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整理说明

《水浒传》流传的版本很多,通行的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

对于版本间的关系,一般而言,百回本和百二十回本在七十五回以后涉及的有关诏书、表文、文告中所署年月,均相同。如宋江破辽后,两种本子都有“宣和四年冬月”的诏书(见八十九回),宋江破方腊后上给进行朝廷的表文署“宣和五年九月”(百回本九十九回,百二十回本百十九回)。而百二十回本“征田虎”、“征王庆”二十回(第九十一回到一百十回)故事,却根本没有留给活动的时间,矛盾显然,明代万历间有《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传》的本子,明标“插增”,可见是后人补写后硬插进去的。至于七十回本,研究界也早已考定为清人金人瑞(圣叹)所删改,并不存在删改者所宣扬的“古本”。所以,只有百回本可能是《水浒》故事定型成书的最早本子,也最接近传说故事的原貌。

今存百回本的最早版本之一,是万历末年(1610年左右)杭州容与堂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书一百卷一百回,题为《李卓吾先生批评水浒传》,书前有四篇评论文字,正文有眉批、行间夹批和回末总评,每回前附有两幅颇为精美的木刻插图。这个版本上,没有署作者名字。

本书即根据容与堂刻本标点排印,初版于1975年。这次重印,订正了若干初版排校错误。

有关本书的整理情况,说明如下:

一、定名为《水浒传》,并根据底本所附的《〈水浒传〉一百回文字优劣》所述,署撰写者为施耐庵、罗贯中。

二、全书目录,原在“引首”后,改移书前,以便读者检阅;底本书前所附四篇评论文字,改为附录,附书后。底本中的眉批、行间夹批及回末评语,均省略未录。

三、底本部分书页的文字有漶漫残缺,根据北京图书馆和文学研究所收藏的两种容与堂刻本的残本以及明万历年间天都外臣序本校补。

四、底本明显的错夺衍误文字,参照一百回天都外臣序本,一百二十回杨定见序本等加以订正。对各本均误的文字,除显系刻误的错别字酌予改正外,其余仍保留原状。

五、底本有不少词语,前后用字不一致,校点时对意思完全相同而用字过于混乱的词语,酌加统一,一般仍保留原书的歧异。

六、本书采用简化字排版,个别有歧义、易误解的字,仍用繁体。

本书的整理工作,如仍有不妥以至错误的地方,恳望广大读者指正。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1981年4月 nNFSl5gP9lxs2rJEXTjEXR3M7tD9NpSbJAox07ReiRi9eamfVZhponLeDUKHeAk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