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课余生活

华东师大一附中的教学质量很高,教学要求也非常严格,学生们学习的科目有11门左右,大家积极上进,课堂前做好预习,课堂上热情参与,课后查漏补缺,学习效率非常高。与此同时,老师们也没有放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性格形成的培养。法国生物学家贝欠纳曾经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因此,应培养学生运用好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会学、善学的人,而不是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同学们个个怀抱着远大的理想,有的想改变世界,有的想救死扶伤,有的想教书育人,都有着为国家做贡献的一腔热情,因此,学习氛围特别浓厚。同时,在课余生活中,大家也能做到自立。因为家中孩子很多,家长一般不怎么约束,也没有时间去接送,所以方成和他的同学们每天都是自己骑自行车上下学,每天早上自己带着饭盒到学校吃午饭,下午一放学就自觉主动做作业。这种自立的生活态度也影响到了方成对自己孩子的教育。

在注重学习的同时,学校也非常重视学生们的素质培训,启发和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材施教,使学生逐步养成爱思考、不怕困难的习惯。同时,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发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向科学进军”和鼓励“三好生”等号召。在多方面的推动作用下,老师们鼓励、帮助同学们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同学们也怀抱建设祖国、发展自身的热情,积极参与各项课外活动。当时,学生组建了各种课外小组、文学评论小组和社团。方成在读中学的6年里,经常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他认为一个人要是只知道念书的话,无异于一个书呆子,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前途一点益处都没有。所以,学校里的各种活动他都积极参与。学校组建了一个摄影小组,经常组织同学们走出校门拍摄风景,并对大家的作品进行评奖;还有生物小组,带着同学们在学校外面种庄稼和植物,还做了不少嫁接植物的实验;至于其他的舞蹈团、戏剧社之类,更是活动丰富。老师们还经常组织大家出去旅游,同学们一起上苏州、下杭州,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华东师大一附中中学小组(右二为方成)

方成就和他热爱表演的好朋友梁波罗一起,曾经参加过学校的戏剧小组。梁波罗出生在西安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名字“波罗”就是来自小名“Ball”(英文的“球”)。他小时候随父母来到上海定居,就住在方成家对面马路边的一幢楼里。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梁波罗从中学时就开始参与话剧演出。长大后,他主演的电影《51号兵站》让他一炮走红,这与他中学时的爱好是分不开的。

其实一开始,方成对戏剧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能够加入戏剧小组完全是因为梁波罗对戏剧的热爱。在好朋友的不断鼓动之下,方成也加入了戏剧小组,并和这个朋友一起经常参与话剧演出。随着不断学习和练习,方成对戏剧表演逐渐产生了兴趣。初三的时候,戏剧小组排演了一部新戏,为了配合当时抗美援朝的时代特色,起名《夜攻汉城》。方成为这出戏准备了很久,每天都在放学后努力背词排练,期待着演出的那一天。

也许就是因为排练得太热情,在临表演的前一天,方成的嗓子突然哑了,一点儿声音也发不出来。这可怎么办!难道不让这个角色上场了吗?可是现在也来不及修改剧本了。正当大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的时候,班主任罗老师忽然灵机一动,对满脸沮丧的方成说:“别着急,我们换个方式来表演!”于是,在正式演出的那一天,大家发现,哑着嗓子的方成仍旧上了台,嘴一张一合,台词脱口而出,嬉笑怒骂全是戏,下面的观众不断鼓掌。幕后的同学看着这成功的演出,不由得捂着嘴笑了起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方成在前面做口型表演,幕布后面罗老师配音,正在和他一起表演“双簧”呢!一场完美的演出落幕,方成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不过,虽然方成对戏剧的兴趣与日俱增,在他内心深处,还是对自己加入的摄影小组怀揣着更大的热情。当时,摄影是一项比较新潮的技术,由于照相馆价格不菲,很多人都自己学习摄影和冲洗技术。方成自小就喜欢动手操作,也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和新技术,而且那些只有黑与白、光和影的作品,拥有巨大的魔力,深深地吸引着方成。所以,他怀抱着满腔热情加入了摄影小组,并投入了很大精力。方成至今仍记得他接触的第一台相机,那是一台国产海鸥折叠式照相机,他认真地拿着照相机揣摩了好久,凭借着高中物理课里面点滴的照相机光学原理,居然能够按动快门。他跑去照相馆买了两卷120黑白胶卷,凑巧的是,方成的哥哥就是一个摄影高手,他自己就会摄影、绘画、冲洗底片,可谓“集才华于一身”。方成向哥哥请教摄影技术,问他如何装胶卷、如何取景。上胶卷,设定快门速度、光圈值,挂快门弦,对焦取景,按快门释放钮,方成学得非常快,俨然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摄影师,十二张一卷的胶卷很快就照完了。渐渐地,在不断的练习中,他也练就了高水平的摄影技术,而且,这个技术在不久后就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在中学毕业时,按照惯例,班级全体成员是要一起照毕业照的,可是在当时,请照相馆的人来照相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大家担负不起,班里的同学和老师一筹莫展。就在这时,方成举起了手:“老师,我来给大家照相吧!”

老师将信将疑地看了他一眼道:“你可以吗?”

方成信心满满地回答:“保证没问题!”

伴随着毕业的尾声,拍毕业照的日子终于到了,方成早早做好了准备,待到大家排好了站位,“咔嚓咔嚓”几声,新鲜出炉的毕业照就留在了胶片上。方成将它们带回去,精心地用药水洗好,为大家的中学岁月画上了完美的句点。

当大家拿到毕业照时,包括老师在内,都对照片的效果赞不绝口,方成的摄影技术十分娴熟,照出来的照片分毫不比照相馆差。

除了摄影,方成对其他手工也很感兴趣。在中学时,他就尝试自己制作矿石收音机、绕线圈,他省下零用钱,买了必需的材料,其他买不起或者买不到的,他就四处寻找替代品。同时,他还搜集了许多关于收音机的资料,自己从中学习、模仿,探究收音机的制作原理。这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方成失败了许多次,但是,凭着这满腔的热忱,他一直坚持了下去,不断改进,最终还真的做出了一台小型的矿石收音机!在那时,这可是个稀罕物件,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同学们争相围观,都想来听一听。

当然,在这些兴趣爱好之外,方成也没有放弃自己从小擅长的各项运动。在他念小学的时候,就学会了骑自行车。他始终认为,运动也是值得学习的一门技术,既然是技术,方成就感兴趣,就愿意去学习。而且,跟他做手工采取自学的方法一样,在热爱的运动方面,他也自学成才。当时,中学校园里有一个游泳池,方成作为喜欢跳高、跑步、单杠等各项运动的“发烧友”,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决定学习一项自己还没有掌握的技术——游泳。

既然做了这个决定,方成就立刻行动起来。他来到学校的游泳池,直接下了水,但并没有立刻开始活动。他先观察周围会游泳的人是怎么换气、怎么摆动胳膊和腿的。对这些规则和细节熟稔于胸之后,他才信心满满地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尝试。

一阵扑腾之后,第一次尝试失败了。方成没有灰心,他吸取教训,更加仔细地观察别人动作的要领,改正自己的动作。在一次次的试验中,方成学会了游泳,这项运动带给了他无限的乐趣,并很快成了他最喜欢的运动。在回忆起自己的中学岁月时,方成感慨地说:“我现在身体还不错,都是小时候经常运动打下的基础,现在的孩子们也不能只坐着学习,要多锻炼,这样不仅能全面发展,长大后对身体也有好处。”

就在这种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中,方成在初二加入了共青团,成为一名光荣的团员。他在班上一直担任班干部,高中时期还担任了学校团委的宣传委员和班级支部书记等,热衷于组织社会工作和宣传工作。这些历练无疑对方成的未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光阴似箭,6年的中学生涯如白驹过隙,方成到了报考大学的关键时刻。 UiQSbhxJAFwGtpj7x4iq8EFuOStqdcUfpBKFvHSGwhgt8lCdLdvXxydCabUfWhv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