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明朝对登州的经略

登州,位于我国山东省东部。夏代时,登州与蓬莱、禹贡、青州这几个地方合称“嵎夷”,斟鄩氏在此建国。这是登州地区最早的建制,之后历朝历代屡有变迁,直到唐武德四年(621年)才有了登州的称呼。唐代以后,随着朝贡体系的确立以及中国和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登州逐渐变成朝鲜半岛、日本向中原王朝朝贡或贸易的官方港口。登州的作用日显突出。

到了明朝,登州的军事作用开始获得统治者的重视。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经过艰苦奋斗,终于推翻了元朝的残暴统治,正式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随即在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二十六日,朱元璋派遣使臣远赴日本、占城、爪哇、西洋等国宣布一个全新的中央王朝的建立。讽刺的是,在朱元璋派遣使臣赴日的同年,山东沿海郡县遭到倭寇洗劫。他们掳走了大量百姓,最后逍遥而去。在这种情况下,明朝于同年在登州设立守御千户所,这是明朝在登州设卫的开端。

登州城图,清顺治年编

洪武时期,自宋代开始出现的由日本落魄武士或官方组织的倭寇对明朝的影响已经相当巨大。他们十分残忍,疯狂劫掠明朝沿海地区。在倭寇肆虐沿海的大背景下,明朝不得不加强沿海的军事建设,而登州的地理位置尤为重要,史载:“东扼岛夷,北控辽左,南通吴会,西翼燕云。艘运之所达,可以济咽喉。备倭之所据,可以崇保障。封豕靡所渔,长鲸罔敢吸。”洪武初年,山东沿海地区只有莱州卫、登州卫以及宁海备御千户所。洪武九年(1376年),明朝将登州备御千户所升级为卫,下辖左、右、中、前、后、中左、中右7个千户所,另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设置威海卫、成山卫、大嵩卫、靖海卫。

在之后的山东海防建设中,明朝先后设置了11个卫、14个所、20个巡检司,有烟墩243个、堡129个。在所有卫级军事单位中,归登州府管辖的就有登州卫、宁海卫、大嵩卫、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

可以说,明朝对登州的建设要比以往的朝代更加重视,这不仅是因为朝廷加强了对沿海贸易的监控,更是因为倭患所致。从洪武时期到万历末年,登州一直是明朝“备倭”的前线阵地,甚至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其地位上升到与明朝九边同等重要的程度。

明洪武年间倭寇入侵次数统计表

然而,登州重镇在明朝历史中却不以备倭而闻名,真正让登州大放异彩的,是始于天启年间的“备虏”。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建州称汗建国,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万历四十六(1618年)年四月,努尔哈赤经过充分且缜密的准备后,命令部众至明朝边境抚顺进行互市,暗地里却派遣精兵跟随。四月十五日拂晓,努尔哈赤率部直袭毫无防备的抚顺城。战斗很快结束,抚顺城被攻陷,努尔哈赤生擒游击李永芳,并在之后全歼前来救援的3000大明骑兵。总兵官张承胤、副总兵颇廷相、游击梁汝贵全部战死,河水为之赤,京师震动。此战标志着明朝与后金战争的开始。

明朝对登州的经略一览

① 明代一卫有军士5600人,1120人为一千户所,112人为一百户所,50人为一总旗,10人为一小旗。

② 即明代春秋两季,各地卫所军士轮番赴京戍卫操演。

③ 挂征虏前将军印,号“东江大帅”。

强大起来的后金,终于让明朝开始正视他们的存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朝集结各路边军自辽东出塞,欲效仿正统年间扫平建州女真首领李满住的办法,一次性打败努尔哈赤。但讽刺的是,由于各路将领的轻敌冒进以及互不协调,明军被努尔哈赤一一击溃,惨败于萨尔浒。就在这个节点上,一代名臣熊廷弼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萨尔浒之战中,努尔哈赤率领女真军大败明军

萨尔浒之战惨败以后,朝廷罢斥辽东经略杨镐,熊廷弼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熊廷弼还未出山海关,后金军便已攻陷明朝辽东重镇开原;出关后不久还未到任,明朝再失铁岭。后金军气势汹汹,仿佛要在一夜之间吞并整个辽东。在这种恐慌情绪下,沈阳和附近城堡的军民一时丧失了抵抗的力量,纷纷举家溃逃,辽阳危在旦夕。此时形势已经相当严峻,稍微调控不好,明朝在辽东就会满盘皆输。然而幸运的是,朝廷选择了熊廷弼。熊廷弼收到战报后,没有退缩,反而日夜兼程地向前线开进。他沿途不断招抚逃人,并以雷霆之势斩杀了逃跑将领刘遇节、王捷、王文鼎,再杀贪墨军士饷银的将领陈伦,弹劾并罢斥了辽东总兵官李如桢。在不长的时间里,熊廷弼以强硬的手段,监督军士维修战器、修缮城池、疏浚壕沟。他令严法行,不到数月辽东守备大固,人心始安。

然而,历史却总是喜欢和人们开玩笑,它选择了熊廷弼,却并没有给予他足够的时间和机遇。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支持熊廷弼的明神宗朱翊钧驾崩。仅仅一个月之后,新嗣位的皇帝泰昌帝朱常洛驾崩,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即位。在最高领导人频繁更换的情况下,明朝进入了一个非常时期。

明熹宗刚刚嗣位不久,熊廷弼便因为陷入党争而被政敌诽谤以致被罢斥,改为庸碌无能的袁应泰经略辽东。天启元年,后金军看准时机,里应外合,一举攻破沈阳。此后,后金军乘胜而战,攻陷了辽阳,经略袁应泰自缢身死。两个重镇的陷落导致辽东河西地区(辽东广宁周围地方)的居民纷纷遁逃,塔山至闾阳200余里地区,烟火断绝。在这种危急关头,朝廷终于又想起了熊廷弼。

熊廷弼回朝伊始,即向明熹宗条陈复辽方略:其一,广宁城以马步兵列阵河上,力阻南下的后金军;其二,于天津、登莱设置舟师,乘虚进剿,动摇后金军的人心,使其有后顾之忧,则辽阳可复。明熹宗深以为然,下令再次起用熊廷弼,升熊廷弼为兵部尚书,经略辽东。旋即,朝廷于登莱设立巡抚及舟师部队,登莱两地作为“备虏”重镇的地位正式确立下来。登州作为明清战争的前线阵地,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熊廷弼画像

明朝对登州的建设十分上心。明天启元年(1621年)七月,明将毛文龙在内应的帮助下收复了被后金军占领的镇江。八月,毛文龙收复镇江的捷报送达北京,这种在频频战败中出现的捷报自然让明朝高层十分欢喜。甚至有人认为,收复辽东指日可待。于是,在这种乐观情绪影响下,朝廷做出了极大动员,准备再次寻求和后金的决战,以期彻底将其消灭。明军计划在全国13省每省调集1万军士,兵部尚书亲领2万军士,共计15万大军开至广宁,击敌正面;再调遣2.5万名登州水军至后金东南方,击敌腹背;中间由辽东还未沦陷的镇江与铁山牵制。明朝认为,三方合力,必定能彻底击破后金。然而,上天再次和明朝开了一个玩笑。在镇江捷报到达北京后不久,后金军再陷镇江、毛文龙遁逃的败报就呈到了明朝君臣面前,并且后金军不久后再克铁山,三方布置最终胎死腹中。不过,从此次事件中可以得知,登州在明朝正式投入与后金军的战争后不久,就能一次性召集水兵2.5万名,可见登州战备之强。

之后,在整个天启年间,明军在辽东的战局趋于保守。因而登州虽然作为反攻辽东的重要大后方,但是没能发挥配合前方战场、趁势攻入敌方老巢的作用。这个时期,登州的主要作用便集中在接回辽东难民、押运赴辽粮草、沟通朝鲜的信息渠道上。 g3OjUZ5TYTpkyu1V1HTDJccVXKdvI051uNXWC60I36h2I5/gpwyCRMaA0JrFmZq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