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千年故土,文献之邦

安南是越南的古称,从秦到五代,为中原王朝郡县千年之久。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帝国平百越,置南海、桂林、象郡。其中,象郡包括今越南中北部,为中原王朝在越南设治之始。秦末中原大乱,赵佗据岭南之地建南越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灭之,分其地为九郡,在越南境内设交趾(今北圻)、九真(今清化、乂安一带)、日南(今中圻)三郡,后又统称为交州,施政设教无异内地。光武帝建武十六年(40年),征侧、征贰姐妹因交趾太守苏定为官贪暴而起兵,民众纷起回应,三年后被马援讨平。

待到五胡乱华,中原板荡,交州亦变乱迭起。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李贲自称南越帝,建国号“万春”,旋被陈霸先所灭。侯景之乱爆发后,陈霸先还军,李贲余党复燃,赵光复称赵越王,李贲之兄李天宝称桃郎王。李天宝死后,李佛子统率其众,于陈宣帝太建三年(571年)驱逐赵光复,自立为帝。隋文帝灭陈后,交州道行军总督刘方在仁寿三年(603年)统军南征,迫使李佛子投降。调露元年(679年),唐高宗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安南之名由此产生。

唐末五代混战不休,安南也不例外。刘隐割据广州,曲颢割据交州。后梁篡唐后,朱温任命刘隐兼任静海军节度使、安南都护。刘隐死后,其弟刘䶮袭位,6年后称帝,国号“大越”,后改为“汉”,史称“南汉”。不久,南汉进兵交州,灭曲承美。曲氏部将杨延艺(一作杨廷艺)驱逐南汉派遣的交州刺史,自称节度使,后为部将矫公羡所杀。杨延艺之婿吴权起兵攻矫公羡,矫公羡向南汉求援。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吴权败南汉军于白藤江,自立为王,这是安南人脱离中原王朝建国之始。

两宋年间,安南经历丁、黎、李、陈四朝。宋太祖建国初期,吴权之子吴昌文死,安南群雄蜂起,有大小割据势力十二家,史称“十二使君”。欢州刺史丁部领平定群雄,于开宝元年(968年)建国“大瞿越”,即丁朝,号“大胜明皇帝”。宋灭南汉后,因安南僻处西南一隅且自主已久,于是默认现状,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安南李朝李天祚遣使入贡,因宋南渡后国势不振,宋孝宗为羁縻起见,封李天祚为安南国王,安南正式称“国”。安南独立200余年,终于得到中原王朝的正式承认。

元朝建立后,武功煊赫无比,但安南陈朝始终顽强反抗,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二十四年(1287年)两败镇南王脱欢。当然,安南之所以能战胜,离不开崖山覆败后逃入安南的宋人鼎力协助。

元末群雄并起,安南与中原地区的联系依然紧密。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正月,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就曾遣使至安南,与安南陈朝有接触。当时,朱元璋正与汉王陈友谅相持,回访的安南使者黎敬夫趁机探听到吴军与汉军的虚实。两年后,陈友谅战事失利,退守武昌,曾派人赴安南请求援军,被安南拒绝。

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派遣尚宾馆副使刘迪简持诏前往安南,但刘氏病逝于南宁,未能到达。同年十二月,明朝再遣汉阳知府易济民颁诏于安南。朱元璋在此诏中申明,大明王朝已推翻元朝成为正统,将改变元朝的外交政策,以怀柔为主,希望安南来朝修贡。

洪武二年(1369年),安南遣少中大夫同时敏、正大夫段悌、黎安世、阮法等入贡明朝,且请封爵。作为明朝建立后第一批来朝觐见的外国使者,安南使臣受到朱元璋的高度重视。朱元璋看到安南使臣的服饰依然为中原样式,十分高兴,便作诗一首:“安南际有陈,风俗不元人。衣冠周制度,礼乐宋君臣。”同时,朱元璋命侍读学士张以宁、典簿牛谅前往安南,封陈日煃(裕宗陈皞)为安南国王,赐驼纽涂金银印,后因陈日煃去世而改封嗣位的陈日熞(杨日礼)。

安南求封和明朝赐封,代表明朝的宗主国地位得到藩国的承认,也为明、安关系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开端。朱元璋曾称:“海外诸国入贡者,安南最先……占城又次之,皆能奉表称臣,合于古制,朕甚嘉焉。”可以看出,洪武初期,明朝与安南的关系比较融洽,但这种融洽的关系不久就因恭定王陈叔明(艺宗)废君自立、安南与占城(占婆)争端、两国边境纠纷等一系列事件而有所改变。

朱元璋像

陈叔明废君自立,是明朝与安南关系降温的主要原因。洪武三年(1370年),明朝应安南要求,册封恭肃王的养子陈日熞为安南国王。但陈日熞实际上是优人之子,身上并没有陈朝血统,再加上继位后“纵酒淫逸,日事宴游,好为杂技之戏,欲复姓杨”,激起陈朝宗室不满。十一月,陈日煃之兄陈叔明发动宫廷政变,废陈日熞为昏德公并宣布继位,史称陈艺宗。

为试探明朝的态度,洪武五年(1372年)二月,陈叔明派使者阮汝霖入贡。但他并没有走正常途径向明朝求封,而是在进贡表文中以自己之名代替陈日熞,意图蒙混过关,但被礼部主事曾鲁发现。在曾鲁的责问下,阮汝霖不得不说出安南政权更替的实情。朱元璋得知其企图后十分愤怒,拒绝接受贡物,并严厉斥责陈叔明篡位的叛逆行为。陈叔明也许是迫于明朝的压力,在十一月初九禅位于弟陈煓,并再次派使者入明谢罪请封。陈叔明虽然已经让位,但仍掌握着安南的实权。明朝见其态度恭顺,再加上无意干预安南国事,便承认了既成事实。

占城国遗址,婆那加占婆塔

洪武九年(1376年)十二月,陈煓在率军攻打占城的战斗中阵亡,陈叔明立陈煓之子陈炜为王,即陈废帝。陈炜继位后,陈叔明依旧决策着国内所有事情,他还不断增加女婿黎季牦的权力。

黎季牦像

洪武二十年(1387年)八月,陈叔明提拔黎季牦为平章事,“赐剑一把、旗一只,题曰:文武全才,君臣同德”。黎季牦凭着陈叔明的信任,气焰日盛,野心不断膨胀,以致“人人皆知其将篡”。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八月,陈炜与亲信密议削除黎季牦的权力,不幸计谋外泄,黎季牦马上唆使陈叔明废除陈炜,改立陈叔明之子陈日焜(顺宗陈颙)。陈叔明听信谗言,陈炜被囚禁,后遭黎季牦杀害。此后,黎季牦骄横跋扈日甚一日。他残酷对待异己分子,还怂恿陈叔明对反对者进行迫害,连王子、亲王亦不放过。

黎季牦党羽日众,对陈氏王朝威胁越来越明显。陈叔明对此有所觉悟,但已势不可制。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二月,陈叔明命画工绘周公辅成王、霍光辅昭帝、诸葛亮辅后主、苏宪诚辅李高宗等“四辅图”赐黎季牦。四月,陈叔明召见黎季牦,上演了一出“白帝城托孤”。当时,黎季牦为博得陈叔明更坚定的信任,免冠叩头泣谢,指天地发誓:“臣不能尽忠戮力辅官家,传之后裔,天其厌之……纵糜身碎骨,未能报答万一,敢有异图!”

当然,陈叔明信任黎季牦并非事出无因,他倚重后者的真实目的其实是为了摆脱明朝朝贡体系。陈叔明政变继位后曾言:“先朝立国,自有法度,不遵宋制,盖以南(安南)、北(明朝)各帝其国,不相袭也。大治间,白面书生用事,不达立法微意,乃举祖宗旧法,恰向北俗上安排,若衣服乐章之类,不可枚举,故初政一遵开泰(陈明宗年号)年间例。”后来,他更进一步规定所有军民不得服“北人”衣样,推行了一套具有民族独立意识的政策,试图摆脱明朝朝贡体系的约束,黎季牦正是其麾下先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黎季牦作《明道十四篇》奉上,遵周公而贬孔子、程朱等,对明朝的主流学术意识进行批判。陈叔明阅后十分欣赏,“赐诏奖谕之”。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十二月,陈叔明病逝。陈日焜年幼,黎季牦任辅政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号称“忠卫国大王”,甚至下令让人称其为“辅政该教皇帝”,并入居宫中,完全把持安南的朝政。 +m3q/3/m0RNCiPbGiYNthN4Wux53mq34EwJ4KnkxrbeAy3dqILQnLCPbeZbZGJi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