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好土

好友在我昨天的文章后给我留言,讲她的同事,一对中年夫妇,在城市的楼房之间寻找空地,开垦为菜地,被收走,再寻找,再开垦,乐此而不疲。

我们都在拥挤的空间,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为自己寻找一方寸土,可以寄托一点农耕梦想,可以亲近泥土与大地,可以见证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可以在花开花落之中亲历时间,四季。

我就继续写写,相关的故事。

比如,土。

我正在看一本有趣的书,蔡珠儿的《种地书》。她把自己开荒种菜的经历写得津津有味,我也看得津津有味。

其中有一篇《我好土》,讲到她的那块菜地,之初十分贫瘠,因为原本是堆放建筑废料的堆填地,无法涵固水土,甚至都引不来蚯蚓,是一块死土,自然也长不出好菜。

为了改良,营造一方好土,她试了无数种施肥法,最后改用原始的“掩埋施肥法”,把厨余直接埋在地底,再辅以落叶草木灰,菜地渐渐地肥了。一块死土变成了能呼吸,有活力的活土。

在文中,她写道,土壤是神奇之事,一公分深的土壤,地球要花三百年形成。而能种植的“有效土壤”,则需要三十公分以上,那就是九千年!

所以,一畦好土多么珍贵。

想起了好友杨老师讲的一个故事,她的父亲的朋友,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特别喜欢养花弄草,养得最好的是多肉。在老先生的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多肉,长到一定的时候,他就给它们分盆,然后拿到街边上去卖。

老人有足够的退休金,他并不是为了挣钱而如此不辞辛劳,他是要用挣来的钱去买土。

种花的人,常常苦恼于没有好土,他这样,让一切流动起来,把好看的多肉送到喜欢它的人手上,而他用卖多肉的钱去买回更多的土,接着养出更多的多肉。

如此坚持多年,老先生培养出无数佳品,拍了很多照片,听说都可以用那些照片出一本书了。

我的阳台上有一盆吊兰,我自封它为吊兰中的极品,至少可以在吊兰界“母仪天下”。

迄今为止,它分出了无数的子株,我送给了我的亲朋好友,家中还有数盆待送。而它不见疲劳,仍然是新枝累累,等着我去接产顺安。

我也就是隔个十天半月给它浇浇水,从来不用施肥,最多也就是浇点淘米水,它之所以能长得如此茂盛,与它拥有的土量有极大关系。

那个60公分高的宝蓝色花瓶式花盆原来是种海芋的,某次海芋烂根,就把它切下来,移植到另一个浅一些的花盆去了,这个花盆在阳台上闲置了一段时间,某次被我看到,正好吊兰长得它原来的花器已盛不下,就移植到这个花盆里。

没想到,从此蔚然壮观起来。

吊兰原本就有旺盛的生命力,碰到这里数倍于原来花盆的泥土,它就一路疯长,从而成为家中一景。

端午节,和女儿到创意天地,无意间走进一家店,里面养着各种植物,它们灰扑扑的,虽然挂牌“植物实验室”,但我真心觉得这里的花草养得不够好,主要原因就是土太少,浅浅的土怎么养得出有精气神的植物?

所以现在,我放在楼顶的那个浴缸已经不种菜了,它成了我的泥土储存器,要种什么了,就到里面去挖土。

当然,平时的厨余物,比如蛋壳、削下来的土豆皮之类的,如果方便,就会拿到楼上去,埋到水里,让它们沤一沤,成为肥料。

每次上楼,我会顺道看看邻居在各种容器里种出的菜,他们下了功夫,菜也长得碧绿茁壮,而我,只是储存了一些土。

但是也一样地给我满足感——当我到那里取土时,我觉得自己好奢侈,至少,我拥有这些土啊。 fI+q2Ddwr10OslFvp5NFfbuHIWYNaE9Armq19R8Ui+rUjh0Uf/KABha1uFxdznA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