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 我国地理位置及地理分区
1 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2 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 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为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考点2】 我国主要的地形类型
表1-1 我国四大高原
表1-2 我国四大盆地
表1-3 我国三大平原
表1-4 我国主要山脉
【考点3】 我国主要的河流、湖泊
1 河流的基本特点
河流众多、水量丰富、水能蕴藏量极大。河流年径流量达27000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水力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
2 主要大河
(1)流入太平洋的河流: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2)流入印度洋的河流: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3)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
我国湖泊众多,分布范围广而不均匀,以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最为集中。
1 青藏高原湖区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湖区,也是我国湖泊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绝大多数为内流湖,属咸水湖和半咸水湖。
2 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
全部为外流湖、淡水湖,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苏)、洪泽湖(苏)、巢湖(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泊。
3 我国的几个湖泊之“最”
(1)青海湖(青)——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2)鄱阳湖(赣)——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3)纳木错(藏)——我国最高的湖泊;
(4)艾丁湖(吐鲁番盆地南部)——我国最低的湖泊;
(5)班公错湖(青藏高原西部)——我国最长的湖泊;
(6)长白山天池——我国最深的湖泊;
(7)察尔汉盐湖(青海柴达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盐湖和我国矿化度最高的湖泊。
【考点4】 我国的自然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耕地数量居世界第四位。但土地资源人均量小,按农林牧合计,我国土地资源总面积为144亿亩,但平均每人土地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左右。
1 主要类型空间分布
(1)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2)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
(3)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4)建筑用地。
2 特点
(1)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2)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3)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4)耕地质量不高(高产田不及三分之一),退化严重,可耕地的后备资源少;
(5)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3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与基本原则
(1)核心问题: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2)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1 淡水资源
(1)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贫乏。从总量上来说,我国的淡水资源是世界上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2)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
①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②从时间变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2 水能资源
(1)水能资源的特点
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2)我国的水能资源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目前,发电量居前列的电站有三峡、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电站等。重要工程建设有:三峡工程(世界最大水利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
1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1)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
(2)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3)伴生矿多,某些重要矿种(例如铁矿)贫矿多、富矿少,增加了开采运输和分选冶炼的难度;
(4)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主要表现为:①人均占有量少;②采富弃贫,滥采滥挖,破坏环境、破坏矿山,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2 我国能源矿产的分布
我国能源的储量和产量居第一位的是煤,其次为石油、天然气。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地区。我国大陆上已开发的油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3 我国金属矿的分布
(1)铁矿:我国铁矿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三),但贫矿多,优质富铁矿少;
(2)有色金属矿:我国是世界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稀土、锡、钨、钛、锑、锂、菱镁矿居世界首位。
1 特点
(1)宜林地区广,森林树种丰富;
(2)森林覆盖率低,林木蓄积量小;
(3)森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4)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2 种类
根据树种结构和外貌特征,可把我国的天然森林分为五种自然结构类型:寒温带落叶针叶林、中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
3 分布
中国的天然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的横断山地和藏东南,以及长江上中游的山地丘陵地区。
(1)全国最大林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以天然林为主;
(2)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以天然林为主;
(3)第三大林区——东南林区: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以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
海洋资源是蕴藏在海洋中人类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统称,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矿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和海洋空间等自然资源。
1 渔业资源
(1)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部沿海渔场、北部湾渔场。
(2)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宽浅大陆架,水温适宜;河流注入带来丰富有机质和营养盐类;寒暖流交汇,使营养盐类丰富。
2 盐业资源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海盐生产国,有四大盐场:长芦盐场(我国最大的盐场)、辽东湾盐场、莱州湾盐场、淮海盐场。此外,苏北沿海、台湾西部(布袋盐场)和海南岛西部(莺歌海盐场)等也是良好的晒盐场所。
3 石油资源
我国近海石油丰富,目前已在渤海、东海、南海等部分海域开采出海底石油。采用国际招标是海底油气开发的可行方式。此外,海洋水的淡化、海洋能源资源开发、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也十分广阔。
【考点5】 我国的人口与民族概况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主要是:东南多,西北少;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中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万人。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我国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特点。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考点6】 节气与气候
1 气候复杂多样;
2 季风气候显著;
3 夏季气温均匀,冬季气温悬殊;
4 降水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
表1-5 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