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言语的概念
言语即个人使用语言的过程,包括理解别人运用语言和自己运用语言的过程。
2.言语和语言
(1)定义不同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言语是使用语言的过程。
(2)密切联系
言语活动是依靠语言来进行的。个人言语活动的效能,受制于他对语言掌握的程度。同时,语言又是在人的具体言语交际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能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
3.言语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有助于幼儿社会化
幼儿的语言是为交际而产生,在交际过程中发展。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即是社会化的过程。幼儿说话和学习语言,主要是为了能和别人交流。
(2)使幼儿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
语言是思维的武器,个体言语水平影响其思维过程。由于语言的参与,使幼儿认识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
(3)调节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
言语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功能,即自我调节功能,是和其概括功能——自觉的分析综合功能密切联系的。幼儿只有对自己的认识过程的种种因素进行分析综合,才能对认识过程进行调节。各种心理活动的有意性的发展,是由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引起的。
1.幼儿口语的发展
(1)掌握全部本族语音
幼儿在4岁左右已经能掌握全部本族语音,只是有些发音还不准确。
(2)词汇量增加,内容变化大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幼儿词汇的发展,还表现在他们所掌握的词类范围日益扩大。在幼儿词汇中,主要是意义比较具体的实词。其中又以名词为最多,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才是副词。同时,幼儿词汇的内容在不断丰富和扩大。幼儿对词义的理解趋向丰富和深刻化。
(3)初步掌握语法
我国幼儿所说出的句子类型的发展趋势: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4)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
①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白言语的出现;
②情境性言语的发展和连贯性言语的产生。
(5)出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
两种形式:
①“游戏言语”,是一种在游戏、绘画活动中出现的言语。其特点是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话,用言语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这种言语通常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
②问题言语,是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言语,用以表示困惑、怀疑、惊奇等。这种言语一般比较简单、零碎,由一些压缩的词句组成。
2.书面言语的发展
(1)幼儿识字的特点
儿童学识字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泛化阶段、识字阶段和再现阶段。幼儿识字主要处于前两阶段,是对字的再认。对字的再现,实际上已经进入写字阶段,即默写阶段。
幼儿容易认识的字的特征:字大、清楚;与响亮的语音同时出现;有形象作为辨认的支柱;字形结构简单;多次重复;与情绪和兴趣相联系。
(2)幼儿的阅读准备——前阅读活动
①看书——最初的阅读活动
幼儿从几个月开始,就可以进行阅读活动。最初的阅读活动是看书,而非阅读。
②阅读的准备
a.掌握有关词汇;
b.掌握语法和表达能力;
c.掌握基本阅读技能:翻书的动作,按页翻书,阅读顺序;
d.培养阅读兴趣。
(3)幼儿的书写准备——前书写活动
①手的小肌肉协调性的发展;
②对字形的空间知觉、方位知觉;
③对笔顺的掌握;
④正确的执笔姿势。
1.活动中儿童言语的特点分析
(1)自我中心言语
①自我中心言语表现为:讲话时不考虑自己在同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自己讲话,幼儿或是自言自语,或是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②自我中心言语有三个范畴:重复(无意义字词的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2)社会化言语
社会化言语涵盖了四个方面的内容: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祈使)和威胁;问题与回答。社会化言语是儿童与周围人群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
2.幼儿言语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1)音准差
这是幼儿言语发展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具体表现及其教育措施如下:
①不能正确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针对这一问题,要对幼儿采用正确的教学和提出严格的要求。
②受方言影响比较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在教育活动中,要坚持以普通话教学,在日常生活中,家庭也应配合教育,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音环境,以促进其语音的良好发展。
(2)不会掌握言语表情技巧
幼儿不会掌握言语表情技巧,具体表现及教育措施如下:
①不善于掌握语气。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语音教学予以纠正。
②幼儿口吃。这种表现部分是生理原因,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针对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方法是解除紧张。
3.在实践中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
(1)有目的、有计划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言语能力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是根据《规程》精神,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影响。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要求幼儿发音正确,用词恰当,句子完整,表达清楚、连贯,并及时帮助幼儿纠正语音;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幼儿说话的积极性,并给予反复练习的机会,以及做出良好的示范,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和言语的规范化。
(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而良好的语言环境,就是指要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广泛地认识周围环境,扩大眼界,丰富知识面,增长词汇。
(3)把言语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幼儿园专门的语言活动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还应在日常生活中来培养幼儿的言语能力。
(4)教师良好的言语榜样
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和智力水平都存在着羞异,言语的积极性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也不一样。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个别教育不可忽视。
(5)注重个别教育
4.幼儿口语的培养
(1)激发幼儿言语交往的需要
幼儿本身言语交往的需要,对其言语发展非常重要,为儿童创造言语交往的条件包括以下三方面:亲子之间的言语交往;同伴之间的言语交往;师生之间的言语交往。
(2)讲究教法
儿童学习语言的两条途径:
①模仿。有即时模仿和延迟模仿两种。教师和家长要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提供正确榜样。
②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强化原则多用于指导孩子学说话、练习说话和纠正不良的说话习惯。
(3)鼓励言语创造性
儿童学习、使用语言中的创造性不可低估。在言语活动中,把主动性和积极性,模仿和创造性相结合,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创造。
(4)培养“前读写”兴趣
幼儿期主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时期,在书面语言方面,只处于准备时期。在为读写作准备中,最重要的是培养读写兴趣,以免在入学前使孩子产生对学习读写的厌烦心理。以培养前读写兴趣为重点,对幼儿读写的要求不应过于严格,要多鼓励幼儿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