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孙涛:全球视野下的教育选择

孙涛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新东方前途出国总裁

新冠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留学生群体面临了非常大的挑战。疫情给当季在读、即将入读、即将申请的学生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给全球带来的混乱完全打乱了大家的节奏,让人无所适从。而从长远来看,大家对出国之路的选择会更加审慎,一定会有部分家庭推迟甚至放弃了留学计划。

但这种谨慎,更多是源自对国际政治环境和学生健康风险的担心,而不是对留学价值的不认可,相信等外部环境相对稳定后,留学会继续回归平稳的势头。其实过去40年间我们经历了更多的挑战,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国际上的历史性事件,无论时代怎么样,留学的趋势一直是向上的。

2018年中国留学生人数达到66万人。过去41年间,全中国有将近600多万人走出国门。近年来留学趋势上有两个方面的明显变化,一方面,选择出国深造的学子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无论是提前出国,还是提前在国内做规划,启动留学的时间都越来越早。留学不是我们在寻求教育上唯一的选择,新东方前途出国是做留学业务的,但从来没有宣扬过孩子一定要留学,是否要留学是取决于个人的选择。

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选择出国留学?

首先,国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存在供需矛盾:

国内的各阶段教育在过去20年里发展极快,义务教育公平性和质量在显著提升,国际学校蓬勃发展,国内高校在世界上的排名不断进步,2019年上海交大全球大学学术排名500强中,中国以58个席位位居世界第二。所以说国内有很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国际教育资源。但是从供需来看,国内高考每年1000万人,一本率只有15%不到,985院校只能提供不到20万学位,剩余八九百万人如果想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该怎么办?再看考研,今年340万人报名,就算因为扩招有近100万人被录取,另外240万人中那些确实想继续深造的怎么办?

而且,越是在国内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学生,对进一步争取世界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大,国内985高校毕业生的深造率整体上能达到百分之七八十,这里面去境外深造的又占到约三成,可见名校毕业生的留学热度。其次,从学科上看,国内高校虽然进步非常大,北大、清华很多学科可以进入世界前20。但不可否认,当今知识的前沿还是在美英日德这些国家的高等学府和企业里。这种差距不是光凭主观意愿或者等个十年二十年就能解决的。留学,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发挥国内教育资源的有益补充的作用。

其次,留学能带来一些不出国就很难获得的独特价值。

首先我们得承认,留学绝不是孩子成才的唯一途径。一些终身受用的能力,比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任何环境下获得。但有些能力在留学环境下更容易获得或者只有在留学环境下才能获得。这些能力我认为至少有三个:

一是全面、真实的跨文化生存体验,有了这个,我们才能深入地了解并接受世界的不同,未来跟世界打交道的时候也才会更游刃有余。别说出国,就是在国内都存在这个情况。就像一个北方人,如果没在广东生活过,光靠书本或想象很难真正理解那一带的风土习俗和人情世故。但如果一个山东人大学去广州就读,未来大概率会比一个没去南方生活过的其他山东人更容易在南、北的商业或文化交往中找到机会。

第二个独特的收获是前沿知识、管理、技术的接触和体验。像现代制造、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等,在国外高校和头部企业里会有更好的学习和研究。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几年前也指出,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要成为制造强国至少要再努力30年,这个努力离不开艰苦奋斗,也离不开对外的学习和借鉴。

第三点收获就是面对不确定性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会得到更明显的提升。以这次疫情为例,虽是灾难,但留学生们面对的挑战也远大于国内的学生,因此得到的历练也不可同日而语。我们近两年的《中国留学白皮书》中调研结果也显示,海归作为一个整体,其视野、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我们不能讲每一个海归都有这些能力,但作为一个群体来考量时,这些特点还是比较突出的。

更强的环境会为个人带来巨大的提升作用

普华永道每年都会对全球CEO做调研,2017年度的CEO Survey显示高达60%的受访者反馈,过去20年间的技术“完全”或“明显”地改变了他们所处的行业。但除了技术之外,人才的短缺,尤其是具备以下能力的人才,对企业的影响更大(77%的老总如此认为)。这些能力,按照CEO们反映的招聘难度高低排列如下:1.创造力和创新;2.领导力;3.情商;4.适应能力;5.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无法被机器取代的软能力,兼具创造力和情商的领导很稀缺。不知大家看到上面清单里的能力是不是有点熟悉,这些也正是很多世界知名大学和中学在录取学生时所看重的软性素质。

留学其实是很多国内优秀学子的主动选择。目前,国内很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出国读研。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北大有30%的学生选择了出国留学,清华24.6%、复旦29.9%、上海交大24.46%、中科大24.8%。

如果一个孩子有能力也有条件去冲刺更好的环境,我们就不应该放弃。因为一个更强的环境和团队可能给个体带来巨大的提升作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有一个更好的学术环境或者工作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一定是有帮助的。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来看看哈佛大学校长白乐瑞去年访问北京大学时发表的题为《真理的追求与大学的使命》的演讲,其中他提到哈佛之所以能取得目前的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向其他高校学习:“人们常常问我哈佛成功的秘诀。我们所有的成功,都是在他人的帮助下实现的。如果没有全球其他优秀高等院校的挑战和激励,如果不能向同行学习、与他人合作,我们绝不会像现在这么成功。”哈佛尚且如此,个人更需要跟能者、强者去共事,向他们学习。

百年留学,从学习强国到实现个人价值

中国近代留学生从容闳开始,到詹天佑、唐国安、唐绍仪为代表的“留美幼童”,再到后来胡适、赵元任、竺可桢、钱学森,再到改革开放40年以来近600多万的留学大军,大多数人在学成后回国,成为国家栋梁、业界翘楚。当然除了国内的领军人物外,近些年来很多留学生也开始在国外创业,像领英、zoom等,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实现了中国人在世界舞台上的开拓。

从留学百年历史来看,留学从不只是个人的独善其身,更多是肩负着学习图强的历史使命。现如今,融入了更多追求个人价值、开拓视野的元素,这些都是非常正向的。现在全球化潮流遇到危机,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也更复杂,但越是在有分歧的时代,越要清醒地知道个人、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使命,谦虚、务实,向世界学习。与此同时,也要更好地做好对外的宣传和沟通。而留学,作为国际学习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所扮演的角色只会越来越重要。疫情会过去,短暂的狂热会过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主线,大家对美好的追求才是永恒的。

多年来我们坚持发布《中国留学白皮书》,初衷就是希望通过科学的数据呈现出中国留学群体最真实的状态,从而为学生本人和父母家长在筹划留学的过程中,带来有价值的参考;同时我们自己也会参考留学群体的现状,力争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但是,我更希望家长朋友们提醒自己,给孩子最好的财富不是帮他去了哪个大学、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最好的财富是能力的培养,比如好奇心、探索精神、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主动性、创造力、抗挫折能力、领导能力等等。要让孩子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有能力解决问题。 0k9Ua+Gzb+EkGP2ccc2ZAJ7C2HnXr7SCCuK2aabVRGAq9KDHEOqnGWlO6qJ7ISI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