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1 商品经济

(1)含义: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一种社会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一。

(2)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

①社会分工。

②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别为不同的生产者所有。

(3)商品经济的特征:

①自主性。

②平等性。

③竞争性。

④开放性。

(4)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

①简单商品经济——初始形式,属于农业经济时代,以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以手工业劳动为技术特征。

②市场经济——高级形式,属于工业经济时代,以价值规律为经济发展基本规律、以市场机制为调节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

2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要素。

(1)使用价值

①含义:指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

②特点:

a.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b.并非对生产者自己有用,而是对他人和社会有用。

c.必须与他人交换让渡给他人才能消费。

(2)交换价值和价值

①交换价值: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具体来说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3)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

①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与表现形式。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a.两者既互相统一,互为依存。价值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存在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

b.两者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商品生产者只能通过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商品购买者来取得价值。任何人不可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内在矛盾只能通过交换得到解决。

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见表2-1)

表2-1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2)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

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①使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并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

②进而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4 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

(1)个别劳动

商品经济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完全是他们的个别行为或私人行为。

(2)社会劳动

在商品经济中,社会分工使得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3)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个别劳动所具有的社会劳动的性质,无法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得到表现和承认,这就形成了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根源,在商品生产中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进而产生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

(4)商品流通过程的二重性及特点

①商品流通过程的二重性:

a.生产中形成的使用价值的流通过程。

b.生产中形成的价值在流通中实现的过程。

商品流通过程的二重性是由商品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决定的。

②商品流通的特点:

a.目的是为获得使用价值。

b.内容是同量(价值)异质(使用价值)的商品交换。

c.商品生产者在流通中先卖后买,换回自己需要的商品,商品流通过程至此结束,随后进入消费过程。

考点二:价值量★★★

1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个别劳动时间

各个商品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称作个别劳动时间,由此形成的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见表2-2)

表2-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 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

(1)劳动生产率

①含义:

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②表示方法:

a.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

b.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2)价值量

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

(3)二者关系

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3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1)简单劳动是不需要专门进行训练和学习就能胜任的劳动。

(2)复杂劳动是需要专门进行训练和学习才可以胜任的劳动。

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由社会过程决定的,是在反复的交换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4 科技、管理与价值创造

(1)科技与价值创造

科学技术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时,分别作用于生产力中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其中,商品的新价值只能由活劳动所创造,而科技本身不创造新价值。

(2)管理与价值创造

管理劳动也创造价值。管理劳动既是一种具体劳动,又是一种抽象劳动,原因在于:

①管理劳动是一种与生产使用价值有直接关系的有用劳动。

②管理人员的劳动与其他生产人员的劳动一起形成新价值,实现价值增殖。

考点三: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1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经济。

(1)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资源在社会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现代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

①计划配置方式是指计划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资源配置方式。

②市场配置方式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资源配置方式。

(2)几种主要的市场机制

①价格机制

在竞争过程中与供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运行的机理和功能,是从价格变动角度描述的市场机制。

②供求机制

供过于求的商品价格会低于价值;供小于求的商品价格会高于价值。

③竞争机制

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同供求关系、价格变动之间联系和作用的机理和功能。

④风险机制

在竞争中经济行为可能产生的成功或失败的不确定性对市场主体决策产生影响和作用的机理和功能。

(3)市场配置方式的优缺点

①优点:

通过市场自发调节和依据市场规则进行市场交易活动,可以自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缺点:

a.自发性和分散性,难以自动地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b.不能直接进行需求的总量和结构调控,容易导致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失衡。

c.难以调控外部不经济。

d.会刺激生产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引起产业结构失衡和资源浪费。

e.会造成诸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公共物品受损等外部不经济现象。

2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以此为基础进行商品等价交换。

(2)作用

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②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

③优胜劣汰,导致生产者两极分化。

(3)发挥作用的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价格背离价值的波动并非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原因在于:

①这种波动始终以价值为基础。

②从商品交换的总体来看,价格的涨落会相互抵消,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等的。

③通过价格的不断波动使得供求趋于平衡,从而价格接近价值。 W2KywDwB9MrfNybEi+50I9Tw4WGF8zYL/2rfO94fU2wvlNs7dimxJfW4m005Sbw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