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即现在的华东师大第一附属中学,是上海市重点中学。它由两所学校合并而成,分别是光华大学附中和大厦大学附中,这两所中学分别由张寿镛、廖世承和欧元怀在1925年创办,两所学校的校名分别取“光我中华”和“弘扬华厦”之意。1951年秋,由于华东师范大学的组建,两校的附中便合并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58年,又因为华东师范大学增办了第二附中,就将之前的中学改称为华东师大一附中。
这两所学校都十分重视教育质量,是新中国成立前上海知名的学校。合并之后,师资力量更强,相较于其他中学,它的优势在于其在师资、教学和科研条件方面得到很多华东师范大学方面的支持。许多曾在这里任教的老师,后来都进入大学,成为知名教授。而现在,他们为中学生授课。可想而知,在这批享受了“高级待遇”的中学生中,将会产生多少优秀的人才!
同时,在当时的各所中学中,华东师大一附中以条件优越、设施先进、校园优美著称。身处经济发达的大上海,校园里有正规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室,有馆藏丰富的图书馆,更有明亮宽敞的教室。在课余活动设施方面,学校甚至还有自己的游泳池以及一座小小的植物园,在硬件条件上远远超越了一般的学校。
方成在这批优秀的老师的教导下,学习了6年,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使他受益无穷。他最喜欢的科目是物理、数学、化学等理科科目;当然,他的文科也学得很好,当时的中学并不分文理科,所有的科目齐头并进,在高中毕业时,11门功课全都要考,填报大学的时候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
在这些老师中,化学老师丁明远给方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丁明远老师在上课时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讲解得十分生动清晰,引导大家进入那个神奇的化学世界。他常常说:“对于化学家来说,世界上没有废物。”即使在方成中学毕业很多年后,丁明远老师仍旧坚持着自己热爱的化学事业,并且一直认真地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发表了不少有关化学教育的文章。这种做学问认真严谨的态度和勤勤恳恳教书育人的品质,无疑对方成早期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语老师徐燕谋也是方成喜欢的一名老师。徐燕谋是外国语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祖籍江苏昆山,1929年毕业于光华大学。他曾经在无锡中学、光华大学附中、湖南国立师范学院、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多所学校任教,还曾主编了全国高校英语专业统编教材《英语》第七、八册,编注了《现代英文选》《现代英国名家文选》等著作,并为商务印书馆注释多部萧伯纳、高尔斯华绥及马克·吐温的作品,自己另著有《徐燕谋诗草》。尽管当时大多数人学的都是俄文,但徐燕谋老师的教导也为方成日后良好的英语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样负责任的好老师还有很多,物理老师、生物老师、数学老师……这样的氛围使方成在中学时代就受到了优秀的精神品质的熏陶。在这所中学悠长的历史中,曾经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学者,在这里上学的每一个学生都从中受到了鼓舞,形成了一股好学上进、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的风气。在人的一生中,中学阶段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好的中学教育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在中学所受到的精神和文化的陶冶对于心灵的塑造有着无形的强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