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判断题

1 如果LM曲线水平,则财政政策失效。(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研]

【答案】 F

【解析】 政府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表现在IS曲线的移动上,具体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紧缩性财政政策引起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政府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则表现在LM曲线的移动上,具体为增加货币的扩张性政策引起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减少货币的紧缩性政策引起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如果LM曲线水平,政府实行财政政策引起的IS曲线向右上方或左下方移动虽然不会改变利率水平r,但仍然会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y。如图1所示,LM曲线水平,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到IS 1 时,收入由y 0 相应增加到y 1 ;政府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到IS 2 时,收入由y 0 相应减少到y 2 ,这表明财政政策起到效果。

图1 财政政策有效

2 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净出口。(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研]

【答案】 F

【解析】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因此二者不能混淆在一起。再者,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若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净出口作为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之一,被用来与该时期内的社会总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加总来计算GDP,而不是用来计算GNP。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3 在理性预期时,只有欺骗民众的货币政策才有可能产生实际效果。(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研]

【答案】 T

【解析】 在理性预期时,人们可以最好地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包括关于现在政府政策的信息来预期未来,所以正常的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状况不会造成影响,只有通过欺骗民众的货币政策,使民众产生错误的预期,才有可能改变实际经济状况。

4 如果进口量和出口量对汇率的变化非常敏感,就不会出现J曲线效果。(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研]

【答案】 F

【解析】 J曲线产生原因不在于进出口对汇率变化是否敏感,而在于汇率变动到进出口变动之间存在时滞。即使进出口对汇率变动很敏感,如果原来进出口合同还要履行,则并不会使进出口发生相应变动,因而J曲线仍会产生。

5 根据费雪模型,当消费者面临借贷约束时,其消费水平会下降。(  ) [上海财经大学2017研]

【答案】 F

【解析】 当消费者面临借贷约束时,消费可能不降反增。比如在没有借贷约束时,消费者在当期是贷款者。即他消费完还剩多余的资金,他愿意将剩下的资金贷款出去从而获得一部分收益,而如果现在消费者面临借贷约束时,消费者就可能无法将手中多余的资金贷款放出去,这时候他就不得不把多余的资金花出去。则当期的消费会上升。

6 自动稳定器可以调节通货膨胀和萧条,无须政府再实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研]

【答案】 F

【解析】 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内在机制。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的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这些财政制度具有自动稳定经济波动幅度的内在作用,但是自动稳定器无法消除经济波动。因此仍然需要政府实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

7 根据庇古的实际余额效应,总需求将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而增加,这是因为利率下降导致投资需求增加。(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研]

【答案】 F

【解析】 实际余额效应是指价格水平下降,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为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升高,人们会变得相对的富裕,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的上升,带来消费需求上升并进一步带来总需求的提升,所以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题目中所述的逻辑本身是正确的,属于货币市场理论与投资理论的内容,但与实际余额效应无关。

8 同一价格水平下,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越高,总需求曲线就越陡峭。(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研]

【答案】 T

【解析】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缓,则LM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曲线越陡峭。

在LM方程:r=Y·k/h-(M/P)·(1/h)中,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h越大,LM曲线越平缓,所以总需求曲线越陡峭。

9 边际储蓄倾向越小,政府购买对GDP的贡献就越大。(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研]

【答案】 T。

【解析】 政府购买乘数为:k g =Δy/Δg=1/(1-β)。其中β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为1。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则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政府购买乘数就越大,每增加一单位的政府购买对产出的增加量就越大,政府购买对GDP的贡献就越大。

10 托宾q理论认为企业家应该根据企业资本市场价值和企业资本的重置成本比率做出投资决策。(  ) [上海财经大学2013研]

【答案】 T

【解析】 托宾q值是企业作出投资决策的比例依据,q=已安装资本的市场价格/已安装资本的重置成本。如果q大于1,那么股票市场对现有资本的估价就大于其重置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会增加投资;如果q小于1,那么股票市场对资本的估价就小于其重置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会减少投资。

11 政府控制通货膨胀一般要以一定的失业率为代价,但是如果居民采取理性预期的话,控制通货膨胀的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了。(  ) [北京大学2005研]

【答案】 T

【解析】 在短期中,控制通货膨胀会造成失业率上升,这是由于当价格下降时,名义工资的粘性使实际工资过高,增加了失业率。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具体关系由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π=π e -β(u-u n )+v决定。如果居民采取理性预期,那么居民了解到政府减少通货膨胀后,会降低通货膨胀预期,从而名义工资的粘性不存在,降低了失业率上升带来产量减少的损失。

12 如果商品的价格在短期内存在黏性,那么当政府为了刺激经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时候,失业反而会增加。(  ) [上海财经大学2012研]

【答案】 F

【解析】 根据新凯恩斯模型,若存在价格黏性,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使得劳动需求增加,实际工资率上升,劳动投入增加,失业会减少。

13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在既定的预期通货膨胀保持不变时,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5研]

【答案】 F

【解析】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用方程表示为π=π e -ε(u-u * ),π e 表示预期通货膨胀率,如图2所示。

图2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图3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从长期来看,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与实际通货膨胀是一致的。因此,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与自然失业率重合的曲线,如图3所示,表明在长期中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换关系。

14 GDP度量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水平。(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5研]

【答案】 F

【解析】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但是它不能度量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水平,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也是有局限性的。一是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二是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三是它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四是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例如,即使两国人均GDP水平相同,但一国贫富差距比另一国大得多,显然,前一国的社会总福利要比后一国低的多。

基于GDP在度量社会福利水平上存在的诸多不足,经济学家们纷纷构建了一些新的指标来衡量社会福利水平,比如经济净福利指标、绿色GDP等。

15 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个稳定的函数,是完全由制度决定的。(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研]

【答案】 F

【解析】 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或1/k)当作由制度决定了的一个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则认为流通速度V不是数值不变的常数,而是决定它的其他几个数目有限的变量(r m 、r b 、(1/P)·(dP/dt)、w等)的稳定函数,不只是取决于政府政策。

16 索洛模型没有解释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  ) [上海大学2018研]

【答案】 T

【解析】 索洛模型的结论是:一旦经济达到稳态,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就只取决于技术进步的速率。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只有技术进步才能解释经济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持续上升。但是,索洛模型并未解释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只是索洛模型的一个假设而已。因此,索洛模型没有解释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

17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居民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可以对经济主体的总产出有好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如此。(  ) [北京大学2005研]

【答案】 T

【解析】 根据蒙代尔-托宾效应,当消费取决于实际货币余额水平,而实际货币余额取决于名义利率,那么货币增长率的提高会影响消费、投资和实际利率。即C=F(M/P),M/P=L(i,Y)=L(r+π e ,Y)。当预期通胀π e 时,Y(总需求)增加,从而价格上升,M/P下降,进而导致i下降,也就是说,名义利率对预期通胀的调整是小于一对一的。从这个结论出发,可知居民的通胀预期对经济主体的总产出是有积极影响的,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这样的情况。

18 在现实中,人们可以通过政府预算判断政府财政政策。(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研]

【答案】 T

【解析】 政府预算赤字等于政府支出减去政府收入,也等于政府为其运转而融资所需要发行的新债务量,关于财政政策的争论有时就是产生于应该如何衡量预算赤字。经济学家和决策制定者们衡量预算赤字时通常会使用通货膨胀、政府的资本资产、未计算的负债、经济周期这四项指标,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政府预算来推断财政政策。根据功能财政思想,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可能会在短时期实行一定的赤字财政政策,即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来减少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过热时期,政府则会缩小预算赤字,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以应对通货膨胀问题。

19 根据李嘉图等价原理,如果政府采取减税的政策,那么经济中的消费、总需求和总产出将会增加。(  ) [北京大学2004研]

【答案】 F

【解析】 根据李嘉图等价原理,消费者具有前瞻性,他们的支出决策不仅基于现期收入,而且还基于预期的未来收入。政府减税,意味着未来更多的税收,因而家庭会把额外的可支配收入储蓄起来,以支付减税所带来的未来税收责任。因此,减税不会影响消费,总需求和总产出也不会改变。

20 根据生命周期原理,如果股票的价格上升,那么经济中的消费和总需求将会增加。(  ) [北京大学2004研]

【答案】 T

【解析】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个人的消费取决于收入和财富,股票价格上升意味着消费者的财富增加,消费会将此财富增加平摊到各个消费阶段中,从而使得消费和总需求增加。

21 消费的持久性收入理论认为,暂时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较小,消费主要取决于持久性收入。对于收入的暂时性变动,人们会用储蓄加以平滑。(  ) [上海财经大学2010研]

【答案】 T

【解析】 持久收入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根据这种理论,政府想通过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无效的,因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用来增加消费。

22 货币供给和价格不变,货币需求由收入和利率决定。当收入上涨时,货币需求变大,利率降低。(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研]

【答案】 F

【解析】 由于(货币供给)m=M S /P,(货币需求)L=ky-hr,M S /P=M D /P,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可知:r=ky/h-m/h或者y=m/k+hr/k,则货币供给与价格不变时,利率与收入成正比,即收入y上涨时,利率r应该上升,货币需求不变。

23 央行宣布将采取有力措施降低通货膨胀,当公众相信了这一宣布并付诸于他们的行动时,不再实施宣布的政策可能对公众更有利。(  ) [上海财经大学2011研]

【答案】 T

【解析】 由于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当公众相信政府通货膨胀的政策,则会主动调整通货膨胀的预期,使得经济的实际通货膨胀率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此时若政府不再采取降低通胀率的政策措施,而是谋求失业率的降低,可能对公众更有利。

24 永久性减税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大于暂时性减税。(  ) [上海财经大学2011研]

【答案】 T

【解析】 根据持久收入假说,当期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而非当前收入。暂时性减税引起居民当期收入的增加但对持久收入没有影响,从而对消费的影响较小,反之,永久性减税则会使得消费支出增加较多。

25 假如股票市场繁荣,某国国内股票交易额增长了10000万元,该国GDP也相应增长10000万元。(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研]

【答案】 F

【解析】 虽然购买股票对购买者而言可以称为一种“投资”,但经济学上规定的投资与通常意义上的投资不一样。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经济学上的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和新住宅的增加;存货投资是指存货价值的增加(也存在减少的可能性),投资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中的资本流量。

人们购买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因此,国内股票交易额增长了10000万元也不能计入GDP。当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时,才是投资活动。

26 失业保险金的增加会降低就职率,延长预期的失业持续时间。(  ) [上海财经大学2013研]

【答案】 T

【解析】 根据寻职模型,失业保险金的增加提高了人们在失业期间得到的有效实际收入,这又提高了人们的保留实际工资,所以提供的工作更容易被拒绝,降低了就职率,延长了预期失业时间。

27 根据卢卡斯货币冲击假说,给定货币冲击力度的实际效果越显著,基本的货币环境越稳定。(  ) [上海财经大学2013研]

【答案】 T

【解析】 卢卡斯认为,对货币冲击——即名义货币量M的变化——的反应程度,取决于一国货币政策是否有过稳定还是动荡的历史。在货币不稳定的背景下,家庭大都认为看到的名义工资率w与物价P的变动是普遍通货膨胀的反应。结果,货币扩张通常不能蒙骗工人,使他们以为其实际工资率w/P上升了。因此,在不稳定的货币环境中,货币冲击对劳动投入L和实际GDP的影响大都微乎其微。

相形之下,在货币稳定的背景下,家庭更可能认为看到的名义工资率w与物价P的变动代表了实际工资率和相对物价的变动。结果,货币冲击对劳动投入L和实际GDP(Y)往往有显著的影响。总之,卢卡斯货币冲击假说总结:给定货币冲击力度的实际效果越显著,基本的货币环境就越稳定。

28 在新凯恩斯模型中,由于名义价格黏性的存在,在短期内,货币冲击可以通过影响劳动供给来影响实际产出。(  ) [上海财经大学2013研]

【答案】 F

【解析】 新凯恩斯模型的主要观点:在不完全竞争背景下,假设短期内价格具有黏性,厂商只能通过改变生产和劳动投入的方式迎合需求的变化。因此,货币冲击改变经济体的劳动需求量,从而改变劳动投入量和实际产出。

29 物价水平在新凯恩斯模型中是逆周期的,而在价格错觉模型中是顺周期的。(  ) [上海财经大学2013研]

【答案】 T

【解析】 在新凯恩斯模型中,由于价格黏性的存在,当经济衰退时,物价水平仍然较高,因而,物价水平是逆周期的。而在价格错觉模型中,当名义价格上升,企业和工人将会错误地认为是其产品和劳动的相对价格上升,而不是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因此劳动供给将会增加,企业将会增加产出,因而价格水平是顺周期的。 y8UbyoCa3xAYsiv5iqpyc6jho5Qbh/YtApOKT3aKuK9BlREGIkMPp6Poc8eJ337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