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诸葛亮真当得起“武庙十哲”之一?

拜《三国演义》所赐,诸葛亮成了智慧的化身、谋略的代名词。

可是,也如鲁迅所说,《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料事如神,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会呼风唤雨,能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几乎接近神仙级别。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有理由怀疑,如果除掉这些“神化”的外衣,除去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虚妄之说,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其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到底还有几何?

《三国志·诸葛亮传》对诸葛亮的评论是:可以称得上是明白治道的优秀人才,和管仲、萧何是同一类的人。然而他连年劳师动众都未能成功,大概临机应变、将兵打仗的策略,并非他所擅长吧!

从这段评论来看,诸葛亮在处理政事方面是很高明的,可以和管仲、萧何相提并论。但在军事方面,却短于“应变将略”,应该说是不大合格的。

论及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应该以白帝城托孤为界。

托孤之前,诸葛亮并未直接掌兵。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任务是运用军事外交才能促成孙刘联盟。随后,在刘备夺取荆州、进取西川的过程中,诸葛亮主要负责管理军事后勤。刘备进占益州,诸葛亮也只作为援军入蜀。争夺汉中,诸葛亮负责镇守成都,供应粮草。这个时期的诸葛亮,的确乏善可陈。但虽无大功,也无大过。不过,等刘备拿下了东川,蜀汉事业达到巅峰,诸葛亮就开始头脑发热,昏招迭出了。

首先,诸葛亮力劝刘备称帝,说什么必须“顺天应人”,早即皇帝位。还模仿当年吴汉、耿纯劝光武帝即位的口气,摆出各种理由,说将士们之所以肯舍生忘死,不过是攀龙附凤,如果不登帝位,就会冷了将士的心。

谁都知道,称帝最容易招致四面八方敌人的围攻,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

光武帝刘秀称帝,那已经是时机成熟,水到渠成。

这时的刘备,不过据有云、贵、川、渝等西南之地,实力远小于曹操,比孙权也强不到哪儿去,称帝还早着呢。

想想看,袁术不就是急吼吼地称帝了吗?因为称帝,所以死得相当难看。

孙权集团中,也有人劝孙权称帝,孙权怎么回答的呢?孙权说,您这是把我拎到火上去烤啊!

曹操呢,曹操也不称帝,把称帝的事儿留给了儿子。

因为诸葛亮支了这个昏招,刘备的头脑也不冷静了。

刘备架不住他的劝说,却也留了一手,没称帝,只称汉中王。

称王的成本很高,没法低调过日子了,建宫殿、纳妃嫔,分封文武官员,一系列动作下来,劳民伤财,弄得鸡飞狗跳。

其中,最大的恶果就是促成了孙曹的联合。

这么一来,远隔千里的荆州就岌岌可危了。

刘备显然意识到了这点,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建议以攻代守,让刘备下令,命关羽发兵攻打襄阳。

事实证明,这不仅害死了关羽,也丢失了荆州,折损了好几万人。

当然了,近代的章太炎曾提出看法,说关羽之死,其实也是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内容之一。原因是关羽跋扈强势,刘备和诸葛亮担心尾大不掉,所以借吴人之手把他除掉了。

这种看法,只能是博取眼球。想想看,仅仅为了除掉关羽,就让数万人陪葬,还要葬送一州之地,划得来吗?

荆州丢了。诸葛亮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把责任归咎于镇守在上庸的孟达、刘封,怪他们没有出兵救援,要调离他们,然后诛杀。结果,逼反了孟达、枉杀了刘封,又弄丢了上庸。

这还不够,诸葛亮还大力鼓动刘备称帝,说是要鼓舞士气。

……

从诸葛亮这一连串的表现来看,陈寿说他“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倒也恰如其分。

但如果就因此而全盘否定诸葛亮的军事才能,那也显得太过片面。

因为,诸葛亮为蜀汉“集团”服务的十七年时间里,真正起掌舵作用的是后十年,也就是白帝城托孤后的十年。

这十年中,诸葛亮亲自统兵,进行了南征和北伐。

南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国志》记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悉平”二字,干脆利落、洗练传神,把诸葛亮统兵得胜之态尽凝其中,妍极风流!

《华阳国志》更是郑重其事地记下了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战绩,其收放自如的用兵手段让人神往敬慕。

北伐虽未取得如期的成功,但也足以笑傲天下。

第一次北伐,马谡不听诸葛亮调度,举动失宜,为张郃所破,北伐行动草草收场。但同年冬,诸葛亮便卷土重来,进行了第二次北伐,出散关,围陈仓,最后粮尽收兵返还。改年,遣陈式攻武都、阴平,自己率兵进迫建威,牵制魏雍州刺史郭淮,使陈式顺利收取武、阴二郡。第四次北伐,诸葛亮仍是粮尽退兵,但巧施拖刀计斩杀了魏将张郃。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率军由斜谷出,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于渭南,两军相持百余日。当年八月,秋风五丈原,诸葛亮病故,出师未捷身先死。饶是如此,蜀军在诸葛亮事先的安排下,井然有序地退回汉中。而司马懿来到诸葛亮驻军的处所,肃然起敬,大赞说:“天下奇才也!”

当是时也,天下十三州,曹魏拥有九州,诸葛亮五次北伐,打出了二胜二平一负的战绩,可以说是以弱制强,占尽了战略上的主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裴注引张俨《默记·述佐篇》中说:“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擒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

由此可见,诸葛亮之所作所为,非名将而不能为。

实际上,单就诸葛亮在隆中定划天下三分的眼光,其已是超一流的军事战略大家了。

所以,历朝历代的许多史书才会对诸葛亮的才能不吝堆积溢美之词。

东晋豪雄桓温提起诸葛亮,直以“名将”相呼。

苻坚得王猛,就常以刘备得诸葛亮自比。王猛病逝,苻坚给他的谥号就是“武侯”。

南朝末期的陆法和也说:“诸葛孔明可谓名将,吾自见之。”

北魏大将刁雍推崇诸葛亮创造的“八阵之法”;唐代名将李靖在《李卫公问对》中更是直言自己的六花之阵脱胎于诸葛亮流传下来的阵法。

而在《李卫公问对》中,李靖和唐太宗在讨论军事问题中,提到最多的两个人就是诸葛亮和孙武。

也是从唐代立武庙祭祀制度开始,诸葛亮和孙武、乐毅、韩信、李靖等超一流军事家并列为“十哲”。 KYO38LB/J42zvS6h7gc+99wj9lJVLLZR0N4olWhT/AzBDdaa++xOlWcbJG/1Iv1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