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主要是由于世界银荒导致中国市场低迷不振,才造成19世纪前期中国发生全国性货币危机,但当时的中国学者官员并未能意识到这一点。中国学者官员探讨这场危机的知识,主要取材自汉族王朝本身的历史。只有王瑬、梁章巨、魏源三人稍有不同,王瑬曾简要提及日本使用纸币的情况 ,梁章巨指出新疆地区流通一种大钱 ,魏源则追溯西藏使用银元和新疆使用普尔钱的历史。 除此之外,学者官员们在辩论当中用来支持其观点的论据均取材自中国历史上的相关例证或现实经验。不像之后的中国逐渐引进西方经济思想。19世纪前期的中国可说是最后一次只能凭借传统思想来应对银贵钱贱危机这项难以了解的货币问题。不同的学者官员对这场危机的回应,恰好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素材,用以理解和考察中国传统政治经济思想的多元面貌,并以之与西方类似思想进行比较。
以对《盐铁论》的传统看法为基础,学者通常都认为从汉朝开始,中国就一直由政府掌控着铜钱的铸造权,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一直带有政府干预的色彩。 可是19世纪前期的学者官员在争论过程中引以为据的历史素材,却展示出颇具弹性的政治经济思想传统。中国关于如何应对经济衰退、货币短缺之类问题的历史知识,甚至可与西方应对类似问题的理论媲美,西方论述在其对于17世纪英国货币短缺危机、20世纪30年代全球大萧条,以及今日的经济低迷期等现象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中历历可见。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长期以来反对财政搜刮的学术传统;中国与18世纪欧洲重视金银的重商主义者有所不同的财富观及货币价值观;中国同时存在集权于中央的货币制度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中国对民众与政府双方互动深刻影响经济政策后果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