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祁(998—1061),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1024)与兄郊(后更名庠)同登进士第,历任大理寺丞、国子监直讲。庆历元年(1041)出知寿州,二年徙陈州,三年,还知制诰。为翰林学士,四年,兼侍读学士,五年,改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同修《唐书》。皇祐三年(1051)出知毫州,四年,迁礼部侍郎,徙定州。嘉祐元年(1056),知益州,五年,入判尚书都省,拜翰林学士承旨。《唐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嘉祐六年(1061)卒,年六十四,谥景文。宋祁博学能文,自布衣时即名动天下,著述宏富,然多散佚,四库馆臣辑有《宋景文集》六十二卷,孙星华又辑《宋景文集拾遗》二十二卷。《宋史》卷二百八十四有传。
世之言兵者,本之轩辕时
。书缺有间矣,夏、商以来
,乃能言之。缘井田
,作乘车
,即乡为军,因田为搜
,周法则然。外制郡国,内强京师,兵非虎符不得发
,汉法则然。开府籍军,混兵于农,使士皆土著,有格死无叛上,唐法则然
。然晩周力分诸侯,其弊弱者常分,暴者常并,故公国相轧而亡
。汉衰,权假强臣,其弊势侔则疑
,力寡则随
,故僭邦鼎峙而立
。唐季,乱生置帅
,其弊乐姑息
,厌法度,故群不逞
,糜溃而争。由是观之,始未尝不善而后稍陵迟也
。宋兴,刬五姓余乱
,一天下之权。僭藩纳地
,梗帅婴法
,经武制众,罔不精明。凡军有四:一曰禁兵,殿前、马、步三司隶焉
。卒之锐而剽者充之
,或挽强
,或蹋张
,或戈船突骑
,或投石击刺,故处则卫镇
,出则更戍
。二曰厢兵,诸州隶焉。卒之力而悍者募之。天下已定,不甚恃兵
,惟边蛮夷者,时时与禁兵参屯,故专于服劳
,间亦更戍。三曰役兵,群有司隶焉
。人之游而惰者入之。若牧置,若漕挽,若管库,若工技
,业一事专,故处而无更,凡军有额
,居有营
,有常廪
,有横赐
。四曰民兵,农之健而材者籍之。视乡县大小而为之数,有部曲
,无营壁,阙者辄补,岁一阅焉,非军兴不得擅行。此国家制军大抵如此。然兵无常帅,师无常镇
,权不外假,力不他分,此其所以维万方
,憺四夷
,鼓行无前,而对天下者也
。庆历五年,今参预贰卿济阳丁公以壮猷宿望
,进使枢省
。惟是本兵柄,按军志,无不在焉。而丛纷几阁
,非甚有纪。公乃搜次首末,钩考纤微
。掇其攻守战者为《禁兵》、《民兵》、《兵录》五篇。合群曹所分
,擿诸条所隐
,汇而联之,部分班如也
;离而判之,区处戢如也
。弥众而易见,愈详而不繁。虽伍符猥并,边锁曲折,岁列废置,月比耗登,披文指要,坐帷而判。盖简稽之决要
,搜乘之总凡
。录成,乃上于官,且俾序作者之意
。谨按《军篇》之首,公各述所由,前创后因,圣继神承,既有第矣;近卫别录,示有尊也;余军不载,略所缓也。文约事明,成一王法
。惟公达练多闻,以忠力自结于上,处机宥不周岁
,擢贰铉台
,曝诚明
,翊权纲
,有德有言,天子之宝臣欤。
《湖北先正遗书》本《宋景文集》卷四十五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
。至宋之问、沈佺期等
[1]
,研揣声音
,浮切不差
,而号律诗
,竞相沿袭。逮开元间
,稍裁以雅正
。然恃华者质反
,好丽者壮违
。人得一概
,皆自名所长
。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
,沾丐后人多矣
。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甫又善陈时事
,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
,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
,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诚可信云。
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新唐书》卷二百零一
岁维孟冬
,京县大穰
;户既还定
,乡无捐瘠
,室家溱溱
,厥声载路
。于是先生命从者具柴毂
[2]
,适野而观之。汁者满篝
,稆者如茨
,盍者弗仇饷
,
者无德色
[3]
。籴不闭邻
,输不争承
,欣欣然以尽四友之敏
。先生乃揖田父
,进而劳之曰
:“丈人甚苦暴露
,勤且至矣,虽然,有秋之时
,少则百囷
,大则万箱
。或者其天幸然!其帝力然
!”
田父俯而笑,仰而应,曰:“何言之鄙也
!子未知农事矣
。夫春膏之烝
,夏阳之暴
,我且踦跂竭作
,扬芟捽屮
,以趋天泽。秋气含收,冬物盖藏,我又州处不迁
,亟屋除田
,以复地力。今日之获,自我得之,胡‘幸’而‘天’也?且我俯有拾,仰有取
,合锄以时
,衰征以期
,阜乎财求
,明乎实利,吏不能夺吾时
,官不能暴吾余
。今日乐之,自我享之,胡‘力’而‘帝’也?吾春秋高,阅天下事多矣,未始见不昏作而邀天幸
,不强勉以希帝力也
。”遂去不顾。
先生引车而归,从者曰:“夫子何让也?我直彼曲,请得还辩之。”先生曰:“不可。浅丈夫悻悻然
,盗天功以私己力,乃自记之矣。奚独父之诛焉
?”
《湖北先正遗书》本《宋景文集拾遗》卷十五
[1]
宋之问(?—713):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高宗上元二年(675)登进士第,中宗时为修文馆学士。则天朝谄事张易之等人,睿宗继位,诛死。沈佺期(656?—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与宋之问同年登进士第,武后时,为通事舍人,谄事张易之,中宗神龙元年(705),被流放至
州,遇赦还,神龙三年(707)为修文馆学士,后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工诗,与宋之问齐名,时称“沈宋”。
[2]
柴毂:柴车。泛指身份低微者所乘之车。《后汉书·袁绍传》:“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
柴毂,填接街陌。”李贤注:“柴毂,贱者之车。”
[3]
:通锄。德色:《汉书·贾谊传》:“商君遗礼义,弃仁恩,行之二岁,秦俗日败……借父耰
,虑有德色。”颜师古注:“耰,摩田器也,言以耰及
借与其父,而容色自矜为恩德也。耰音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