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要求:概念掌握准确,回答清晰完整。

1.模仿论(摹仿论)

答: 模仿论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也是关于艺术本质的学说之一,始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发展了这一学说。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冲动。继古希腊哲学家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莱奥纳尔多、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这种理论直到l9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2.夏尔·巴托(Charles Batteux)

答: 夏尔·巴托,法国美学家,他在论美的艺术的界限与共性原理时把艺术与技术和科学相区别,称为美的艺术。他比较狭窄地定义了“美的艺术”,在美学发展史上,至此才比较明显的区分了艺术与技艺。但是,他过于狭窄地将“美的艺术”定义为五种形式:音乐、绘画、舞蹈、雕塑和诗。他还把广义的艺术分为三类:为满足人们需要为目的的艺术,以引起审美快感为目的的艺术,兼有实用和快感的艺术。

3.“典型”

答: 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它既具有鲜明、独特、丰满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普遍的代表性和概括性,即个性鲜明独特又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形象。典型集中体现了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发现和审美理想。在艺术构思中,艺术家通过不断地对生活中的个别进行选择、提炼、集中、虚构的典型化,最后创造出一个充分体现着一般的个别,在个性中体现出共性,在偶然性中体现出必然性,其核心是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即别林斯基所说的“熟悉的陌生人”。

4.“视听综合直观艺术”

答: 视听综合直观艺术是直观艺术的一种,包括戏剧戏曲、电影和电视等。视听综合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便是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体现为各种艺术元素一旦进入综合艺术之后,就具有自己崭新的意义,产生出一种新的特质。视听综合艺术都很重视文学性,对于戏剧、电影来讲,优秀的剧本常常是作品成功的前提;表演艺术又是综合艺术的中心环节,表演性具有极其突出的地位和作用;紧张激烈的戏剧性冲突和真切感人的情感冲击力,也是综合艺术的共同特征。

5.艺术流派

答: 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艺术流派的形成非常复杂,有着各种各样的情况,大致有三种类型:①由一批具有相同艺术主张的艺术家们,自觉结合而形成的艺术流派。②由一批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们,不自觉而形成的艺术流派。③艺术家们本身并没有形成流派的计划或意愿,甚至自己并没意识到属于某一流派,只是由于艺术风格的相似或相近,被后世人们在艺术鉴赏或艺术批评中,将其归纳为特定的流派。

二、简答题:请在以下5道题目中任选4道回答。如果5道题目均有回答,则只判前4题。每题15分,共60分,请在答题纸上注明题目番号。

1.艺术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 艺术作为一种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1)形象性

艺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主体性

艺术作为一种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艺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和艺术传播。

(3)审美性

艺术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审美性。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伺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2.请列举历史上主要的艺术创作观念。

答: 艺术创作观念即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思想倾向,表现在艺术史上即为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不同的艺术思潮。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在艺术思潮的影响下,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创作风格和创作倾向,即创作的观念。

中外艺术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艺术思潮,突出地反映了某一特定时代的社会思潮和审美理想,对各门艺术都程度不同地产生了重大影响。仅仅从17世纪以来,在艺术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艺术思潮,就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西方现代主义,以及20世纪后半叶开始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等等。

(1)现实主义创作观

现实主义,又称“写实主义”,在艺术上,现实主义指对自然或当代生活做准确、详尽和不加修饰的描述,现实主义摒弃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张细密观察事物的外表,据实摹写,其实质是艺术家对于外在世界的再现,现实主义还发展为“零度情感”的“自然主义”和以“社会问题剧”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主要表现在文学、戏剧的创作当中,绘画中的现实主义主要以法国的巴比松画派和俄国的巡回展览画派为代表。

从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到库尔贝的《打石工》,从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到苏里科夫的《女贵族莫洛佐娃》,从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到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娜拉摔门而出的一声巨响,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到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艺术家无不用一种现实主义的观照,来叙写人民的真实生活,讴歌波澜壮阔的革命,赞扬追求个性解放的新时代女性,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给人以一种真实生活的艺术体验和震撼心灵的感悟。

(2)浪漫主义创作观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相对。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创作观念的实质是艺术家对于主观思想情感的表现。浪漫主义创作观念表现在文学中,也表现在音乐、戏剧、绘画等艺术门类当中。

从贝多芬的婉转柔和的《田园交响曲》到德沃夏克饱含民族热情的《自新大陆交响曲》,从拜伦的《唐璜》到雪莱的《西风颂》,从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到籍里科的《梅杜萨之筏》,艺术家们都以饱含激情的状态向欣赏者展示了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世界,使高昂的民族情感、充满希望的革命热情、对于世界的感怀得以充分的抒发。

(3)现代主义创作观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欧美各国兴起的一股文艺思潮。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中,包括了众多的艺术流派和创作主张,如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意识流小说、野兽派绘画、新浪潮电影,等等。西方现代主义就是这样许许多多西方艺术流派的总称,形式多种多样。

现代主义的萌芽始于19世纪中叶象征主义的出现,标志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的问世。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正式形成,是在20世纪初叶,以德国为中心的表现主义,以法国为中心的超现实主义,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未来主义,以英国为中心的意识流文学等,几乎是同时在欧美盛行开来。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卡里加里博士》,法国超现实主义作家布勒东的文学作品《可溶解的鱼》,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意大利诗人、剧作家马里内蒂编选的《未来主义诗集》等。

3.什么是艺术形象?艺术形象具有哪些特征?

答: 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构成层次之一。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看,艺术形象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它们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1)艺术形象

①视觉形象

视觉形象是指由人的眼睛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视觉形象的构成材料都是空间性的。艺术中的视觉形象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视觉感官,因而特别富有直观性和生动性。这类艺术形象常常带有明显的再现性,给人以逼真的感觉。视觉形象同样凝聚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具有独特的形式美。

②听觉形象

听觉形象,是指由人的耳朵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听觉形象的构成材料是时间性的。艺术中的听觉形象主要是指音乐作品的形象。由于听觉形象具有空灵性和抽象性的特点,使得人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主要依靠情感的体验来把握音乐形象,也使得音乐形象具有不确定性、多义性和朦胧性。

③综合形象

综合形象,是指话剧、戏曲、电影、电视等综合艺术中的艺术形象,既有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还有文学形象。综合形象往往是通过演员在舞台、银幕或荧屏上同观众见面来完成;表演艺术在综合形象的塑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综合形象常常是集体创作的结晶。

④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是指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依靠语言作为媒介来塑造的形象。文学形象最鲜明的特征是间接性,文学形象要通过语言的引导,凭借想象来把握。文学形象最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最大的自由,可以多方面地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

(2)艺术形象的特征

①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艺术形象这种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对于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来说,往往是在再现生活的艺术形象中,渗透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常常表现为主观因素消融在客观形象之中。而另一些艺术门类,则更善于直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间接和曲折地反映社会生活,这些艺术门类中主客观的统一,则表现为客观因素消融在主观因素之中。

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二者是有机统一的。艺术欣赏中,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能感动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

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二者有机统一,才使其具有令人惊叹的感人魅力。《巴尔扎克像》摒弃了一切细枝末节,这位大文豪的手和脚都被掩盖在长袍之中,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头部,尤其是那双炯炯有神、气宇不凡的双眼,那双眼睛突出了这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众不同的气质。这座雕像的成功,就在于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真正在形似的基础上达到了神似。

③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正因为达到了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才使得这些艺术形象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艺术形象的这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地体现为艺术典型。所谓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例如阿Q这一人物形象,就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

4.什么是艺术媒介?艺术媒介包含了哪些层面?

答: 艺术媒介又称艺术材料,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用于艺术表现的物质手段,即用来表现艺术构思的物质材料。它是艺术家审美创造活动的产物,是传达审美信息的物质载体,起着相当重要的中介作用。不同的艺术门类采用不同的艺术媒介,创作出不同形式的艺术体裁、品种或样式。艺术媒介包含了物质媒介和载体、艺术语言、艺术技巧等层面。

(1)物质媒介和载体

艺术表现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载体。物质媒介和载体是指艺术家所借以创作艺术作品的具体物质材料,如绘画需用纸、画布等,雕塑需要石、木等做媒介,它常常表现为作品的外在形式。

物质媒介在艺术创作中有多重性质:首先,它具有艺术家和艺术品之间的媒介作用,因为只有主体运用这个客体做材料,才能把它创作成可观赏的艺术品;其次,当这个媒介已经创造成了艺术作品以后,它的每个部分便变成了生动形象的可供鉴赏的艺术本体性存在了,就像文学作品中每一句文字都是生动可感的文学语言一样,让人看出人物形象的内涵和精神面貌;第三,作为艺术语言,有些艺术门类的媒介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如文学语言,绘画中的线条、色彩等,自有其韵味和情调。

(2)艺术语言

艺术传达离不开一定的艺术语言,如绘画语言——色彩、线条、光线、构图,音乐语言——音色、音高、节奏、和声、复调,电影语言——画面、声音、蒙太奇等。各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法则,也正是这种语言法则,不但规定了各门类艺术之为自我的存在方式,同时也为自我和其他艺术之间的界限做了最重要的区分。舒曼曾说:“画家用线条和色彩来表达,音乐家则用优美的旋律来表现。”虽然各艺术家要表达的内容相同,但由于不同艺术门类所采用的物质材料、艺术语言不一样,导致了艺术作品最终以不同的形式展现。

(3)艺术技巧

熟练的技巧不是从灵感来的,它完全要靠思索、勤勉和练习。一个艺术家必须具有这种熟练技巧,才可以驾驭外在的材料,不至于因为它们不听命而受到妨碍。”为了获得这种熟练的技巧,需要付出长期的艰巨的劳动,需要付出大量的汗水和心血。王羲之的“墨池”,张芝的“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些都说明只有经过艰苦的长期磨炼,才能高度自由地掌握艺术技巧。

艺术技巧不是一种纯然形式的东西,它和艺术家的心理结构、哲学观、艺术观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5.请简要分析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答: 艺术作为一门教育学科,与其它学科共同构成了教育的整体。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各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被替代,同时各学科之间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艺术是美育的核心,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可以从美育与其他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得以体现。

(1)区别

①艺术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其基本特点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艺术的目的在于丰富审美体验,培养人的审美情感和情操。

②构成德育的各学科的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等。

③构成智育的各学科的教育目的在于丰传播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

④构成体育的各学科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劳动习惯,形成健康的体格。

(2)联系

①以艺术教育为核心的美育,为其他各育提供的独特的方式和手段。在艺术学科的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所需要的一般技能,如创新能力。通过艺术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感,为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提供帮助。

②其他学科的教育也丰富了艺术教育。其他学科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审美理念、艺术作品,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为艺术教育提供必要的补充。

总之,艺术与其他学科辩证统一地构成了学科教育的整体。

三、论述题:请在以下3道题目中任选2道回答。如果3道题目均有回答,则只判前2题。每题30分,共60分,请在答题纸上注明题目番号。要求:结合实际展开论述,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1.任何艺术都是在前代艺术的基础上继承而来;同样一个时代的艺术又总是对之前艺术反思、变革之后的创新。正如著名艺术家潘天寿所说:“凡事有常必有变。常,承也;变,革也。”艺术也是如此,请结合具体的艺术发展,来谈一谈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答: 艺术的继承和创新是艺术发展过程中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

(1)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

①艺术发展的继承,是指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的巨大影响,以及后代艺术对前代艺术的积极成果的保留。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是批判的原则,不是简单的抛弃否定,也不是全盘照搬的复古主义,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是古今一切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

②艺术发展的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对艺术作品而言,创新表现为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对艺术家而言,创新表现为对他人和对自我的超越。艺术革新根据不同的程度有延续风格中的革新,也有风格转变的革新。

(2)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在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向前发展的,这是艺术自身运动的一个普遍规律。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①创新是继承的目的,只有以创新为目的的继承才是科学的批判的继承。

②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是成功的、有价值的创新。

艺术的继承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加以合理的取舍;创新不是离开传统另辟蹊径,而是对原有事物合理部分的发扬光大。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应立足于“继承”,着力于“创新”,使批判继承与发展创新有机统一起来。

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正是在继承与创新中推向前进的。比如在民国初年,刘天华主张进行国乐改进。他主张“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潮流,从中西的调和与合作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然后才能说得进步两个字”。要“介绍西乐,以为改进中乐的辅助,并想效法西乐,配合复音,并参用西洋乐器”,再“从创造方面去求进步”。这正是艺术的继承与创新的体现。

2.工业化以来,人类信息传播方式经历了革命性的变化。你认为现代传播的巨大变化对艺术的发展是否有影响?试结合具体的艺术实践来论述。

答: 现代传播的巨大变化对艺术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在现代传播媒介的参与下,艺术创作从观念到形态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和一大批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作品,如计算机网络对艺术的创作与传播都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创作的形态、效率、观念,传播与交流等方面。

(1)丰富了艺术创作的形态与空间

以绘画为例,互联网与艺术创作的结合丰富了绘画表现语言。很多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中,将作品输入计算机,利用计算机软件按照自己的想象制作出特殊的效果,扩展了美术创作的表现空间,不仅可以表现静态画面,还可以表现以往难以达到的动态画面。

(2)提高了创作效率

计算机先进的艺术创作软件,如辅助绘画技术的应用,可大大缩短艺术生产的时间。创作者在有了构思以后,可以将草图扫描进计算机内,使用专业软件按照自己的构思和联想,利用计算机设色并渲染出大体效果,并且可以随意修改以达到最佳效果。

(3)促进了艺术传播与交流

计算机网络可以快速将艺术作品进行传播,并使作者与观众实时互动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了作品传播与审美交流的速度。现代传播媒介的参与,使作品与观众见面以及观众对作品的意见反馈环节所需要的时间缩短,提高了艺术传播与交流的效率。

(4)更新了创作观念

计算机网络内容庞杂,可以及时汲取众长,改变创作形态和创作方式。网络的互动性,不断改变着艺术创作者的观念,同时增强了艺术创作者的商品观念,更多地考虑受众的需求,甚至观众的兴趣爱好和市场的需求能左右美术创作的题材、内容、形式,增强了艺术作品的商业属性,这必然使创作者的创作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5)普及了艺术创作

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使艺术创作走下精英文化的神坛。随着美术创作中新工具的广泛应用,使非专业画家可以利用一些photoshop、3D等应用软件进行艺术创作,并利用网络进行发布,艺术创作已不仅仅限于专业艺术家,只要有创意、有兴趣,每个人都能创作出艺术品。

在借助绘画软件,进行绘画创作,不仅提高了绘画的速度,而且方便更改,并且可以及时将绘画作品通过网络传送到网上,在网络化普及的当代,一部作品可以同时被上千人阅览,并且可以进行自由的评论,及时沟通与交流,进而优化创作,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艺术的普及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艺术创作的抄袭现象严重,低俗艺术产品频出,这就需要人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驾驭能力,树立正确的艺术价值取向与理念,才能发挥现代传播媒介的促进作用,克服其负面影响。

3.艺术门类的界限从来都不是封闭僵化的,每个艺术门类都是开放的体系,都会从其它艺术中吸取营养,甚至同其他艺术结合起来创造新的艺术门类。某种角度来说,艺术史正是一部各门类艺术之间不断分化与综合的历史。请结合实际来谈一谈艺术门类的分化与综合。

答: 艺术门类主要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摄影、电影和电视、文学、建筑与园林等,不同的艺术门类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它们是独立存在的,但是它们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艺术领域中,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相互联系是普遍存在的。艺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吸收,相互融合。

(1)不同门类艺术之间相联系的原因

①不同门类艺术有着共同的本质。各门类艺术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意识领域的审美反映,都是以感性形象来反映世界,这是它们共同的“基因”,是它们能够相互联系和融通的根本原因。

②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共同的特点,特别是有一些艺术门类,彼此之间由于表现方式或者功能等方面更为密切的甚至不可分离的关系,使它们经常联系在一起,两者融为一体,能够相得益彰。

(2)不同艺术之间联系和融通的方式。

①吸收与借鉴。一种艺术从他种艺术中,或者吸取某种实质性的成分,或者只是在象形手法等方面得到启示和借鉴,从而形成相互间的联系关系。这种联系方式,是一种艺术从它本身的需用出发,吸收或借鉴其他艺术的某些因素,并不改变它自身独立的性质。

②配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艺术出现在一件作品中,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但是并不改变各自原有的特质,并没有变成第三种艺术。在这样的配合之中,各种艺术的地位一般不是平列的,而会有主次之别。

③结合。两种以上的艺术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不可分离,没有各自独立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新的艺术品种。“综合艺术”,是由几种艺术因素相结合而形成的新的艺术种类。

(3)艺术在分化与综合中发展

艺术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地经历着分化与综合的过程。

①诗歌和音乐从原始歌舞艺术中分离出来,成为各自独立的艺术门类,这可能是第一次分化,从此文学、音乐和舞蹈走上了各自发展的道路。文学在诗歌之后,又出现了散文,然后又相继出现了小说和戏剧文学等。音乐逐渐形成器乐和声乐两大部分,其中器乐又发展为各种演奏形式,直到规模宏大的交响乐;声乐也形成了许多样式,以至与戏剧相结合而产生了歌剧、音乐剧。舞蹈也在发展中形成了独舞、双人舞、群舞和舞剧等。

③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加速发展,在艺术系统内部各学科之间,以及艺术与外部学科之间的联系与交叉呈现出日益频繁的态势。自摄影技术发明以来,出现了摄影、电影和电视等艺术门类,对于其他门类和样式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④艺术与现代工业生产相结合而形成的现代工业设计,更是一股澎湃于整个生活领域的宏大艺术潮流。它不仅对于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也影响到艺术领域的美学观念,催生新的艺术形式。

⑤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形式正在不断吸收新的营养,更新着自己的面貌;新的艺术形式也在不断涌现。艺术园地将更加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艺术也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总之,每个艺术门类以及其中的各种样式,都是一个个开放的体系,而不是各自闭关自守的领地。只要有了一定的条件,它们都会从其他艺术中汲取营养,甚至同其他艺术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艺术品种,进而丰富和发展自己,并使得整个艺术系统得到发展。这是艺术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 5M9Xyevb+gYxW287Xhl2+e6rhLTT5+8ps3z98HHYABeks8//bqcL7wmHxnGmvRS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