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由生长的生命,有多舒展

几年前我和小练参加了朋友组织的一个丹麦教育访学。访学的其中一个内容是进入丹麦普通学校,和那里的孩子们一起上学。

刚坐进这间丹麦公立学校学前班教室的时候,小练有点蒙。

老师在提问:今天什么天气?有风吗?有云吗?你穿了几件衣服?知道答案的孩子直接爬到了桌子上,是爬桌子,不是举手。第一个爬上桌子的孩子自然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有个小男孩的一只手臂打着石膏,跳上桌子的时候有些吃力,他咬着牙,鼓起双眼撑住桌子住上蹦。

所有孩子都很兴奋,不光因为爬桌子,当然还因为这两位新来的中国同学。大多数孩子是第一次见到中国人,他们小声对着豆芽、小练说“你好”,这是前一天刚刚学会的中国话。

老师讲课用的丹麦语,表情丰富,加上很多道具展示,豆芽和小练很快进入状态。看起来这是一堂数学课,老师发给大家一张线描图,不同的图案表示不同的数字,学生把图案对应的颜色涂上去——其实根本不是什么课,大家只是在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我注意到孩子们没有课本,去问老师:你们上课是不需要课本的吗?老师说:有课本的,但知道今天会来两位中国新同学,新同学没有课本,所以大家决定都不带课本。

在另一所私立学校,是真的没有课本。早晨八点的欧登塞郊外,学前班在一个看起来像个农场的院子里,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做饭。风吹着,冷,老师生起篝火,穿很少衣服的孩子们东奔西跑忙忙碌碌,有人运木柴,有人切菜,有人爬上房顶。锅里冒出热气的时候,太阳也出来了,老师停下手里的工作唱起丹麦古老的歌谣,伸出双手召唤孩子们。孩子们听见歌声渐渐聚拢过来,在一棵大树下手拉手站成一个大圆圈齐唱起另一首歌,感谢大自然赐予食物,每个人脸上流淌着平和的气息。

歌声低回婉转,院子外是茫茫原野,李子树的果实落了一地,阳光在云层的缝隙里探出头。这场景很动人,那些调皮的小孩子在歌声的指引下变得安静,像在举行一个真诚的仪式,心里会生出神圣的感情。

Ann的两个孩子是在中国上了几年学才转到丹麦来的,她说孩子最大的变化是到丹麦后变得爱上学了,每天都想早点到学校,放假的时候还会嫌假期太长。“他们在这里的学习看起来就是玩儿。”

看起来是玩儿,事实上并不只是玩儿。霍森斯城市学校的校长讲了一个词“self-driven”,翻译成中文应该可以叫作“自我学习驱动力”。“我们很注意保护学生的self-driven,等孩子对表达有需求的时候才教他们读和写,而不是野蛮地把知识灌进他们的大脑里。”

通过自己的经验来促进学习的欲望,学习就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多么简单的道理。

也是基于这一点,另一所私立学校的孩子们三年级才开始写作课。我说:这会不会太晚了?陪同我们的老师又一次说到了“self-driven”。这一周的写作主题是古希腊,在这之前老师已经讲过很多古希腊的故事,学生们根据老师的故事自由发挥。有趣的是,孩子们不仅仅用文字来写作,有很多还把老师的讲述画成画。随意翻开孩子的作业本,每一本都不一样,旁边的老师提醒我:这不仅仅是孩子们的作业本,也是课本,孩子们自己制作的独一无二的课本,自己写书。

和中国学校一样,丹麦学校也会强调自己的办学特色,他们强调的不是科目优势,比如霍森斯城市学校的特色是对特殊学生的接纳:学校专门有针对特殊学生设置的课程和老师,帮助特殊学生克服自己的障碍,融入社会和集体生活。而欧登塞的私立学校则强调“美”的教育,学校坐落在郊外的田野里,孩子们在自然和艺术的氛围里长大,每一个班级拥有一座小木屋,孩子们自己装饰生活与学习环境。在欧登塞,有一所幼儿园的特色竟然是“森林”,整个幼儿园就建在森林里,建筑被参天大树包围,园子里到处是木头制作的秋千、旧轮胎环绕的沙坑、树屋、种满南瓜和扁豆的菜地……

相对于成绩,Ann说老师们似乎更关注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他们是否快乐、自信、有安全感。“有一个好身体是第一位的,然后是热爱生活、爱他人、与人相处融洽。”学校几乎没有考试,但孩子们会弹吉他、会木工、能做出可口的饭菜,这些技能总是让孩子得到更多的掌声。在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我们都看见有专门为学生准备的木工房、陶艺吧、厨房,甚至铁匠铺。

我们在丹麦朋友安娜的家里住了两天。安娜家一共四口人,安娜自己在政府部门工作,丈夫是现役军官,还有一双儿女,朝夕相处中能感觉到平等又放松的家庭氛围。每个家庭成员身上那种心满意足的状态特别打动人。有一天晚上聚餐,安娜的几个闺蜜连同她们的丈夫、孩子都来了,加上我们一共二十几个人。这么多人需要照顾,换成是我可能早就忙得晕头转向了,但他们似乎一点也不焦虑,更看不出着急。夫妻俩正常上班下班,回家后慢悠悠准备晚餐,丈夫烤肉,安娜布置餐桌准备甜品。还有半小时客人们就要来了,丈夫停下手里的工作拉上儿子去门口的草地踢球(这是父子俩每天固定的活动),这时候安娜突然想起家附近有个古堡应该带我们去看看,马上发动汽车招呼我们出发,等到我们看完古堡回到家里,客人陆续到了,聚会在轻松随意的气氛里进行……

这样的气氛对孩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整晚没有熊孩子,大人们在餐厅聊天,孩子们在客厅玩,偶尔有小孩跑过来,是要妈妈帮他吃掉一块面包——原来,客人吃不完主人准备的食物多少有些不礼貌,小孩的盘子空了才走到主人面前说谢谢,把空盘子交给主人。

在这样的学校和家庭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究竟有什么共同的东西呢?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在丹麦见到的孩子,应该是“舒展”吧,是生命自由生长才会有的舒展。 zmy1PnAqXcWLl9qvo5xzSUhCUp1mWyisRGy7Um7T2nENT9fTROghhpmdMmHgXb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