所示:

图1-3 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模式图

目前,学校发展规划已成为改进学校管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改变了传统管理中校长一言堂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文性和民主性,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

1. 对学校的发展基础和现状分析不足,缺乏优先发展的主题和对人的关注。学校的发展是在学校现有基础上的发展。发展规划是通过对学校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后,制定出的学校发展的蓝图,但在项目的制定和实施中,存在对自身实际分析欠缺的现象。很多学校的发展规划都是从学校的管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成长等方面进行设计,而学校在哪些方面需要优先发展,没有重点分析和具体的设计,对本学校教师的优势、学生的共性、需求等分析和关注有些欠缺。

2. 发展规划的目标过空过大,活动、措施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对实施过程缺乏监控和评价。在实施项目的初期,由于有些学校、校长、教师对项目内涵、性质、意义、要求等方面的了解和理解存在模糊、不透彻的现象,很多学校在制定文本的过程中,规划没有针对制约本校发展的问题和症结,制定出切合学校自身实际和发展状况的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活动措施。 不论是研制规划,还是实施规划,存在着重点关注规划的“结果”的现象,对实施过程的环节、程序、监控、评价方式、持续改进机制等方面的关注欠缺。大多数学校的发展规划有对解决问题的措施、活动、负责人的设计和要求,但却缺乏对实施过程的监控和实施效果的评价,而对实施过程的监控和评价是体现“过程性”的重要保障。

3. 实施中重静态“预设”,忽视动态的“创生”,发展规划缺乏发展性和创生性。发展规划是学校发展的蓝图,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实施方案,在个别学校存在“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现象。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发展规划的文本完全搁置在一边,挂在墙上或放在抽屉中。实施的活动和措施与发展规划文本中的预设完全脱离,没有用发展的视角对发展规划进行修正和完善,发展规划没有发挥其指南、引领的作用。重视规划的计划、预设环节,但在实施中,有些学校没有及时总结、反思,动态生成的,具有个性和创新意义的内容缺失。

(三)学校发展规划的发展趋势

1. 学校发展规划基础理论研究将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巨大的生存与发展压力,传统的外控管理的弊端凸现,校长对于明日管理重要性的提升,企业战略管理、经营管理对学校管理的影响等客观现实的存在会促进学校发展规划的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学校发展规划在内涵等方面的认识会从分歧走向统一,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规划的实施、规划的监测将成为研究的重点。

2. 学校发展规划外延研究将得到拓展。学校发展规划外延研究将综合性规划和操作性规划相结合,将理念、价值引领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其触角将向两个方向延伸:一方面是向使命、理念规划等的研究的拓展;一方面是向精细化规划迈进,如学校校园规划、财务规划、人力资源规划。规划过程既强调整体观照,又突出重点。有关校园、建筑设施设备、组织、人员以及时间等方面的决策都会成为学校发展规划的有机内容。

3. 学校发展规划方法将走向精准化、科学化,向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迈进。学校规划将走出学校成员经验规划的老路,将专家,不仅是教育专家,也包括建筑专家、人口专家等引入学校发展规划的主体范围,增强学校发展规划的可操作性和规划的科学性。比如,进行学校校园规划的研究,可以请建筑专家结合学校未来发展需要进行合理的校园规划、建筑规划。

4. 学校发展规划的本土化研究将得到加强。学校发展规划作为舶来品,对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学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面向未来,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的学校发展规划研究与实践将成为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探究的主旋律。 9/KxFT21NOaLqUFsd3XMBGAMmJ2liHtsD/nEgPSYDvVunfw0e3oWWFJYBQWtcZR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