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5

人类除了聪明就一无是处?能跑死你家的狗也是一种能耐

人类,可以说是最喜欢挑战极限的动物了。博尔特用9秒58完成了百米冲刺,成了地球上跑得最快的人。但说来让人泄气,这速度,竟还不及猎豹的二分之一。在人们的印象中,人类的运动能力在动物界基本不值一提。除了短跑比不过猎豹,人类登山还不如山羊、游泳不及鱼类、爬树不比灵长类,在力量上更是被各种动物碾压。

所以人类除了聪明以外,就一无是处了?那倒未必,其实有一项运动人类就胜券在握,那便是长跑。在大家的印象中,长跑最厉害的哺乳动物就是马了。那么猜猜看,马与人比赛,谁的长跑能力更强呢?

大约在40年前,英国威尔士的一家小酒馆内,人们就曾为此事争得面红耳赤。当时就有人认为,长距离跑步人能跑赢马。于是酒馆老板就较真地举办了一场“人vs马”的马拉松大赛。结果从1980年直至今日,这场比赛已经持续了几十年,还成了威尔士的传统。比赛赛程全长为35公里,参赛人与参赛骑手互为对手。

那么人类究竟跑赢马了没?

2004年6月,人类首次获得了胜利,以2小时5分19秒的成绩击败所有的马匹。2007年,人类再次胜出。尽管马获胜的次数比人类获胜的次数多得多,但回顾整个比赛历程,其实人类与马匹之间的成绩差距并不大。平均下来,最快的马也只比最快的人领先十几分钟。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全长35公里的赛程还远不是人类的极限。但让马跑这么长距离,就很容易造成损伤了。例如在威尔士人马大赛中,马匹就有专门的15分钟兽医检查时间。说回人类,普通的马拉松比赛全长就已达42.195公里了。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各种赛程长得变态的超级马拉松。世上最长的马拉松赛,也叫“超越自我3100英里跑挑战赛”(全程约为4345公里)。这项超级马拉松的标准是51天,算下来选手平均每天就要跑96公里(一般每天休息6小时),但参加的人还不少。其中,最快的选手只用了40天9时6分21秒便完成了赛程。也就是说,他平均每天都需要跑106公里,并且连跑了41天。

人类在速度上的劣势,很大程度在慢速长跑的能力上被弥补回来了。所以论长跑,人类不敢说第一,也能挤进“之一”的行列。现在就有研究者认为,人类祖先就是长跑能手。而从进化的角度来说,我们不但适合长跑这项运动,长跑甚至还加速了人类的进化。这也正是“耐久奔跑假说”(Endurancerunninghypothesis)。

在500万~80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与黑猩猩的祖先分了家,开始在地面上活动。从那时起,人类也慢慢学会了直立行走。而考古证据显示,大概250万年前我们祖先的食谱里就出现了大量的肉类。这表明,早期人类就已经过上狩猎生活了。但另外的考古证据却显示,可投掷的石制尖长矛直到30万年前才出现。而更加高级的武器,就出现得更晚了。比如弓箭,要到5万年前人类才开始使用。

那么,体能这么差的人类祖先,究竟有什么能耐猎杀草原上比人类更快、更壮、更大的动物?在石制尖长矛出现之前,早期人类能使用的武器都是极其粗劣的。其中最具杀伤力的,莫过削尖了的木棍。这些都是近战武器,只能近距离使用。

所以那些肉类食物,究竟从何而来?

早期人类的狩猎生活就像是一个谜,科学家始终想象不出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但“耐久奔跑假说”就可以为此破局。根据这一假说,早期人类主要是以耐力狩猎(Persistencehunting)的方式来获取肉类的。所谓耐力狩猎,简单来说就是先把猎物追到精疲力竭,然后再近身猎杀。

即便博尔特火力全开,都难以追得上草原跑得最快的猎物。但擅长耐力跑的人类祖先,却能靠长距离奔跑把猎物跑“废”。事实上,这种狩猎方式,现今在一些原始部落里仍未被淘汰。例如,生活在卡拉哈里沙漠的布希族人(Bushmen)仍旧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狩猎。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纪录片《哺乳动物的生活》(TheLifeofMammals)中,记录了布希族人耐力狩猎的全过程。影片中的猎人在40℃的高温下,连续几个小时追捕大捻角羚。在烈日下长时间奔跑,那只成年的大捻角羚最后只能四肢发抖、呼吸急促地倒下。眼巴巴地看着猎手不断逼近,它却再也无力回天,只能安静等待死亡。

事实上,这种狩猎方式很常见。

除了非洲布希族人,墨西哥的原住民塔拉乌马拉人(Tarahumara),也常常把鹿累瘫再直接用手掐死。他们每天能跑80~130公里,所以也被誉为“奔跑族”。而澳大利亚北部的土著,则因对袋鼠“穷追不舍”而闻名。在没有远程狩猎工具的情况下,猎人们偶尔还会恢复耐力狩猎,例如西伯利亚的利科夫家族(Lykovfamily)。

不过耐力狩猎并非一股劲地蛮跑,而是十分讲究技巧。猎人们会更多地选择跑与走结合的方式来完成狩猎。猎物在危急关头下,会以最快的速度逃跑。但这种高速的状态,并不能维持太久。狂奔一段时间,它们就需要放慢脚步休息降温。而当猎物停下休息时,猎人就会逐渐追上来。

此外,猎人只要掌握追踪猎物的技巧,就不会让猎物跑丢。边追逐边追踪,这个过程不断循环,猎物最终只有死路一条。当然,对于耐力狩猎,人类的身体结构也为长跑提供了巨大优势。2004年,哈佛大学的人类学家便发表了一篇名为《生而能跑》(Borntorun)的论文。文中除了详细描述了早期人类耐力狩猎的重要性以外,还列举了一系列适应长跑的人类身体特征。

首先,散热问题几乎是长跑最大的障碍。但我们在跑步过程中,却很少会为过热而烦恼。这是因为人类有着所有哺乳动物都艳羡的散热系统——体表无毛且大量出汗。人类一小时最多可以排出3升的汗液,长跑3小时就会蒸发掉体重10%的汗水。体表大量的汗水,就像一个“水冷装置”,可把热量带走。所以说,只要能够补充水分,人类就几乎不愁过热的问题。

此外,体表无毛更是一大优势。曾有科学家就推算过,如果原始人有浓密毛发覆盖全身,那么在40℃的高温下他们只需持续奔跑10~20分钟就会中暑。而反观大部分哺乳动物的散热方式,就非常低效了。它们不但体毛茂密,体表汗腺亦不发达,散热能力非常有限。在奔跑过程中,散热效率跟不上,就会导致动物体温急速飙升。我们回过头看那头被布希族人追“废”了的大捻角羚,其实就是因为过热倒下的。

除此之外,四腿动物主要还靠喘气散热,但它们却无法在奔跑的同时通过喘气散热。而人类就不一样了,本身散热效率就高还能边跑边用嘴巴呼吸。雪橇犬,可以说是最能跑的动物了,每天行进超过100公里。但它能跑长途也是有特定条件的,仅限于寒带的冬季。如果将比赛地点换到赤道附近,那它们也很难完成长距离奔跑。实际上,雪橇犬在夏天的大多数时候都在休息,就是出于此因。

而人类除了散热好以外,也有着适应长跑的各种身体结构。例如,我们就有着猿类没有的发达颈部韧带。这可以帮助我们在奔跑时稳定与平衡头部。相对于其他动物,人类的脚趾趾节还短得不合常理。有研究表明,这么短的脚趾对直立行走的用处并不大,但对长跑非常有利。光是脚趾长度增加20%,受试者跑步的机械工作量就增加了一倍。而我们的肌腱也比猿类强壮,它就像弹簧一样,可帮助人类在迈步时储存能量,进而大大地节省体力。再如人类有适合跑步的身体比例、利于减震的足弓、较窄的胸腔与盆骨、发达的臀肌等。以上种种,都是人类对跑步或是长跑的适应性特征。

近年来也有研究发现,人类甚至还有“跑步高潮”这一生理机制。想必提起长跑,大家内心还是拒绝的,毕竟对体育课体能测试的恐惧还历历在目。但实际上,很多有长跑经验的人都注意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跑的时间长了,后半段的路程就不会那么吃力了,甚至会有飘飘然的快感。原来人类在半小时左右的有氧跑后,大脑内啡肽(内源性鸦片)的释放就会增加。这给跑步者带来了欣快的感觉,并对消除负面情绪有一定效果。

当然,对于“耐久奔跑假说”,也有不少反对意见。其中最主要的便是耐力狩猎的风险过高。一旦狩猎失败,自身消耗的能量就是个巨大的损失。但无论假说在人类进化历程中是否成立,我们至少正视了自身奔跑的潜能。

人类不单只有一个聪明脑子,还有一具适合长跑的躯体。

参考资料

◎ Endurance running hypothesis: Wikipedia[DB/OL]. [2020-06-12].https://en.wikipedia.org/ wiki/Endurance_running_hypothesis.

◎ CARRIER D R. The Energetic Paradox of Human Running and Hominid Evolution[J]. Current Anthropology,1984.

◎ BRAMBLE D M, LIEBERMAN D E. Endurance run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Homo[J]. Nature: International weekly journal of scien ce,2004,432(7015):345-352.

◎ CHEN I. Born to run: humans can outrun nearly every other animal on the planet over long distances[J]. Discover Magazine. 2006. ylyLm3+rh5mGrs+d4WhrxoabTIWeHAFb0WLgfzaD5i5oxkxbH9gAg4H4SMg+Uf/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