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论述题

1 结合金融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论述中国现阶段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必要性。 [武汉大学2019研]

答: (1)市场经济本身是一种货币信用经济,金融市场越发达、越有效,货币资金的运转、流通、使用越顺畅,货币资源的配置就越合理。金融市场能够将投资者和融资者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起来,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从而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目前实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着中小微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等问题,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可以有效解决融资难问题,促进资金的优化配置,激发创新活力,激发经济发展动力。

(2)金融是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经济,强调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金融在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金融业是连接国民经济各方面的纽带,与实体经济联系紧密,金融市场中利率、汇率、信贷等金融信号对微观经济主体有着直接的影响,国家可以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通过制定货币政策、运用各种金融调控手段,调控货币供应的数量和利率,从而调节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规模和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现阶段中国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的关键阶段,注重科技创新。国家可以通过定向降准等金融手段调控微观主体行为,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性企业,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3)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脱离了实体经济,金融将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带来巨大的经济安全隐患;而良好有序的金融市场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本源,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过去的发展中,金融业出现了一些脱离实体经济的苗头,实体经济未能得到金融的有效支持。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利于增强两者发展的协调性,降低重大金融风险,防范金融业“脱实向虚”。

2 请解释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差别。 [中国人民大学2019研]

答: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图11中,总供给曲线AS起初呈水平状,这表示当总产量较低时总需求的增加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产量从零增加到y 1 ,价格水平始终稳定。当总产量达到y 1 以后,继续增加总需求,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等的不足会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AD继续提高时,AS便开始逐渐向右上方倾斜,价格水平逐渐上涨。AD 2 与AS的交点E 2 决定的价格水平为P 2 ,总产量为y 2 。当总产量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y f 时,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全部得到利用。AD 3 同AS的交点E 3 决定的价格水平为P 3 ,总产量水平为y f 。在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y f 以后,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总供给就不再增加,AS呈垂直状。这时总需求的增加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总需求曲线从AD 3 提高到AD 4 时,总产量仍为y f ,但是价格水平已经从P 3 上涨到P 4 ,这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不论总需求的过度增长是来自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还是来自政府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需求方面的原因或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以及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等等。

图11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2)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

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又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从供给方面说明为什么会发生一般价格水平上涨的一种理论,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包括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由于工会组织的存在,工资不再是竞争性的工资,而是工会和雇主集体议价的工资。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率的增长率,工资的提高会导致成本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这就是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提高。这样,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即所谓工资-价格螺旋。

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价格完全取决于商品的供求,任何企业都不能通过控制产量来改变市场价格;而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可以操纵价格,把产品价格定得很高,致使价格上涨的速度超过成本增长的速度。

图12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图12中,总需求是既定的,不发生变动,变动只出现在总供给方面。当总供给曲线为AS 1 时,这一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AD的交点E 1 决定的总产量为y 1 ,价格水平为P 1 。当总供给曲线由于成本提高而移到AS 2 时,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的交点E 2 决定的总产量为y 2 ,价格水平为P 2 。这时,总产量比以前下降,而价格水平比以前上涨。当总供给曲线由于成本进一步提高而移动到AS 3 时,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交点E 3 决定的总产量为y 3 ,价格水平为P 3 。这时的总产量进一步下降,而价格水平进一步上涨。

(3)经过上述分析,概括而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差别主要如下:

①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从总需求角度来说明通货膨胀问题,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是从总供给角度来说明通货膨胀问题。

②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发生时,经济处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产出达到自然产出水平阶段,而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发生时,假设没有超额需求且经济产出低于自然产出水平。即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不会影响产出,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会使产出下降。

③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发生时价格上升更为剧烈、幅度较大,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发生时价格上升较为缓慢,幅度较小。

3 在小型开放经济体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下,请借助图示,用本国利率的风险溢价解释为什么货币危机期间会发生汇率大幅贬值,并说明产出无法增加的可能原因。 [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

答: (1)将利率差纳入浮动汇率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则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利率由世界利率和风险贴水θ决定:r=r * +θ。相应的IS * 方程和LM * 方程为:

IS * :Y=C(Y-T)+I(r * +θ)+G+NX(e)

LM * :M/P=L(r * +θ,Y)

货币危机期间,风险贴水θ上升。由于r=r * +θ,因此国内利率r上升。更高的利率减少了投资,所以IS * 曲线向左移动;更高的利率减少了货币需求,这意味着对于任何给定的货币供给,收入水平都更高了,所以LM * 曲线向右移动。如图13所示,最终使得汇率下降,收入增加。

图13 货币危机期间的小国开放模型

(2)由以上分析可知,货币危机期间本国利率的风险溢价会引起该国收入的增加。这是因为尽管更高的利率抑制了投资,但货币贬值刺激了净出口更大数量的上升,从而使得总收入增加了。

然而,现实中收入可能是无法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三个:①中央银行可能想避免本国货币的大幅度贬值,从而可能减少货币供给;②国内货币贬值可能使得进口产品的价格突然提高,导致价格水平上升;③由于货币是可得的最安全的资产,因此当该国风险贴水提高时,对于任何给定的收入与利率,本国居民可能增加他们的货币需求。所有这三种变动都倾向于使LM * 曲线向左移动,它减缓了汇率的下降,但也倾向于降低收入。

4 在AD-AS和菲利普斯曲线两个框架下,分析他国经济危机和世界油价上涨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并论述在以上两个情境中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武汉大学2017研]

答: (1)总供给曲线揭示的是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揭示的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虽然表面上所揭示的关系不同,但在本质上都表示同样的宏观经济思想,仅仅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从总供给曲线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出总供给曲线。

(2)他国遭遇经济危机时,国外的总需求减少,短期将导致本国的出口减少,外商对本国的投资需求也减少,国内的总需求降低,AD曲线将左移,导致国内价格水平下降,产出减少,通货膨胀率下降,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替代关系,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因此,国内就业减少,产出减少,出现通货紧缩。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预期通胀的下降,导致失业率恢复到自然失业率水平,产出逐渐增加至他国遭遇经济危机前时的均衡产出水平。

世界油价的上涨,短期将会带来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本国总供给的减少,AS曲线左移,短期达到新的均衡时,价格水平上升,产出下降,出现滞胀现象。根据菲利普斯曲线,不利的供给冲击使得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本国决策者面临的权衡更为不利:在任何一个失业水平,通货膨胀率都更高。菲利普斯曲线的上升使通货膨胀率上升,由AD-AS模型知,失业率也将上升,但此时失业率的上升会在某种程度上减小通货膨胀率上升的程度。

(3)在他国遭遇经济危机时,本国AD曲线将左移,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将导致AD曲线右移,短期有利于经济快速恢复至稳定状态,缩短了经济自由恢复稳态的时间。长期总供给保持稳态水平不变,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AD曲线右移,产出水平达到自然产出水平,价格也会恢复到危机之前的价格。

石油价格的上涨,短期会使AS曲线左移引起价格水平上升,产出下降,在短期内,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AD曲线右移,进一步推高价格水平,但是产出将会增加,在长期的情况下,产出水平将会回到自然产出水平,但是价格被永久性地推高了。

5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影响。

(1)请使用AD-SRAS-LRAS模型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2)中国央行可以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来平抑经济波动?请使用AD-SRAS-LRAS模型分析支持你的观点。[中央财经大学2016研]

答: (1)①短期影响

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的经济衰退,短期来看,对中国经济最大的影响是减少了出口,从而减少了总需求。如图14所示,在初始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位于A点,产出等于潜在水平Y * ;美国的次贷危机减少了我国面临的总需求,AD曲线向左移动,从AD 1 移动到AD 2 位置,使得均衡点从A点移动到B点,这时产出Y降低,低于潜在水平Y * ,价格下降。

图14 AD曲线的移动

②长期影响

在长期,随着人们预期的调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下移动,从SRAS 1 移动至SRAS 2 ,经济均衡点从B点移至C点,经济的产出恢复到潜在产出水平,价格大幅下降。也就是说,长期来看,经济的产出水平只与资本量K和劳动L以及生产技术有关,最终经济又会回到潜在产出水平。

(2)中国央行应该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从而使得LM曲线向右移动,降低利率,刺激投资,企业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AD曲线向右移动,产出增加,经济复苏。如图15所示,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得AD曲线向右移动至原来的位置,产出和价格水平也随着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图15 扩张性货币政策

6 请解释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并用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为何在理性预期的假设下,政府有可能在不增加失业率的情况下降低通货膨胀,但在适应性预期的假设下则不行。 [中央财经大学2015研]

答: (1)适应性预期是指根据以前的预期误差来修正以后的预期方式。适应性预期模型中的预期变量依赖于该变量的历史信息。

理性预期又称合理预期,是现代经济学中的预期概念之一,指人们的预期符合实际将发生的事实。由约翰·穆思在其《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1961年)一文中首先提出,它的含义有三个:①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②经济决策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③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错误。即使犯错误,他也会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正,使其在长期而言保持正确。它是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假设之一。

(2)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为:π=Eπ-β(u-u n )+v。适应性预期的支持者认为在短期内,当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时,存在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但在长期中人们要根据适应性预期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即人们可以根据过去预期的失误来修改对未来的预期。这样,当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一致时,失业与通货膨胀就不存在这种交替关系,从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因此,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在短期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如对于以上公式,若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为适应性预期,Eπ=π 1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中央银行要降低通货膨胀率,必然会引起失业率的增加。

理性预期学派进一步以理性预期为依据解释了菲利普斯曲线。他们认为,由于人们的预期是理性的,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一致的,不会出现短期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大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情况,所以,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代关系都不存在。因而,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在任何时候都不必以通货膨胀为代价。例如,根据以上公式,如果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为理性预期,π=Eπ,因此u=u n 。也就是说,无论通货膨胀如何变化,失业率一直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失业率恒定不变。

因此,菲利普斯曲线在理性预期的假设下,政府有可能在不增加失业率的情况下降低通货膨胀,但在适应性预期的假设下不行。

7 运用AD-AS模型分析经济萧条、高涨(过热)及滞胀三种情况,并分析其政策意义。 [武汉大学2015研]

答: AD-AS模型即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该模型不仅能解释经济波动,而且还可以说明当经济出现短期波动时,政府可以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稳定经济。

(1)萧条

如图16所示。假定由于受到冲击,经济的初始均衡点是E 0 点,此时实际产量为y 0 ,低于经济的潜在产量y f ,这表明该经济正经历着萧条。为了减轻萧条给整个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此时会运用财政政策和(或)货币政策干预经济。根据图16,如果政府能将经济的总需求曲线从现在的AD 0 向右移动到AD 1 ,使其和AS曲线相交于图中的E 1 点,便可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将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到AD 1 ,相当于政府运用扩张性的需求管理政策(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实现稳定经济的目的。

图16 萧条

(2)高涨(过热)

如图17所示。假定由于外部环境改善等原因,经济的初始均衡点是E 1 点,此时经济的实际产量为y 1 ,高于经济的潜在产量y f ,价格水平为P 1 ,高于充分就业时的价格水平P 0 ,这表明该经济正处于高涨(或过热)阶段,出现了通货膨胀。为了减轻通货膨胀给整个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此时会运用财政政策和(或)货币政策干预经济。根据图17,如果政府能将经济的总需求曲线从现在的AD 1 向左移动到AD 0 ,使其和AS曲线相交于图中的E 0 点,便可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将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到AD 0 ,相当于政府运用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即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实现稳定经济的目的。

图17 过热

(3)滞胀

如图18所示。假定由于石油危机等原因,总需求不变,仍为AD,而短期总供给曲线AS S 由于供给冲击向左移动到AS S ′,总需求曲线AD和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AS S ′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即产量低于充分就业的产量,价格却高于充分就业的价格水平,此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状态。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和失业给整个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此时会运用财政政策和(或)货币政策干预经济。根据图18,如果政府能将经济的总需求曲线从现在的AD向右移动到AD′,使其和AS S ′曲线相交于图中的E点,便可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比较E点和E′点可知,虽然产出增加,失业降低,但通货膨胀率进一步提高了,也就是说,传统的需求管理政策并没有解决滞胀问题。

图18 滞胀

8 根据流动性陷阱理论,当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后,扩张性货币政策由于无法导致利率进一步下降而失效,然而当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每个市场名义利率接近零下限(名义利率不能为负)的情况下,美联储采取了以大量购买资产为主要特征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你认为在零利率下限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2)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是否意味着流动性陷阱理论是错误的?[中国人民大学2015研]

答: (1)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直接影响银行、企业和家庭外部融资的成本和可获得性。按照不同的作用机理,它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央行明确承诺政策利率将长时期保持低位;固定利率长期再融资操作;资产购买。在零利率下限处其作用机制如下:

①美联储大量购买资产,有利于稳定投资市场的预期。由于在利率水平很低情况下,资产价格处在较高的水平之上,大量购买资产能减少投资者抛售债券的情况,从而使得社会的投资水平不至于出现较大的减少,减轻因为萧条对经济带来的冲击。

②美联储大量购买资产,有利于刺激国内总需求,其作用机制类似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用政府的扩张性政策稳定经济。

(2)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非意味着流动性陷阱理论是错误的。因为非常规性货币政策本身与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不一样,而流动性陷阱是在常规的货币政策下作用的。流动性陷阱本质是人们的预期在起作用。在利率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债券价格水平很高,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下降并减少投资,政府发行的货币全部持有手中,扩张性货币政策无法导致利率进一步下降。而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正是通过影响人们对债券市场的预期,因而作用的条件不一样,不能就此否认流动性陷阱理论是错误的。

9 假设某个小型开放经济体(资本自由流动),为了平抑国内农产品价格,采取了限制农产品出口的政策。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别说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和浮动汇率制度下这个政策对汇率和实际GDP的短期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2013研]

答: (1)浮动汇率下政策对汇率和实际GDP的短期影响

如图19所示,限制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意味着净出口的减少,使得净出口曲线向左移动。净出口曲线的这种移动减少了计划支出,从而使IS * 曲线向左移动。由于LM * 曲线是垂直的,贸易限制降低了汇率,但并不影响收入。

图19 浮动汇率下的贸易限制

由于净出口是GDP的组成部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净出口曲线的左移对收入Y产生向下的压力;反过来,Y的减少降低了货币需求,并对利率r产生向下的压力,造成本币贬值。最后,本币贬值使本国产品相对于外国产品更便宜,这增加了净出口NX并使收入Y回到初始水平。

由于贸易限制并不影响收入、消费、投资或政府购买,所以,它不影响贸易余额。尽管净出口曲线的移动会减少NX,但汇率下降又等量地增加了NX,总体效应是不变的贸易额。

(2)固定汇率下政策对汇率和实际GDP的短期影响

如图20所示,限制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意味着净出口的减少,使得净出口曲线向左移动。净出口曲线的这种移动减少了计划支出,从而使IS * 曲线向左移动。IS * 曲线的移动会降低汇率。为了使汇率保持在固定水平上,货币供给必须减少,这使LM * 曲线向左移动,收入降低。

图20 固定汇率下的贸易限制

固定汇率下贸易限制的结果与浮动汇率下贸易限制的结果不同。在这两种情况下,贸易限制都使净出口曲线向左移动,但只有在固定汇率下,贸易限制才减少了净出口NX。原因是固定汇率下贸易限制引起了货币紧缩而不是汇率贬值,货币紧缩又减少了总收入。 we6F6SoR9Ov9U4hULvev9XWDwJnFuqXUEtgFIuBnu/yG0IHzctdxDQPEQvN+OMg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