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徐庶的才能大概在哪个档次

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徐庶最初是藏头露尾,化名为单福,前来荆州投靠刘表,但看刘表无人主之相,便留书作别,暂居司马徽处。后受司马徽指引,故意守候在刘备必经之路放声长歌,表达出自己想要择明主而仕的意愿。不用说,徐庶这种自荐的营销手段非常成功,刘备倾心结交并拜之为军师。徐庶这个军师当得很出色,一上任,接连用计,连取三场胜利:一、遣张飞、赵云大破前来攻打新野的曹仁大军,斩杀曹将吕旷、吕翔。二、识破曹仁摆下的八门金锁阵之“阵眼”,顺利破阵,并算准曹仁晚上会来劫寨,巧设伏兵,杀得曹仁大败而归。三、设计夺取了樊城。

徐庶可谓出手不凡。

曹操也因此被惊骇到,接受了谋士程昱的建议,使出卑鄙无耻的小人伎俩,劫持了徐庶的母亲,要挟徐庶入许昌。

徐庶知此去不能再回,临走之前向刘备推荐南阳诸葛亮,发誓入曹营后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

这就是“在新野高歌自荐,到曹营一言不发”的来由。

这之后,基本就没有徐庶的什么故事了。

但是,单凭以上情节,已经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那么,历史对徐庶的记载是怎么样的呢?

非常遗憾,《三国志》并没有单独给徐庶立传。

没有单独立传,原因不外乎两个:一、影响力不够;二、缺乏足够的事迹来撑起一篇传记。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没有单独立传,但徐庶的身影还是在《三国志·诸葛亮传》里闪现过三次。

第一次,是在介绍诸葛亮的时候,有提到“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即说颍川的徐庶(徐元直)和诸葛亮非常要好。

诸葛亮是三国世界里的第一等人物,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徐庶能与诸葛亮交好,说明徐庶不是平庸之辈。

第二次,刘备入荆州投靠刘表,在新野屯兵,“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即徐庶初见刘备,就得到了刘备的器重,应该是有两把刷子的。这个时候,徐庶向刘备举荐诸葛亮:“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从这儿可见,徐庶荐诸葛亮是真事,刘备三顾茅庐也是真事。不过,徐庶并不是将要离开刘备时“走马”荐诸葛亮,他是有过和诸葛亮同在刘备麾下共事的时光的。

第三次,曹操攻打荆州,“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即曹操劫持了徐庶之母也是真的,但不是听信程昱的计策密谋而行,而是在追击刘备时俘获的。徐庶没办法,只好向刘备告辞,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掉头投奔曹操去了。

从《三国志·诸葛亮传》里这三个片段来看,徐庶应该是很有料的,没能单独立传,应该是事迹太少了。

不过,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援引了《魏略》里面大量内容,基本可以为我们勾勒出徐庶的生平。

为什么徐庶会出现在《魏略》一书中呢?

很多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总是把徐庶作为蜀汉臣子来看待,但徐庶最后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即不管您愿不愿意,他事实上就是魏国臣子。

现代学者卢弼通过对清代学者钱大昕的批注分析,指出:在《魏略》中,徐庶、严干、李义等十人是合为一卷,分别列传的。但《魏略》全书已佚失,实无从稽考。

那么,《魏略》是怎么记载徐庶事迹的呢?

一、“中平末,尝为人报仇,白垩涂面,被发而走,为吏所得,问其姓字,闭口不言。吏乃于车上立柱维磔之,击鼓以令于市鄽,莫敢识者,而其党伍共篡解之,得脱。于是感激,弃其刀戟,更疏巾单衣,折节学问。”

即汉灵帝中平末年(公元189年),徐庶打抱不平,卷入一场江湖恩怨之中,杀了人,替人报了仇,涂白石粉于脸,披头散发逃匿,最终还是被官府抓到了。差吏讯问其名,闭口不答。差吏于是绑之于柱,准备动用凌迟酷刑,并击鼓让市井中人前来辨认,但没人敢认。徐庶的党羽后来解救了徐庶。徐庶感激不尽,不再舞枪弄棒,换上青衣儒巾,折节求学。

不难看出,徐庶和吕蒙一样,都有过弃武从文的经历。

二、“初平中,中州兵起,乃与韬南客荆州,到,又与诸葛亮特相善。”

这条记载与《三国志·诸葛亮传》所记一致,和诸葛亮交好,但补充了徐庶为避中州兵乱,与同郡人石韬(字广元)南下荆州的背景。

三、“至黄初中,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徐福,即徐庶)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这条记载了石韬和徐庶入曹后的任官履历,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右中郎将是个什么官呢?

中郎将这个军衔由秦朝设立,到西汉时分为五官、左、右三中郎署,职权在将军和校尉之间。但汉朝只有在战时才置将军一职,平时并不常备,所以中郎将应该是平时最大的军职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宿卫殿门、出充车骑,属光禄勋管辖。

但到了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很多人被封为将军,中郎将沦落成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御史中丞又是什么官呢?

这个官职同样是秦朝设立的,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或称御史中执法,秩千石,负责纠弹百官朝仪,名称曾一度被曹操改为宫正,但曹丕当政仍复其名。

从御史中丞这个职位来看,《三国演义》说徐庶到了曹营“一言不发”那是不存在的。

那么,从徐庶职位的升迁来看,他在曹魏集团的工作应该是付出过努力的,不然也不会出现由右中郎将升迁到御史中丞的位置,而且,在御史中丞这个位置上,他也必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是,却最终没能进入决策中枢,是否徐庶的能力不过如此呢?

四、“逮太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这里说的是,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率军出陇右,听闻徐庶与石韬的任职后,大为叹息,说:“难道是魏国的人才太多了吗?为什么徐庶与石韬两人得不到重用呢?”

从诸葛亮的话里,我们感觉,徐庶是有才的,可惜得不到发挥。 chDTRBnF8OZNj+Obcu2FmmoIGTTnLyDFqjxKoaVPObV0MQfpGpJHqNAjIAOoPwv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