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有关学校领导的研究

学校领导是一个较复杂的概念,为了进一步将学校领导这一领域清晰明了地呈现给大家,本节将从学校领导中的教学领导、课程领导以及学校本身的领导和管理工作这三个方面介绍学校领导的研究现状。由于课程领导与教学领导在后面章节还会详述,这里仅扼要介绍其研究态势。

(一)教学领导

在国家图书馆馆藏中,与教学领导相关的著作共2本,其中一本是1955年出版的经验报告,另一本是2006年引进的霍伊(Anita Woolfolk Hoy)的《教学领导:基于研究通向学习成功的指南》(InstructionalLeadership:A Research-Based Guide to learning in schools)。 全书共八个部分,分别详细阐述了教学领导者的角色、学生、学习、动机、教学、课堂管理、评价学生学习、形成和改变学校文化与氛围等一系列问题,构建了一个教学领导的科学体系。国外关于教学领导研究的专著相对于国内来说比较多。在PROQUST数据库检索到共有8部关于教学领导(Instructional leadership)的著作。 [1] 以万方数据库为样本,第一篇研究教学领导的博士论文是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赵茜的《校长教学领导力模型及应用》。在学术论文方面,通过对中国知网的检索,第一篇标题中出现“教学领导”的论文是1980年王昆发表在《高等教育研究》上的《加强教学领导,执行教学制度》。从1980年至2011年与教学领导相关的学术论文数量分析(见图1-1)可以看出,2005年之前,有关教学领导的学术论文总保持在一定的数量,但对教学领导的研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自2005年起,关于教学领导的研究开始呈上升态势,数量不断增加。

图1-1 与教学领导相关的学术论文数量折线图

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结论可以概括为:20世纪80年代之前,教学领导通常是指“校长所从事的与教师教学或学生学习有直接关系的行为或活动”,这些行为或活动主要包括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配置教学资源、管理课程与教学、监督教师教学活动等。由于这一狭隘的定义不仅忽略了相关行政活动的价值,还局限了教学领导的实际功能,因此,不久以后就被广义的教学领导所取代。广义的教学领导则是指“所有协助教学与影响学生学习的直接或间接的领导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决定学校的任务,教学领导者必须了解学校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并担负起领导全校教职工来达成目标并且与学校附近的社区沟通的责任;第二,管理教学,包括视察及评价教学,协调整合课程,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三,促进学校学习气氛,维持沟通与高期望,建立奖励制度来提升学术风气及学习热情,建立清楚明白的标准让学生具体了解学校的期望,保障教学时间,选择及参与专业发展方案。 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校长教学领导内涵的表述则更为宽泛、更为丰富,包含更多的内容,包括传递更成熟的发展观、强调教与学的核心技术、主张运用数据资料进行决策等。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教学领导研究对“学”的强调已经超过了对“教”的关注,对校内因素的关注超过了对校外因素的关注。近年来,受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影响,还出现了许多含有“学习”字眼的新名词、新概念,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领导”(Learner—centered Leadership)、“首席学习官”(Chieflearning Officer)、“领衔学习者”(Head Learner)、“以学习为中心的校长”(Learning—centered Pincinpal)等,给教学领导注入了全新的内涵。不少学者认为教学领导主要是校长为提升学校整体教学与学习的情境,根据其教育理念及个人信念,通过制定学校教育目标、发展教学任务、提高课程与教学品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进学生学习气氛及提供教学支持系统等领导行为,并发挥实际的影响力,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来协助教师改进教学、增进学生学习成效、达成学校教育目标的动态过程。

(二)课程领导

国家图书馆中有关课程领导的专著共24本,比教学领导要多,关注的时间点与新课程改革形成了交集,故课程领导已经成为学校领导研究中的热点。在国图馆藏中最早以“课程领导”为主题的著作是2003年台北心理出版社出版的黄旭钧的《课程领导:理论与实务》,同年格拉特索恩(AllanA.Glatthorn)所著的《校长的课程领导》( The principal as Curriculum leader )也被译介到我国,其他检索到的24本著作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于泽元所著的《课程变革与学校课程领导》和余进利的《课程领导研究》。这两本书分别在2006年和2009年由重庆大学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在众多著作中,不乏一些国外引进的作品。例如,由美国学者詹姆士·G.亨德森(James G.Henderson)和理查德·D.霍索恩(Richard D.Hawthorne)合著的《革新的课程领导》( Transformative curriculum leadership ),美国学者布拉德利(Leo H.Bradley)的《课程领导:超越统一的课程标准》( Curriculum leadership beyondboilerplate standards )等。

通过对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第一篇系统研究课程领导的博士论文为华东师范大学余进利的《五向度课程领导框架的构建》。作者借鉴了在不同组织理论中已有根基的学校领导五向度假说,提出课程领导也是由结构领导、人际领导、政治领导、文化领导和教育领导五向度构成。自2005年开始,该领域每年都有相关的学术成果不断出现。虽然起步比较晚,可是作为当今学校管理研究重点的课程领导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因此,对课程领导的研究仍然是今后学校管理研究的重要方向。

在学术论文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关于课程领导的学术论文有杨明全的《试论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钟启泉的《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和吕国光的《校长如何提高课程领导能力》。这三篇文章开启了我国关于课程领导的研究先河,在向人们介绍课程领导这一概念的同时,提出了课程领导及与之相关的学校管理之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关课程领导的研究趋势,总体上是不断保持上升态势的。从学术论文数量的折线图可以看出,2003年之前关于课程领导的论文数量都非常少,可以说人们对课程领导基本没有什么关注,从2004年起学者们开始关注课程,研究成果快速发展,进入到课程领导的繁荣发展阶段,研究这一领域的论文迅速增多。有关课程领导的研究在2007年和2009年出现了两个较小的峰值(见图1-2)。

图1-2 有关课程领导相关学术论文数量折线图

当前,中外学者从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与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学校课程文化氛围等不同的方面,对课程领导做出了不同的界定,可以说课程领导概念的定义很多,但却不统一。在这方面,本书后面章节将予以详述。

(三)学校自身领导

在国家图书馆中有关学校自身领导的专著最早的是1953年由教师月报社编辑,北京大众出版社出版的《学校领导工作的经验》,这本著作主要是关于学校一般管理工作经验的总结。可以说,也就是这本书开启了人们对学校一般管理工作的总结,特别是学校自身领导的研究先河。改革开放后,涌现出了不可计数的关于学校自身领导的著作,如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学校长的领导艺术》、张学玲著的《学校领导人的工作与素质》、李甲奎和陈光军著的《现代学校领导研究》等。2007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卢乃桂主编的《教育政策与学校领导系列丛书》,这一系列丛书是对21世纪以来学校管理特别是学校一般工作进行的总结,阐述了教育管理的新进展,展望学校管理的新动向。而在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方面,谈及学校领导时,多指的是学校道德领导、组织领导等,学校自身领导是学校领导中最基础的领导工作。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从此,不断赋予学校更大的自主权,使学校不断成为自我领导的主体。学者们在论述学校自身的领导时,主要是在论述校长负责的学校领导体制。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张天雪于2008年著的《校长权力论:政府、公民社会与学校层面的研究》一书第一次从“学校公民社会共同体”的角度阐述了学校内部治理的新模式。

[1] Paul A Shaw.School Administrator.Arlington:Dec 2010.Vol.67,Iss.11;52;

Diane E Reed.School Administrator.Arlington:Sep 2007.Vol.64,Iss.8;57;

Diane T Rover.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Washington:Jul 2006.Vol.95,Iss.3;255;

Robin R Dexter.School Administrator.Arlington:Oct 2005.Vol.62,Iss.9;57;

Anonymous.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NASSP Bulletin.Reston:Jun 2005.Vol.89,Iss.643;77;

Steller,Arthur W.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NASSP Bulletin.Reston:Oct 1994.Vol.78,Iss.564;121;

Bailey,William.Educational Leadership.Alexandria:Sep 1987.Vol.45,Iss.1;86;

Benson-Burrell,Brenda.Phi Delta Kappan.Bloomington:Jan 1986.Vol.67,Iss.5;399. wujivhMF9INJwQ26oHQOJsxrBKUTVUGc8nMnYpV37n+5IJZpd8uCCfAahwb+l2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