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从1775年开始,将白银作为计算货物价格基础的货币使用习惯在整个清帝国明显扩展。清帝国与同时代的大多数国家,甚至与东亚诸邻邦相比,它比较不重视货币自主权的问题;在决定白银的供应和价格上,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很大程度上起着比政府还更关键的作用。在这个时期,中国所需白银不能继续从日本、安南和缅甸获得,几乎完全依赖拉丁美洲供应。在1775年以后,自拉丁美洲输出的白银,在形式上也更加方便作为通货使用。与拉丁美洲的紧密联系使得19世纪初期中国的白银外流,不仅仅是由于鸦片进口,也与世界市场上的白银减少供应有关。如果19世纪前期与19世纪晚期相似,即世界市场上白银供应与鸦片进口同步增长,则19世纪前期中英两国之间,可能会因为文化冲突而发生战争,而不至于发生“鸦片”战争。
白银外流的结果造成银贵钱贱。由于人们难以负担以日益升值白银计算的赋税,导致政府大幅减少税收,而这更使政府越来越难以处理银贵钱贱危机所引发的一连串问题。太平天国运动一部分原因源自银贵钱贱危机。其所以失败,也归因于1850—1880年代白银的流入使得清朝免于覆灭。从1775年直到19世纪早中期,比起明朝的处境,清朝的命运显得与世界经济更加唇齿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