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90%以上是人类自己的责任,而人类今天所作的决定和选择,对未来气候变化的走向具有重要意义。“节能减排”理所当然也成了今天人们的普遍共识和共同行动。这说明( )。
①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基础上做出的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正确的价值观对改善全球气候具有决定作用
④人应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①正确,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②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其具备如下特征: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主体性、多样性。③错误,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个人和社会有普遍的显著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起促进作用,错误的价值观起阻碍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起到的是促进作用,而非决定作用。④错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处理好四个环节的关系:正确认识自然、合理改造自然、充分利用自然、有效保护自然。人类改造自然无疑是必要的,但要征服自然则包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错误认识,把人摆在了自然的对立面。因此答案选A。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
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答案】 A
【解析】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因此答案选A。
3.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
D.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答案】 B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量变质变规律原理表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达到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会产生质变。题中,对于消极腐败的东西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就是防止消极腐败的东西经过一定程度的积累使社会变质。因此答案选B。
4.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答案】 C
【解析】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其反映形式却是主观的。从意识的主观差别来看,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说明了“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因此答案选C。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答案】 D
【解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和“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渡让后波”均是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了新事物必然替代旧事物的趋势。因此答案选D。
6.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他们( )。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的承认
【答案】 B
【解析】 哲学上的新事物和旧事物并不是以事物出现的时间早晚来界定的,而是以其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来作为其区分的标志的。因此答案选B。
7.“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答案】 B
【解析】 由“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可知,“思维的真理性”要靠“实践”来检验和证明,即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此答案选B。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 )。
A.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
B.将马克思主义照搬到中国
C.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答案】 C
【解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因此答案选C。
9.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实践基础上的( )。
A.制度创新
B.科技创新
C.理论创新
D.文化创新
【答案】 C
【解析】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因此答案选C。
10.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 )。
A.改革开放
B.自己的发展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反对霸权
【答案】 B
【解析】 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国内外一切矛盾的根本所在。因此答案选B。
1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是( )。
A.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办法
B.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C.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办法
【答案】 A
【解析】 人民内部矛盾就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是“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因此答案选A。
12.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一论断的理论依据是( )。
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规律
C.我国的基本国情
D.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
【答案】 B
【解析】 题中“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生产力标准,“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即符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故其理论依据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因此答案选B。
13.根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 )。
A.依法治国
B.公平正义
C.执法为民
D.服务大局
【答案】 B
【解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法治建设上的体现。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其中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目标。因此答案选B。
14.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对太空的探索,再到“天宫一号”的发射,我们对太空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这说明( )。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
③实践锻炼并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认识也会不断加深,认识反过来进一步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我们对太空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说明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实践锻炼并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受技术手段制约,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因此答案选B。
15.《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答案】 A
【解析】 题中“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明的是事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自然变化,这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事实上,事物的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跟时间推移没有必然的关系。条件达成,即使时间很短也会发生变化,条件未成,即使时间很长也不能发生变化,将事物变化简单地归因为时间推移,是一种错误的哲学观点。因此答案选A。
16.下列选项中三国典故与哲学论断对应错误的是( )。
A.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B.草船借箭——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C.张飞醉酒失徐州,借酒破张邰——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D.望梅止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答案】 D
【解析】 D项,“望梅止渴”意为人想到可以吃梅子就会流出口水,这样能解渴。体现的是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而非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17.下列短语能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哲学原理的是( )。
A.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答案】 C
【解析】 C项正确,“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的观点。A项错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反映的哲学原理是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真正的英雄,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一定条件下,量的优势可弥补质的不足。B项错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的是一种联系的观点。D项错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
18.实践高于理论的原因是因为实践有( )。
A.普遍有用性
B.主观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客观现实性
【答案】 C
【解析】 “实践高于理论”的原因在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知道真伪,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物质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因此答案选C。
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 )。
A.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B.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C.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答案】 D
【解析】 自在世界又称天然的自然界,包括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和人类产生后人的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即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是指人改造过的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为我之物”)。二者都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都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醋酸纤维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是人实践活动的产物,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是人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实践促使天然物质转化为人造物质。因此答案选D。
20.“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蕴涵的哲理是( )。
A.对立统一的关系
B.质量互变的关系
C.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答案】 A
【解析】 “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出自刘伯温的《司马季主论卜》,意思是湍急的河流下面,必定有深潭;高高的山岭下面,必定有深谷。引文体现的哲理是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因此答案选A。
21.下列选项不属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所体现的哲学观点的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C.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我们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答案】 D
【解析】 D项,“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既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又体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是题中体现的哲学观点。“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意为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不如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体现了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在题中并未体现。
22.“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说明( )。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
C.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答案】 C
【解析】 由“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知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有两种属性,即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只有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因此答案选C。
23.下列诗句与其蕴含的哲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②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内因在事物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
③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②错误,南北方环境不同,造成淮南为橘,淮北则为枳的现象,体现了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③错误,特意种花可是最后花不一定能开,无心插下一枝柳条,最后可能会生长成一片柳林,体现了事物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关系;①正确,指沉船事件发生后,千帆仍然浩浩荡荡;树木枯败了,那边的树林还十分茂盛,体现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规律;④正确,指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因此答案选C。
24.“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按照名称虽仍然可叫做手,但按照实质来说,已不是手了。”“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
这句话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 )。
A.部分不能离开整体的观点
B.部分反作用于整体的观点
C.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观点
D.整体是各个部分的总和观点
【答案】 A
【解析】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同时又包含各个部分,整体和部分都是相互依赖的。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依赖于部分,只有深入部分才能清晰地把握整个整体。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部分依赖整体,只有从整体中才能真正认识部分。手和身体的关系就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部分不能离开整体,手离开整体就不能发挥其为手的作用了。因此答案选A。
25.欧洲谚语说:“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说明( )。
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B.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
C.事物的本质是由现象展示的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答案】 D
【解析】 这句欧洲谚语意为:如果马掌上的钉子丢了,蹄铁就会脱落,战马就会跌倒;战马跌倒了,战士会摔伤而不能作战,战争就会失败;战争失败了,国家就会灭亡。这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因此答案选D。
26.随着生产和生活垃圾的急剧增加,垃圾处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而有关专家却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将垃圾看成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段话( )。
A.违背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看不到矛盾的普遍
B.混淆了矛盾的主次方面,看不到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C.坚持了联系的观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D.坚持了矛盾的分析方法,看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答案】 D
【解析】 有些事物在某种场合是无关紧要的,但是换一种场合、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挥其他的作用,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生产和生活垃圾如果能够正确地回收利用再生产,就是良好的资源,即垃圾也可以变成资源,坚持了矛盾的分析方法。因此答案选D。
27.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 )。
A.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存在
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实在的
C.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D.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
【答案】 D
【解析】 真理有两个基本含义: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②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任何真理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也是多样性的统一。因此答案选D。
28.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
A.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D.工农运动、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答案】 B
【解析】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及“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因此答案选B。
29.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 )。
A.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B.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艰苦朴素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艰苦奋斗
【答案】 C
【解析】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所做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作风: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②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③自我批评的作风以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因此答案选C。
30.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十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共评出100多位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共鸣。这说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 )。
A.党员是文化建设的主体
B.大众传媒发挥了载体作用,成为重要推动力
C.要弘扬主旋律,确立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地位
D.模范人物具有感召力,为社会树立楷模是核心环节
【答案】 B
【解析】 B项正确,央视评选杰出人物引起共鸣,说明了大众传媒发挥了载体作用,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A项错误,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C项错误,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占主导地位,不是本次活动确立的。D项错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并非为社会树立楷模。
31.中央电视台和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百姓关心的十大话题中,“医疗卫生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失业与就业”分别居前三位。
这一现象表明( )。
A.我国亟需建立健全广覆盖、高标准的社会保障体系
B.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核心的内容
C.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应以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
D.社会保障问题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同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紧密相连
【答案】 D
【解析】 D项正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社会保障日显重要。对国家来说,社会保障是安全网和稳定器;对个人而言,社会保障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题中内容正反映出国家对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视和人们对社会保障问题的关注。ABC三项错误,题中强调社会保障问题引起极大关注,而没有谈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与失业保险等内容,与题意无关。
32.下列关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
C.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D.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答案】 B
【解析】 B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的基本原则包括:①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③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不包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
A.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行动指南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D.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案】 D
【解析】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答案选D。
3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
A.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开放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答案】 D
【解析】 中共十三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因此答案选D。
35.为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城市要把更多的经济和社会资源用于促进农村发展,更好地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 )创造条件。
A.农民增收
B.农民进城
C.农民就业
D.农民培训
【答案】 A
【解析】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城市要把更多的经济和社会资源用于促进农村发展,更好地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因此答案选A。
36.社会救助的直接目标是( )。
A.缓解生活困难
B.提高生活质量
C.预防劳动风险
D.保持社会稳定
【答案】 A
【解析】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其直接目标是应付灾害和克服贫困,缓解生活困难,而非改善或提高福利及生活质量。因此答案选A。
37.当前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双方可以依据一定条件转化
C.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D.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答案】 A
【解析】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题中我国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要看到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也就是“时时有矛盾”,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因此答案选A。
38.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A.坚持高度自治
B.坚持一个中国
C.坚持两种制度长期并存
D.坚持社会主义
【答案】 B
【解析】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创造性构想。“一国两制”是由“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概念组成的,它们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并列,而是有主有次。“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一国”的认同,“两制”的实行就无从谈起。“两制”的共存是对“一国”稳定最好的维护,为“一国”发展提供最好的保障。因此答案选B。
39.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制定了一些保障措施以促进能源的发展。
下列不属于此保障措施的是( )。
A.健全财税金融政策
B.改进能源投资管理
C.强化能源行业管理
D.加强监测评估
【答案】 D
【解析】 D项,《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促进能源发展的保障措施主要有:①健全财税金融政策;②改进能源投资管理;③强化能源行业管理;④加强国际合作统筹协调。“加强监测评估”不属于此保障措施。
40.“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
B.只有否定才能发展
C.只要有否定就会有发展
D.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答案】 A
【解析】 学习贵在善于思考,心存怀疑,有大的疑问和困惑(并去思考),会有大的进步。有小的疑问和困惑(并去思考),则会有小的进步;怀疑是觉醒领悟的关键。怀疑便是哲学上否定的过程,它说的是否定是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有了否定不一定有发展。因此答案选A。
41.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 )。
A.党的三大法宝
B.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C.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D.党的优良作风
【答案】 B
【解析】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是党的三大法宝,是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因此答案选B。
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全面推进五个建设
C.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D.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答案】 C
【解析】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因此答案选C。
43.( )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
A.和谐
B.平安
C.经济发展
D.社会稳定
【答案】 B
【解析】 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于5月31日在江苏苏州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答案选B。
44.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答案】 C
【解析】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致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答案选C。
45.科学发展观是指( )。
A.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把它作为党和国家在发展问题上的根本思想。因此答案选A。
4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直接原因是( )。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
C.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
D.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特点
【答案】 D
【解析】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因此答案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