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魏源与许楣的批评

除了《钱币刍言》书中所收入的他人批评,魏源与许楣、许槤(1878—1862)兄弟,也在其他出版物中攻击王的观点。魏源“军储篇”的第三部分提到王瑬的《钞币刍言》。 相对王瑬将货币权集中于政府的建议,魏源提议铸造银元,或使用玉石、贝壳作为货币。魏源认为,货币必须有内在价值,不能以政府力量强加在没有价值的物品上而以之充当货币,所有货币“必皆五行百产之精华,山川、阴阳所炉备,决非易朽易伪之物所能刑驱而势迫”

许楣的《钞币论》,逐条讨论王的提议,是一本更严厉更详细批评王瑬观点的书。每一条之后,许楣的长兄许槤加上眉批。许槤为弟弟的书写了序言。他评论当白银流出中国时,不少人急着要“点石成金”,王瑬的主张正是如此。许槤认为很多官员与学者重视王的著作,他害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他们能够点“石”成“金,”馈赠“石头”给官员,逐出“金子”给外国。许槤写道,他自己正在思考指出其中的错误。尽管因事耽搁,刚于家中病愈的弟弟许楣寄给他刚刚写成的《钞币论》。由于许槤同意许楣的大部分意见,因此许槤认为该书可以代表许家的观点。

当时,许楣从户部主事退休,在浙江海昌的家中,许槤在江苏镇江任职。许楣、许槤同样有进士资格、同样精于语源、语音、书法、法律,同有兴趣研究经学。另外,许槤的医药知识丰富,曾出版了咽喉疾病、产科、外科方面的书籍。他们家的古均(韵)阁印刷了《钞币论》(见图4.2)。

不像魏源,除了批评王瑬的书,还有自己改变货币体系的提议,许氏兄弟除了建议白银不能用于购买外国鸦片之外,并不建议改变货币体系 ,而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攻击王:

图4.2 许楣《钞币论》封面

注:许楣《钞币论》于1846年7月由许楣家的古均阁印刷出版。此时学者乐于印刷自己的著作或者委托朋友印刷以流通观点。

1.货币权集中于国家不如开放民间银行竞争。许楣不同意王瑬的观点:由政府发行的纸币,将优于外国银元以及钱庄发行的纸币。 钱庄发行的纸币可兑换成白银与铜钱,然而在王的建议下由国家发行的纸币将不可兑换成白银。的确,一些钱庄盗用客户的资金,但是,许楣问道:“国家取百姓百千万亿之银,而起始即化为纸,独非亏空也?”

2.贵重金属是较为优越的币材。在许槤看来,王瑬论点最基本的弱点是他认定在作为货币使用上,金、银、铜无法与纸竞争,而提议使用纸币作为货币以替代白银:“夫天生五金各有定品,银且不可以代金,而为纸可以代钱乎,弗思耳矣?” 许槤补充道:“凡以他物为币,皆有轻重变异,为金银独否。” 他解释贵重金属的内在价值与它们的稀缺是有关的。 “多出数百万之钞于天下,则天下轻也。亦可见物之贵贱皆其所自定,而非人所能颠倒矣。” 许槤指出:“今江浙盛行洋钱之处,即不用钱票。则以票虚而洋钱实也。”

3.纸币具有通胀的倾向。王瑬认为纸币的数量将仅敷所需。但是,许楣却警告要预防纸币发行会不断增加的倾向。 对许楣来说,王瑬的建议发行数量足够整个社会所用的纸币以及所有的税以纸币来征收,将仅能运作于国家正常时期:“使国家而无意外之费则已,有则安所取之?取之于添造,必矣。” 在许楣看来,王瑬所提到,当使用的货币是贵重金属而非纸币时,因商品缺乏而通胀的例子,合乎实情。但使用纸币本身就倾向于过度发行而导致通胀。 如包世臣一样,许楣认为纸币制度不断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性。

4.纸币的发行将导致经济损失与政治滋扰。在王瑬的计划中,政府用纸币收取税赋,再用纸币与民众交换白银。换言之,民众只不过是从向税务机构交银,转变为向纸币机构缴纳而已。 许楣怀疑王瑬计划的可行性。“取民九倍、十九倍之银,而偿以丈尺之纸。国家利矣。其如民之不利何?民既不利,钞必不行。九倍十九倍之利,必不可得。” 许楣相信人民不会接受政府蛮横发行的纸币,这一行动甚至可能激发动乱。若以纸币发放官员薪金、军事饷费、政府员工工资,当他们将这些纸币带到市场时仍会遭到拒绝。 较强有力的省府官员将强迫富家,用官方纸币交换他们的商品、铜钱甚至白银。如果富家拒绝,他们将被指控杯葛新的货币。 纸币的发行不仅会导致民众经济损失,而且会带给民众诸多政治滋扰。

像包世臣一样,许楣指出王瑬所建议各省发行不同的纸币将会导致省际旅行的不便。任何人从浙江旅行到北京,必须在江苏、山东、直隶兑换纸币。此外,如王瑬所说的,既然只有大城市将设立钞局,旅行者将只能走通过大城市的干道。

许氏兄弟还担心纸币的伪造可能相当有利可图,而使政府无力监控。技工将生产同一种类型的纸张,复制纸币上的印章,并且可以在纸币上书写、更改文字。

此外,像包世臣、魏源一样,许楣认为禁止使用白银作为货币,将会导致更多的白银流向国外,白银流失更多,银价将更上涨。

关于王瑬提到通过强化经济事务的主权提升政府的威严这一最终目的,许楣写道:“绝天下之利源而垄断于上,何体统之有?” 许不仅怀疑政府吸收民众财富的能力,还怀疑如此做的依据。关于带来极大威胁的白银外流这一当前的问题,该有何作为呢?根据许楣,“银不为币,但当虑其易鸦片耳,其它货物,何为不许以银” ?仍以银易货,也可能以中国更高值的货易取其他国家更多的银,由此可见许楣对市场机制的深刻信心,而这也确实发生于1856年后的中国。

在王瑬为一方,许楣、陈鳣、包世臣、魏源为另一方的论争中,四位学者担心王瑬的提议将支持君主利用货币获取财政收入。官僚体系内外的其他学者官员对类似于王或王的反对者的货币建议的广泛讨论,呈现了这场论争的巨大影响。 4ek07fdoTQG5smr7Bvw9gb80CPuTIevWS9ZOSNIZJJzU/o2PMl/MAXCWVQUPcu1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