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三 所谓智慧

只要对自己做最简单而没有偏见的观察,再加上解剖上的事实,我们就可以得到下述结论:像智慧客观化的头脑一样,智慧及与其相依的感觉器官只是受外界影响的一种很强烈的接受机制,但它并不体现我们原始而固有的本质。因此,智慧之于我们,与原动力之于植物、重量和化合力之于石头都不同。以这些形式出现的只是意志。

智慧在我们身上,就像植物对外界影响的感受性。植物对光合作用以及其他能够帮助生长或阻碍生长的外部影响有着单纯的感受力,而在我们身上,这种感受力达到最强烈的程度。透过这种感受力,我们可以感觉到整个客观世界和观念世界,这就是智慧客观化后产生的效果。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生命能够做到这一点,换句话说,如果这个世界不会被任何东西所感知,那么便根本不会有任何客观的存在。

现在,让我们想象,许多植物从地上生出来,一个挨着一个,然后各种外部影响,像空气、风、某一植物对另一植物的压力、潮湿、冰寒、光线、温暖、电力等都开始对它们产生作用。当这些植物对这种影响的感受力渐渐强烈时,就变成了感觉;而当植物把感觉归结为它的原因,于是就变成了知觉。

由此,世界会出现在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中,可是这仍然只是外在影响力施加到植物感受力上的结果。这个生动的描述使我们很清楚外界有单纯现象的存在,并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的确,没人愿意承认,知觉情形包含着只能产生于外界影响力和主观感受力之间的关系,而正是这样的知觉情形代表了真正客观的东西,也代表了那些被认为影响植物的自然力量的内在和原始结构,就是说,没有人愿意承认知觉情形能代表本体世界。因此,正如康德在其《纯粹理性批判》中所描述的那样,这情形可以使我们了解,为什么人类理智领域的范围会如此狭窄。 TXIi4jXoE3yvvAOnr6Uc6NS7jkoSIC/G92sPsxOd/pvRrlvhJBjsRhf3dNWqiGr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