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刪次

《論語》: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朱子曰:「當時收詩時,已各有編次,但經夫子時散失,故夫子重新整理,未見得刪與不刪,如云『《雅》《頌》各得其所』,則是還其舊位。」又曰:「看來只采得許多詩,夫子不曾刪去,只是刊定而已。好詩便要興發人之善心,不好詩便要起人羞惡之心。」又説見《集傳綱領》。

歐陽子曰:「《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豳》《秦》《魏》《唐》《陳》《鄶》《曹》《小雅》《大雅》《頌》,此孔子未刪之前,周大師樂歌之次第也。 呂東萊曰:「季札觀樂,次序如此。」 《周》《召》《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此今詩次第也。 《考索》張雷叟曰:「二《南》,王化之基也。《邶》《鄘》《衛》,商民之先變者也。俗變於近,而王不能正,則王不王也。鄭,首叛也。齊,首霸也。晉并魏,則又伯。而秦,其甚也。是皆王之不王,而諸侯肆行莫之禁也。陳,淫也。檜,亂也。曹,奢也。紛紛乎益甚,而益不可正,苟有后稷、先公之化如豳者,庶乎其可也?此名之先後也。」 《周》《召》《邶》《鄘》《衛》《檜》《鄭》《齊》《魏》《唐》《秦》《陳》《曹》《豳》《王》,此鄭氏《詩譜》次第也。」 孔氏曰:「鄭譜以鄭因虢、檜之地而國之,先譜《檜》後譜《鄭》,《王》在《豳》後者,退就《雅》《頌》,并言王世故耳。」

程子曰:「詩有『四始』,而風居首。本乎一人,而成乎國俗,謂之風;發於正理,而形於天下,謂之雅;稱美盛德與告其成功,謂之頌。先之家,及於政,以底成功,其叙然也。諸侯之風,先後各有義,《周南》《召南》陳正家之道,人倫之端,王道之本,風之正也,故為首。二《南》之風行,則人倫正,朝廷治。及乎周道衰,政教失,風遂變矣。於是諸侯擅相侵伐,衛首并邶、鄘之地,故為變風之首。一國之詩,而三其名,得於衛地者為《衛》,得於邶、鄘者,為《邶》《鄘》,所以見其首亂也。 董氏曰:「風首《衛》,且先《邶》《鄘》,以著滅也。」 刑政不能治天下,諸侯放恣,擅相并滅,王跡熄矣,故《雅》亡而為一國之風。 董氏曰:「諸侯至於滅國,王政不行矣,故以《王風》叙《衛》下。」 廢法失道,則王畿之内亦不能保。鄭,今畿内之封 ,因周之衰,遂自為列國,故次以《鄭》。君臣上下之分失,則人倫亂,而入於禽獸,人君身為禽獸之行,其風可知,故次以《齊》。天下之風至於如此,則無不亂之國,無不變之俗。魏,舜、禹之都。唐,帝堯之國,久被聖人之化,漸成美厚之俗。歷二叔之世,而遺風尚存,今亦變矣,故因其舊名而謂之唐,所以見意。唐、魏之風且變,則先代之風化,中國之禮義消亡極矣。是以夷狄强大,天下亦相胥而夷矣,故次以《秦》。秦之始封秦谷,西戎之地,國亂乃東侵而始大。其俗尚夷,故美其始有車馬禮樂,而刺其未能用周禮也。禮義之俗亡,夷狄之風行,先聖王之流風遺俗盡矣,故次以《陳》。陳,舜之後也。聖人之都,風化所厚也;聖人之國,典法所存也。王澤竭而風化熄矣,夷道行而典禮亡矣。天下之所以安且治者,聖人之道行也;聖人之道絶,則危亡至矣。人情迫於危亡,則思治安,故思治者,亂之極也。《檜》《曹》,懼於危亡而思周道,故為亂之終。 孔氏曰:「檜、曹,國小而君奢,民勞而政僻,季札之所『不譏』,《國風》次之於末,宜哉!」 亂既極,必有治之之道;危既甚,必有安之之理。自昔天下何嘗不拯亂而興治,革危而為安,周家之先,由是道也。其居豳也,趨時務農,以厚民生,善政美化,由兹而始,王業之所興也,故次以《豳》。 孔氏曰:「《豳》者,周公之事,欲尊周公,故次於衆國之後,《小雅》之前,非諸國之例也。」 王業成,而為政於天下,故次以《雅》。雅者,王者之政也。小之先大,固其叙也。 孔氏曰:「雅,見積漸之義,故《小雅》先於《大雅》。」 政之衰,則至於亡。詩之亡,王道之亡也。天下之治,始於以正風風天下;其終也,盛德之著而成功,可以告於神明。始終之義也,故次以《頌》。《頌》之有魯,蓋生於不足,王道之隆,所歌頌者如是。及其衰也,如魯之事一已足矣。 孔氏曰:「魯以得用天子之禮,故借天子美稱之名,改稱為頌,非《周頌》之流也。置之《商頌》前者,以魯是周同姓,故先前代也。」 商則頌前代之美,不可廢也,故附其後焉。」

詩釋外綱領 zxh+fG5Y72bkiylS0d2wZGuSmwzMp47nE3E+Sl5diRpzgo1HI0iG+ivSTJCMBlD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