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绪 论

考点一、动物生理学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1)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生命现象的基本物理、化学过程。

(2)从器官、系统水平研究各器官及系统的功能。

(3)从整体水平研究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功能联系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

2 研究方法:

表1-1 动物学研究方法分类及内容

考点二、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1 细胞的兴奋性

(1)兴奋性的概念:指活细胞,主要是指可兴奋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2)兴奋性的表现形式

表1-2 兴奋性的表现形式

(3)兴奋和刺激的关系

表1-3 兴奋和刺激的关系

(4)细胞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缓慢恢复正常。

表1-4 细胞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内容及定义

2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静息电位:内负外正-极化状态

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①细胞内以K 和大分子蛋白质为主,细胞外以Na 、Cl 为主;②静息状态下膜对K 的通透性大,对Na 通透性小,对其他离子无通透性。

(2)动作电位:当活细胞受到刺激时,极化状态消失,膜两侧发生的一系列电位变化。

①上升支:去极化→反极化

a.去极化:膜对Na 的通透性增加,Na 流入细胞内,负电位减少,电位上升,膜内外的电位差减小至0。

b.反极化:Na 继续顺浓度进入膜内,使膜内电位由0变成正极化状态的反转。

②下降支:复极化

Na 内流停止,膜对K 的通透性增加,K 便顺浓度梯度扩散到细胞外,电位迅速下降到静息电位水平。

3 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

(1)阈电位:能够导致膜对Na 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数值。

(2)局部兴奋:阈下刺激时,由于细胞膜上被激活的Na 通道数量较少,只在刺激局部引起微弱的去极化反应。

(3)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兴奋部位内正外负,静息部位外负内正→出现电位差→电流移动→形成局部电流→静息膜去极化→出现动作电位。

兴奋在有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比较特殊呈跳跃式传导,传导速度快得多。

考点三、机体机能的调节

1 神经调节

表1-5 神经调节类型与特点

2 体液调节:血液中某些化学成分,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组织器官,调节活动。

3 自身调节: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h6ks+gEVgwGDV7LnCywHQ5AAuI+MMxdA79JJFOm2lUYzqLpNO2wdmcQe7mEIzGk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