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王子教授

1145年(绍兴十五年),39岁的史浩进士及第,授予迪功郎,这是一个安排新人的九品下阶文散官,兼任浙江余姚县尉。别人对此不以为然,他却非常认真。当时,余姚城乡盗贼出没无常,经常偷窃民舍,搞得民间怨声载道,让人苦不堪言。史浩一方面以自己的才能帮助士子学习射圃,大兴教化之风,另一方面又设计了破除盗窃案犯的方案,活擒贼首九人,立了大功。之后,他却不张扬,这让县令非常奇怪。当县令询问他为什么擒获了盗贼自己却不大肆宣扬功绩时,史浩则淡淡地说:“作为县尉,捕贼是我的本职工作,这九个贼首是要处分惩办的,但把功劳全归我一人,由我一人领赏,实在是于心不安!”这番高风亮节的对话让县令非常欣赏,大为赞叹。

1153年(绍兴二十三年)余姚任期满了之后,史浩就改任温州教授。宋朝非常重视教育工作,在各州设立教授学官一职,以经术训导和考核学生,并要严格执行学规。史浩以其豁达、乐观、自信、坚毅的品格,整日与诸生讨论经义,寒暑不辍,使学生们学有所获,蒸蒸日上。为此,得到了温州郡守、杭州人张九成的器重。张九成是绍兴二年的进士第一名,历任著作郎、礼部侍郎和刑部侍郎等职,少时游历京师,研究经学,学识渊博,重视对于知识分子的栽培,看到史浩的教育有方,成果卓著,他就向朝廷做了推荐。

1156年(绍兴二十六年),经中书舍人吴秉信的推举,史浩便担任了太学正一职,成为全国最高学府的一员,有权从中直接选拔人才。两年以后,又升为国子监博士。后改为宣义郎,这是地方官中有声望者充任的官职,是当时储存人才的寄禄官官署,它使史浩有了机会接触更多的中央上层人物。

宋高宗由于无子,想在其他王府的子弟中选择一个接班人。有人上书说:宋太祖赵匡胤死后,他的后裔至今寂寞无闻,有失尊严,能否在这一系列中寻找贤德之人,立为皇子,封为亲王。于是便在1133年(绍兴三年)二月,将太祖七世孙、6岁的赵伯琮选入宫中,赐名瑷,封为建国公、普安郡王;第二年五月,又把另一个5岁的赵伯玖接到宫中,赐名璩,封为吴国公、恩平郡王。两位皇子年龄相差不多,规定他们的官属与礼制都相等,分属东、西两府,由贵妃吴氏一起养育。准备经过多年培养,在两人中选择皇位的继承人。

有一天,宋高宗见到了史浩,并与之交谈,君臣二人谈得非常投机,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史浩顺机为皇帝出谋划策,建议要加强对于两位王子的培育,在“普安、恩平二王宜择其一,以系天下望”。宋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在第二天对大臣们说:“浩有用才也。”1157年(绍兴二十七年)史浩开始担任太学博士。1159年(绍兴二十九年)宋高宗特意让史浩担当了校书郎兼普安、恩平两王府教授,史浩由此踏入中央政坛相应的职位。

为了检验王子们的人品,宋高宗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了考察。有一次,他要求两位皇子各写《兰亭序》百本给他审阅,史浩对他们说:“君父之命,不可不敬。”结果,普安郡王赵瑷写了七百本上交皇上,而恩平郡王赵璩却没有完成。又有一次,宋高宗给普安、恩平两王各赐宫女十人。史浩懂得其中的奥妙,于是提醒两人,劝他们对于这些宫女应以庶母之礼来善待她们。普安王听从了史浩的劝告。过了一个月,宋高宗把宫女悉数召了回去,普安郡王恭恭敬敬地让宫女们完璧而归,但恩平郡王却把她们尽数玷污。宫女们“具言普安王加礼如此,恩平王无不昵之”。 原本,按皇后吴氏的意愿,是要立恩平郡王赵璩为高宗接班人的,而且,普安郡王赵瑷又不讨秦桧的喜欢,所以他要高升的概率很低。但经过几次考察,宋高宗以为恩平郡王赵璩表现一般,普安郡王赵瑷表现得更加全面、更好,于是就决定立普安郡王赵瑷为太子。史浩以其豁达的人生态度,让普安郡王学会以一颗平静之心来面对世间的得失进退,也自然得到了普安王子的充分信任。

1160年(绍兴三十年),宋高宗立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普安郡王为皇子,进封为建王。史浩也由此升任为普安王府教授兼直讲官,这一职务一般是由年龄40岁以上、通明经义、行为端正、堪为生徒楷模的人才能担当的,选择进士及九经及第者充任,这就说明史浩已得到皇室的充分信任。一日,在讲《周礼》时,史浩特意对皇子说:世子其他事可以不会,只是饮酒不可以无节。皇子听从了史浩的直言,并进而感谢老师的教诲。由于史浩不断对皇子谆谆教导,并对他的言行多有所匡正,为皇子尊重人才、积极面对人生,注重自我修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史浩升为宗正少卿,这一官职在宋初是由皇族或皇族朝官以上官员充任,掌管宗庙、诸陵荐享祭祀和皇族名籍。以后虽不一定非用皇族,但也是一项有重要职权的工作,史浩由此也得到了皇族的赏识。

正当金兵进犯边地,两淮失守之时,作为皇子的建王“不胜其愤”,积极痛呈退避之计,还表示要率领部队前往参与作战。这时,史浩根据朝廷“宗室不领兵”的规定, 带病前往王府劝说皇子不要妄从,告知“太子不可将兵”, 太子领兵打仗犯忌的道理,使皇子从中学习了充当太子的艺术。

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宋高宗返回临安,倦于政事,立建王为皇太子,由史浩担任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一职。这是记录皇帝言行、广义的史官之职,凡朝廷命令赦宥、礼乐法度、因革损益、赏罚劝惩、群臣进对、文武官员任命、祭祀宴享、临时引见,以及气候、户口、自然现象异常等事,都要记录在案。太子右庶子也是一个兼职,一般由执政者兼顾,其中以太子太师、太傅兼此职较多。

同年六月,皇太子继位,即宋孝宗,他任用陈康伯、朱倬为相。宋高宗当起了太上皇。陈康伯是北宋徽宗宣和年间的进士,他不阿附秦桧,1159年九月,宋高宗时拜为右相,1161年拜为左相。他力主抗金,在采石大败金军,宋孝宗时留任。朱倬也是北宋徽宗宣和年间进士,因与秦桧不相合,只得出任越州教授。秦桧死后被提拔。1161年,已是75岁高龄的朱倬入相,提举三朝国史。他曾陈述以战、备、应三策来对付金人。1162年六月,宋孝宗即位后留任。一年之后病卒。同年七月,史浩遂以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职,再次被提升。中书舍人为寄禄官,不任实职,翰林学士是为皇帝进读书史、讲释经义、以备顾问应对的职务,知制诰是掌握起草机要诏令的职务。同年八月,史浩转为左中大夫参知政事,由于当时已废除尚书、左右丞相称呼,此职相当于副宰相职务,史浩正式进入中央政府的关键位置。 zS4honamxW0o1H6agOZ+vFAtbHGdDux5gHBG6dREnPfdz2uMqYB1R32JK5KfXO9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