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第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

起屠维协洽(公元前2年),尽玄黓阉茂(公元2年),凡四年。

孝哀皇帝下

元寿元年(己未,公元前2年)

春正月辛丑朔,诏将军、中二千石举明习兵法者各一人,因就拜孔乡侯傅晏为大司马、卫将军,阳安侯丁明为大司马、票骑将军。

是日,日有食之。上诏公卿大夫悉心陈过失;又令举贤良方正 能直言者各一人。大赦天下。

丞相嘉奏封事曰:“孝元皇帝奉承大业,温恭少欲,都内钱四十万万。尝幸上林,后宫冯贵人从临兽圈,猛兽惊出,贵人前当之。元帝嘉美其义,赐钱五万。掖庭见亲,有加赏赐,属其人勿众谢。示平恶偏,重失人心,赏赐节约。是时外戚赀千万者少耳,故少府、水衡见钱多也。虽遭初元、永光凶年饥馑,加以西羌之变,外奉师旅,内振贫民,终无倾危之忧,以府臧内充实也。孝成皇帝时,谏臣多言燕出之害,及女宠专爱,耽于酒色,损德伤年,其言甚切,然终不怨怒也。宠臣淳于长、张放、史育,育数贬退,家赀不满千万,放斥逐就国,长榜死于狱,不以私爱害公义,故虽多内讥,朝廷安平,传业陛下。

孝哀皇帝下

元寿元年(己未,公元前2年)

春季正月辛丑朔日,汉哀帝颁布诏书,命令将军、中二千石官员推荐通达军事、熟悉兵法的人各一名,借此委任孔乡侯傅晏为大司马、卫将军,阳安侯丁明为大司马、票骑将军。

这一天,发生了日食。汉哀帝下诏令公卿大夫尽心陈说过错;又命令推举贤良、方正、能够直言进谏的人各一名。大赦天下。

丞相王嘉上密封奏书说:“孝元皇帝继承大统,温和恭谨,少有欲望,国库存钱高达四十亿。元帝曾经前往上林苑,后宫冯贵人跟随一同到了兽圈,猛兽受惊出逃,冯贵人挺身阻挡,用身体遮挡住皇帝。元帝嘉奖赞美她的勇敢,赏赐也不过五万钱。在深宫后院,对宠爱的人给予特殊的赏赐,元帝总要嘱咐她,不要当着众人的面谢恩。这是为了彰显公平,不愿意被人指责偏袒,重视人心的得失,而且赏赐节省。那时外戚资产达到千万的很少,所以少府、水衡的积财才会很多。尽管经历了初元、永光年间的灾荒年岁,再加上西羌部族的叛乱,对外要给作战部队供给费用,对内还要赈济受灾的百姓,但是国家一直无需为倾覆崩溃而担忧,是由于国库积蓄充盈。孝成皇帝时,谏臣多次奏明皇帝私自出宫的危害,并说到专宠美女,沉溺酒色,损害德行,伤身短寿等,言辞十分严切,但是成帝始终不对他们怨恨发怒。宠臣淳于长、张放、史育三人,史育数次被斥退,家资不足千万;张放被斥退遣返封国;淳于长在监狱中被拷打而死。成帝并没有因私爱而损害到公义,因此,尽管因为喜好女色而招来许多讥刺,但是朝廷安稳平静,这才能将大业传给陛下。

“陛下在国之时,好《诗》《书》,上俭节。征来,所过道上称诵德美,此天下所以回心也。初即位,易帷帐,去锦绣 ,乘舆席缘绨 缯而已。共皇寝庙比当作,忧闵元元,惟用度不足,以义割恩,辄且止息,今始作治。而驸马都尉董贤亦起官寺上林中,又为贤治大第,开门乡北阙,引王渠灌园池,使者护作,赏赐吏卒甚于治宗庙。贤母病,长安厨给祠具,道中过者皆饮食。为贤治器,器成,奏御乃行。或物好,特赐其工。自贡献宗庙、三宫,犹不至此。贤家有宾婚及见亲,诸官并共,赐及仓头、奴婢人十万钱。使者护视、发取市物,百贾震动,道路 哗,群臣惶惑。诏书罢苑,而以赐贤二千余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奢僭放纵,变乱阴阳,灾异众多,百姓讹言,持筹相惊,天惑其意,不能自止。陛下素仁智慎事,今而有此大讥。孔子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安用彼相矣!’臣嘉幸得备位,窃内悲伤不能通愚忠之信;身死有益于国,不敢自惜。唯陛下慎己之所独乡,察众人之所共疑!往者邓通、韩嫣,骄贵失度,逸豫无厌,小人不胜情欲,卒陷罪辜,乱国亡躯,不终其禄,所谓‘爱之适足以害之’者也!宜深览前世,以节贤宠,全安其命。”上由是于嘉浸不说。

“陛下在封国的时候,喜好《诗经》《书经》,推崇节约。征召到长安来时,途径的地方,都称赞陛下的仁德,这正是天下人将希望寄托在陛下身上的原因。刚即位的时候,陛下更换帷帐,除去锦绣,车马及坐席的靠垫也不过是用粗厚的丝织品包边而已。每当共皇寝庙应该兴建,都因为怜悯百姓辛劳,顾及到国家经费不足,为了公义舍弃恩情,总是暂停修建,直到近期才开始动工。但是驸马都尉董贤,也在上林苑中修建官衙,陛下还给他建造了宏大的宅第,开门对着皇宫的北门,引导王渠的水灌注园林水池,陛下派使者监督建筑,对于吏卒的赏赐远超过兴建宗庙的时候。董贤母亲患病,由官家长安厨供应祈祷的用具以及食物,路过的行人全都可以得到饮食。陛下给董贤制造器具,做好之后,一定要奏报陛下审查后才可以送去。要是工艺精妙,还特别奖赏工匠。就算是奉献宗庙、奉养三宫太后,也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遇到董贤家宴请宾客、举办婚礼以及亲戚相见,由各官吏一同贡献钱物,甚至奖赏仆人、奴婢的钱,每个人就达十万钱。董贤家到街市买东西,有皇上派的使者护送监视,百商震动,路人喧哗,大臣为之惶恐困惑。陛下诏令停建皇家苑林,反倒奖赏董贤两千多顷土地,自此破坏了官员限田的制度。奢侈超越本分,放肆纵情,使阴阳混乱,灾难频现,流言在百姓中传播,路人手里拿着禾秆麻秆惊恐奔逃,上天也对百姓的流言以及奔逃感到迷惑,不能让他们自行停止。陛下向来仁义明智,做事谨慎,如今却有这些过失被人大肆讥讽嘲笑。孔子说:‘国家有危难但是没有去解救,看到颠覆却没有去匡扶,要你们这些宰相做什么!’臣王嘉有幸得以位居丞相,私下常常内心哀伤,无法让陛下相信我的愚忠;要是身死可以对国家有利,我不会吝惜自己的生命。还望陛下审慎地对待自己的专宠,审察众人共同的疑惑!之前邓通、韩嫣骄横尊贵失其常度,安逸享乐不知满足,小人无法克制情欲,最终犯下大罪,搞乱国家,导致自己丧命,没有最终保全富贵福禄,正所谓‘爱他,却恰恰害了他’!应当深察前世的深刻教训,克制对董贤的专宠,以保全他的生命。”

哀帝自此对王嘉渐渐不满。

前凉州刺史杜邺以方正对策 曰:“臣闻阳尊阴卑,天之道也。是以男虽贱,各为其家阳;女虽贵,犹为其国阴。故礼明三从之义,虽有文母之德,必系于子。昔郑伯随姜氏之欲,终有叔段篡国之祸;周襄王内迫惠后之难,而遭居郑之危。汉兴,吕太后权私亲属,几危社稷。窃见陛下约俭正身,欲与天下更始,然嘉瑞未应,而日食、地震。案《春秋》灾异,以指象为言语。日食,明阳为阴所临。坤以法地,为土,为母,以安静为德。震,不阴之效也。占象甚明,臣敢不直言其事!昔曾子问从令之义,孔子曰:‘是何言与!’善闵子骞守礼不苟从亲,所行无非理者,故无可间也。今诸外家昆弟,无贤不肖,并侍帷幄,布在列位。或典兵卫,或将军屯,宠意并于一家,积贵之势,世所希见、所希闻也,至乃并置大司马、将军之官。皇甫虽盛,三桓虽隆,鲁为作三军,无以甚此!当拜之日,暗然日食。不在前后,临事而发者,明陛下谦逊无专,承指非一,所言辄听,所欲辄随。有罪恶者不坐辜罚;无功能者毕受官爵。流渐积猥,过在于是,欲令昭昭以觉圣朝。昔诗人所刺,《春秋》所讥,指象如此,殆不在他。由后视前,忿邑非之。逮身所行,不自镜见,则以为可,计之过者。愿陛下加致精诚,思承始初,事稽诸古,以厌下心,则黎庶群生无不说喜,上帝百神收还威怒,祯祥福禄,何嫌不报!”

前凉州刺史杜邺凭借方正的身份回答策问说:“我听闻阳尊阴卑,乃是上天的道理。因此就算男子卑贱,仍旧各自是本家之阳;就算女子尊贵,仍然是本国之阴。所以礼教明确规定了‘三从’的内容。就算有文王之母的大德,也一定要依赖儿子。之前郑伯任由母亲姜氏宠爱幼子,最终导致叔段篡国的大祸;周襄王迫于母亲惠后的压力,而遭受不得不逃亡郑国的灾难。汉朝兴起,吕太后将朝廷大权私自交给她的亲戚,几乎倾覆了国家。我看陛下节勤俭朴,持身以正,打算振兴天下,打开全新的局面,但是祥瑞并没有应验,反倒发生了日食和地震。考察《春秋》记录的灾异,是用景象所指示的含义当作语言来警示世人。日食,表明阳被阴入侵。阴为坤,坤用来表示地,因为称‘坤’为‘土’,为‘母’,以安静为美。发生地震,是没有遵循阴所应循的轨道的明证。占验天象十分明显,我怎么敢不直言此事!之前,曾参问孔子听从父亲命令算孝顺的道理,孔子说:‘这叫什么话!’孔子称赞闵子骞守礼,不苟且盲从父母的命令,所做的事没有不符合道理的,因此别人不能离间他和亲人的关系。如今诸外戚家的兄弟,无论贤能与否,全在宫廷任职,分布在重要的职位上。或者管理兵卫,或者率军屯守,恩宠汇集一家,积累富贵的权势,是世间所少见、所罕闻的,甚至发展到同时设置两个大司马、将军的官职。古代皇甫尽管强大,三桓尽管势大,鲁国尽管建立三军,但是和今天的皇亲国戚相比,就差得太远了!就在授予大司马、将军官职的当日,太阳晦暗,出现日食。不在前也不在后,就在授予官职的时刻出现日食,说明陛下过于谦虚逊让,不敢专断,不只一次地秉承太后的旨意,太后说的话全都听从,提出的要求全都去做。外戚中有罪恶的,也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没有功劳才能的,也都加封官爵。这类事情慢慢发展加剧,越积越多,陛下的过失就在于此,我想让这些过失更加显明,进而使圣明的天子醒悟。从前被诗人所批评、被《春秋》所讥讽的,都是这种现象,恐怕针对的不是其他事。通过后世来查看前代发生的事情,会愤怒忧郁地批评其过失。等到自己去做,就不能如同照镜子一般发现自己的过失,自认为合适,其实计策已经失误了。希望陛下更加精诚地治理国家,回顾即位之初,每一件事都参照古代的规定,以满足百姓的心愿,如此,百姓无不欢欣喜悦,上帝与众神灵也会收回怒气,为何还怀疑吉祥福禄不会降临呢!”

上又征孔光诣公车 ,问以日食事。拜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给事中,位次丞相。

初,王莽既就国,杜门自守。其中子获杀奴,莽切责获,令自杀。在国三岁,吏民上书冤讼莽者百数。至是,贤良周护、宋崇等对策,复深讼莽功德。上于是征莽及平阿侯仁还京师,侍太后。

董贤因日食之变以沮傅晏、息夫躬之策,辛卯,上收晏印绶,罢就第。

丁巳,皇太太后傅氏崩,合葬渭陵,称孝元傅皇后。

丞相、御史奏息夫躬、孙宠等罪过,上乃免躬、宠官,遣就国;又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哀帝又征召孔光到公车,向他询问与日食有关的事。任命孔光为光禄大夫,官秩中二千石,任给事中,官位仅在宰相之后。

当初,王莽回到封国之后,闭门不接待宾客,以求保全自己。他的次子王获将家奴杀死,王莽严厉地指责王获,命他自杀。在封国三年,官吏百姓上书给王莽伸冤的,数以百计。到这一年,贤良周护、宋崇等在朝廷进行应试对答的时候,又大大称颂王莽的功德。于是哀帝征召王莽和平阿侯王仁返回京师,让他们服侍太皇太后。

董贤利用出现日食这一异象,制止了傅晏、息夫躬对匈奴发动战争的计策。辛卯日,哀帝收缴傅晏的印信绶带,免去他的官职,命他离开宫廷,返回宅第。

丁巳日,皇太太后傅氏驾崩,和元帝合葬在渭陵,称为“孝元傅皇后”。

丞相、御史上奏,检举息夫躬、孙宠等人的罪行,于是哀帝免去息夫躬、孙宠的官职,遣返回封国。又罢免侍中、诸曹、黄门郎等几十人。

鲍宣上书曰:“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养黎民。即位以来,父亏明,母震动,子讹言相惊恐。今日食于三始 ,诚可畏惧。小民正朔日尚恐毁败器物,何况于日亏乎!陛下深内自责,避正殿,举直言,求过失,罢退外亲及旁仄素餐之人,征拜孔光为光禄大夫,发觉孙宠、息夫躬过恶,免官遣就国,众庶歙然,莫不说喜。天人同心,人心说则天意解矣。乃二月丙戌,白虹干日,连阴不雨,此天下忧结未解,民有怨望未塞者也。侍中、驸马都尉董贤,本无葭莩 之亲,但以令色、谀言自进,赏赐无度,竭尽府臧,并合三第,尚以为小,复坏暴室。贤父、子坐使天子使者,将作治第,行夜吏卒皆得赏赐。上冢有会,辄太官为供。海内贡献,当养一君,今反尽之贤家,岂天意与民意邪!天不可久负,厚之如此,反所以害之也!诚欲哀贤,宜为谢过天地,解仇海内,免遣就国,收乘舆器物还之县官,可以父子终其性命。不者,海内之所仇,未有得久安者也。孙宠、息夫躬不宜居国,可皆免,以视天下。复征何武、师丹、彭宣、傅喜,旷然使民易视,以应天心,建立大政,兴太平之端。”上感大异,纳宣言,征何武、彭宣,拜鲍宣为司隶。

鲍宣上书说:“陛下将上天当成父亲、将大地当成母亲来供养,将百姓当做儿女来抚养。即位以来,上天缺乏光明,大地发生震动,百姓传播流言,彼此惊惧。现在,正月初一就出现日食,实在让人觉得恐惧。普通百姓在平常的每月初一日尚且担心毁坏器物,更何况是发生日食呢!陛下深深地在心里自责,避开在正殿听政,征求直言之士,寻求过错失误,罢黜斥退外戚和那些干吃饭不做事的人,征召委任孔光为光禄大夫,察觉到孙宠、息夫躬的罪行,将他们免官遣返回封国,百姓和洽一致,无不欢喜。天与人同心,人心喜悦,那么上天的愤怒就化解了。但是二月丙戌日,白气入侵太阳,天气连阴却不下雨,这是天下还有愁结没有解开,百姓还有怨气没有消除。侍中、驸马都尉董贤,原本和陛下没有任何亲戚关系,但是凭借他的容色以及阿谀奉承,赢取了圣上的欢心,对他的恩宠赏赐没有限度,消耗光了府库的积蓄,将三座宅第合并成一座赐予他,还觉得狭小,又拆除暴室来增加面积。董贤与他的父亲可以坐着指使天子的使者,将作大匠给他修建住宅,连晚间给他巡逻的吏卒都获得赏赐。他家祭扫祖坟以及举办宴会,都由太官为他提供一切。各地贡献的珍品,原本应该用来奉养一位圣主,现在反倒都到了董贤的家中,这难道是天意和民意吗!天意不可以长时间地背逆,对董贤这样厚待,反倒会害了他!要是真的怜惜董贤,应当替他向天地请罪,解除全国对他的敌视,免去他的官职,遣送回封国,没收赏赐的御用器具,归还给官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全他父子的性命。否则,作为全国的仇人,他不可能得到永久的平安。孙宠、息夫躬不应当再拥有封国,应该全部收回,以向天下显示彻底改过。重新征召何武、师丹、彭宣、傅喜,让百姓清楚而容易地看到一个全新明朗的政局,以顺承天意,建立大政,兴起太平盛世。”哀帝觉得十分震惊,采纳了鲍宣的提议,征召何武、彭宣,并委任鲍宣为司隶。

上托傅太后遗诏,令太皇太后下丞相、御史,益封董贤二千户,赐孔乡侯、汝昌侯、阳新侯国。王嘉封还诏书,因奏封事谏曰:“臣闻爵禄、土地,天之有也。《书》云:‘天命有德,五服五章 哉!’王者代天爵人,尤宜慎之。裂地而封,不得其宜,则众庶不服,感动阴阳,其害疾自深。今圣体久不平,此臣嘉所内惧也。高安侯贤,佞幸之臣,陛下倾爵位以贵之,单货财以富之,损至尊以宠之,主威已黜,府臧已竭,唯恐不足。财皆民力所为,孝文欲起露台,重百金之费,克己不作。今贤散公赋以施私惠,一家至受千金,往古以来,贵臣未尝有此。流闻四方,皆同怨之。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今太皇太后以永信太后遗诏诏丞相、御史,益贤户,赐三侯国,臣嘉窃惑。山崩、地动、日食于三朝,皆阴侵阳之戒也。前贤已再封,晏、商再易邑,业缘私横求,恩已过厚,求索自恣,不知厌足,甚伤尊尊之义,不可以示天下,为害痛矣!臣骄侵罔,阴阳失节,气感相动,害及身体。陛下寝疾久不平,继嗣未立,宜思正万事,顺天人之心,以求福佑,乃何轻身肆意,不念高祖之勤苦,垂立制度,欲传之于无穷哉!臣谨封上诏书,不敢露见。非爱死而不自法,恐天下闻之,故不敢自劾。”

哀帝假托傅太后的遗诏,让太皇太后下令给丞相、御史,要他们给董贤增加采邑二千户,并赐予孔乡侯、汝昌侯、阳新侯封国采邑。王嘉将诏书封起来退还,同时上密封奏书劝说道:“我听闻爵位、俸禄、土地,是上天拥有的。《书经》说:‘皇天命令有德之人身居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位,穿显示尊卑的五种色彩的服装,图案也都不同!’君王代替上天给人赐予爵位,应当特别谨慎。划分土地分封采邑,要是处理不当的话,那么民心不服,百姓的怨气感动阴阳,就会使陛下身体的病痛加重。如今陛下龙体久不痊愈,这是我内心所担心的事情。高安侯董贤,是奸邪的弄臣,陛下赐予他所有的爵位,让他显贵,竭尽财货赏赐他,让他富有,损害圣上的利益去宠信他,君王的权威已经遭到削弱,国库的积蓄已经枯竭,还只恐不够。财产都是百姓创造的,孝文帝想修建露台,因为看重那耗费百金的修建费用而克制自己没有建造。现在董贤却散发国家的赋税来布施私人的恩惠,甚至一家就可以获得千金的赏赐,古往今来显贵的大臣,还从没有过这样的。关于董贤的流言流传四方,人们全都憎恨他。俗话说:‘千夫指责的话,就算没病也会死去。’我常常为他感到寒心。如今,太皇太后按照永信傅太后的遗诏,而给丞相、御史下诏,要给董贤增加采邑人户,赏赐三位侯爵封国,臣王嘉十分不解。山崩、地震、日食,同时在正月初一发生,这都是上天由于阴侵阳而预示的告诫啊。前段时间,董贤已经又一次封爵,傅晏、傅商也再次更换封国采邑,郑业则利用私情强行求取,陛下所施的恩惠已经太厚了,他们还是恣意求索,不知道满足,这已经大大伤害了尊崇傅太后的本意,无法对天下人公布,为害够大的了!臣属骄横,就会诬蔽主上,导致阴阳失调,阴气阳气彼此冲突,损伤身体。陛下卧病久久不能痊愈,还没有立继承人,应当考虑让万事步入正轨,顺应上天和人民的心意,以求得上天的庇佑,怎么能够忽视自身康健而放纵意志,不顾及高祖创业的勤劳艰辛,留下所建立的法制,要使它流传久远呢!臣谨将诏书封还,不敢显露被他人看到。并不是因为爱惜生命而不敢以违逆诏旨之法自劾,实在是害怕天下人知道,所以不敢弹劾自己的罪状。”

初,廷尉梁相治东平王云狱,时冬月未尽二旬,而相心疑云冤狱,有饰辞 ,奏欲传之长安,更下公卿覆治。尚书令鞫谭、仆射宗伯凤以为可许。天子以为相等皆见上体不平,外内顾望,操持两心,幸云逾冬,无讨贼疾恶主仇之意,免相等皆为庶人。后数月,大赦,嘉荐“相等皆有材行,圣王有计功除过,臣窃为朝廷惜此三人。”书奏,上不能平。后二十余日,嘉封还益董贤户事,上乃发怒,召嘉诣尚书,责问以“相等前坐不忠,罪恶著闻,君时辄已自劾;今又称誉,云‘为朝廷惜之’,何也?”嘉免冠谢罪。

事下将军朝者,光禄大夫孔光等劾“嘉迷国罔上,不道,请谒者召嘉诣廷尉诏狱。”议郎龚等以为“嘉言事前后相违,宜夺爵土,免为庶人。”永信少府猛等以为“嘉罪名虽应法,大臣括发关械,裸躬 就笞,非所以重国,褒宗庙也。”上不听,诏“假谒者节,召丞相诣廷尉诏狱。”

当初,廷尉梁相调查审理东平王刘云一案的时候,冬月仅余二十天,但是梁相心中怀疑刘云一案是冤案,供辞存在不实之处,所以上奏哀帝,请求将一干人犯押解到长安,改由公卿再加审查。尚书令鞫谭、仆射宗伯凤觉得可以批准。哀帝则认为,梁相等人都是因为看到皇上病情没有好转,有所顾虑而观望天子和诸侯王,存有二心,希望刘云一案侥幸拖过今冬,那么就可以减刑免死,没有讨伐贼寇、痛恨奸邪、为主上复仇的忠心,因此免除梁相等人的官职,全部贬为庶民。几个月之后,大赦天下,王嘉就推荐说:“梁相等人都德才兼备,圣明的君主对于臣下总是记录功劳、抹掉过失,我私下替朝廷怜惜这三个人。”奏书呈上,哀帝怒火中烧。过了二十多天,王嘉将给董贤增加封国采邑的诏书封还,于是哀帝大怒,召王嘉到尚书那儿,尚书指责他:“梁相等人前段时间犯下对天子不忠之罪,罪恶显著,人所周知,那时候你也曾自我弹劾;如今却又称赞他们,说‘为朝廷怜惜他们’,这是什么缘故?”王嘉摘掉官帽请罪。

哀帝将此案交给将军以及当时朝中官员讨论。光禄大夫孔光等弹劾王嘉说:“王嘉迷乱国家,欺骗主上,大逆不道,请派谒者召王嘉到廷尉,关入诏狱。”议郎龚等认为:“王嘉的奏言前后不一致,应当取消爵位采邑,免去官职,贬为庶民。”永信少府猛等认为:“尽管王嘉的罪名应当依法处罚,但是将大臣捆住头发,带上刑具,裸露身子,鞭笞拷问,这并非是尊重国家、褒美宗庙的做法。”哀帝没有听从猛的劝告,诏令使者:“凭谒者的符节,召丞相至廷尉诏狱接受审问。”

使者既到,府掾、史涕泣,共和药进嘉,嘉不肯服。主簿曰:“将相不对理陈冤,相踵以为故事,君侯宜引决!”使者危坐府门上,主簿复前进药。嘉引药杯以击地,谓官属曰:“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当伏刑都市,以示万众。丞相岂儿女子邪!何谓咀药而死!”嘉遂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 ,缚嘉载致都船诏狱。上闻嘉生自诣吏,大怒,使将军以下与五二千石杂治。吏诘问嘉,嘉对曰:“案事者思得实。窃见相等前治东平王狱,不以云为不当死,欲关公卿,示重慎,诚不见其外内顾望,阿附为云验,复幸得蒙大赦。相等皆良善吏,臣窃为国惜贤,不私此三人。”狱吏曰:“苟如此,则君何以为罪?犹当有以负国,不空入狱矣。”吏稍侵辱嘉,嘉喟然仰天叹曰:“幸得充备宰相,不能进贤、退不肖,以是负国,死有余责。”吏问贤、不肖主名,嘉曰:“贤故丞相孔光、故大司空何武,不能进;恶高安侯董贤父子乱朝,而不能退。罪当死,死无所恨!”嘉系狱二十余日,不食,欧血而死。

使者来到丞相府,丞相府的掾、史等官员哭泣不已,一起调好毒药请王嘉喝,王嘉不肯喝。主簿说:“将相不对执法官自述冤屈,这种做法世代相传,已经成为惯例,君侯应该自杀!”使者严肃地坐在府门中,主簿又一次上前递上毒药。王嘉拿起杯子丢到地上,对相府官员们说:“丞相我有幸身居三公,要是奉职不周,辜负了国家,应当在都市上受死,显示给百姓看。丞相难道是小儿妇女吗!为何要服毒而死!”于是王嘉穿好官服,出来会见使者,再次跪拜接受诏书;之后坐上小吏坐的小车,拿掉车篷,摘掉官帽,跟随使者到了廷尉官衙。廷尉收了王嘉的丞相以及新甫侯印信绶带,将他捆起来,押送至都船诏狱。哀帝得知王嘉活着去见廷尉,十分生气,派将军以下官员以及五名二千石官员一同审问。官员询问王嘉的时候,他回答说:“审查案件的人,希望获得事情的真相。我看梁相等过去审查东平王一案的时候,并不觉得刘云不该处死,只是希望公卿参与审讯,以表示慎重,的确看不出他们有内外顾望存在二心、阿谀逢迎刘云的罪状,后来他们又有幸蒙受恩德获得大赦。梁相等全是优秀的官吏,我是为国惜才,并非偏袒他们三人。”狱吏说:“要是这样,那你怎么会有罪?你还是有负国的行为,不是平白入狱的。”狱吏逐渐开始侵犯侮辱王嘉,王嘉仰天长叹说:“我有幸得以担任丞相,但是不能推荐贤能,斥退奸邪,所以犯有负国之罪,即使死了,也抵偿不了罪责。”狱吏询问贤者以及奸邪者的名字,王嘉说:“贤者,前丞相孔光、前大司空何武,但是不能推举引进他们;恶者,高安侯董贤父子奸邪乱朝,但是却没能黜退他们。臣罪应死,死无所憾!”王嘉被关押在监狱二十多天,不吃东西,吐血而亡。

已而上览其对,思嘉言,会御史大夫贾延免,夏五月乙卯,以孔光为御史大夫。秋七月丙午,以光为丞相,复故国博山侯;又以氾乡侯何武为御史大夫。上乃知孔光前免非其罪,以过近臣毁短光者,曰:“傅嘉前为侍中,毁谮仁贤,诬诉大臣,令俊艾 者久失其位,其免嘉为庶人,归故郡。”

八月,何武徙为前将军。辛卯,光禄大夫彭宣为御史大夫。

司隶鲍宣坐摧辱丞相,拒闭使者,无人臣礼,减死髡钳 束缚起来。。

大司马丁明素重王嘉,以其死而怜之。九月乙卯,册免明,使就第。

冬十一月壬午,以故定陶太傅、光禄大夫韦赏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己丑,赏卒。

没过多久,哀帝见到王嘉的供词,思考他的话,恰好御史大夫贾延被免去官职,因此在夏季五月乙卯日,委任孔光为御史大夫。秋季七月丙午日,再提拔孔光为丞相,恢复他之前博山侯的爵位;又委任氾乡侯何武为御史大夫。哀帝这才知道,孔光之前被罢官,并非真的有罪,而是自己所亲近的那些臣子诋毁孔光导致的,于是说:“傅嘉之前为侍中,诋毁仁义智慧贤能的人,陷害大臣,让杰出的人才长时间失去官位,如今免去傅嘉的官职,贬为庶民,遣回原郡。”

八月,调任何武为前将军。辛卯日,委任光禄大夫彭宣为御史大夫。

司隶鲍宣因为折辱丞相、关闭大门拒绝使者,没有臣子之礼而获罪,被免去死罪,而减为剃掉头发并用铁圈束缚脖子的刑罚。

大司马丁明向来敬重王嘉,为他的死感到怜惜。九月乙卯日,哀帝颁布策书,免去丁明的官职,命他返回宅第。

冬季十一月壬午日,委任前定陶国太傅、光禄大夫韦赏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己丑日,韦赏去世。

十二月庚子,以侍中、驸马都尉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册曰:“建尔于公,以为汉辅!往悉尔心,匡正庶事,允 执其中!”是时贤年二十二,虽为三公,常给事中,领尚书事,百官因贤奏事。以父卫尉恭不宜在卿位,徙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弟宽信代贤为驸马都尉。董氏亲属皆侍中、诸曹、奉朝请,宠在丁、傅之右矣。

初,丞相孔光为御史大夫,贤父恭为御史,事光。及贤为大司马,与光并为三公。上故令贤私过光。光雅恭谨,知上欲尊宠贤,及闻贤当来也,光警戒衣冠出门待,望见贤车乃却入,贤至中门,光入 ,既下车,乃出,拜谒、送迎其谨,不敢以宾客钧敌之礼。上闻之,喜,立拜光两兄子为谏大夫、常侍。贤自是权与人主侔矣。

十二月庚子日,委任侍中、驸马都尉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委任策书上说:“立你为三公,作为汉朝的辅佐!我一直知道你的忠心,能够匡正众事,忠诚地坚守中庸之道!”当时董贤年仅二十二岁,尽管身为三公,但是常常在宫中服侍,负责尚书事务,百官一定要通过董贤才能够奏事。哀帝又因为董贤的父亲卫尉董恭不适合处在卿的位置,就将他提拔为光禄大夫,官秩为中二千石;董贤的弟弟董宽信,代替董贤为驸马都尉。董氏亲戚都成为侍中、诸曹,可以定期觐见皇帝,宠爱在丁氏、傅氏两家之上。

当初,丞相孔光担任御史大夫时,董贤的父亲董恭为御史,要侍奉孔光。等到董贤成为大司马,和孔光同为三公。哀帝故意让董贤私底下去拜访孔光。孔光向来恭谨小心,知道皇上要宠信董贤,等到得知董贤快来了,孔光安排警戒,将官服穿好、官帽戴上,走出大门迎接等候,看到董贤的车队,才退进大门,董贤来到中门,孔光步入客厅,等到董贤下车后,孔光就出来,拜见、迎送的礼节十分恭敬周到,不敢用招待同等地位宾客的礼仪来招待董贤。哀帝听说后,心中十分高兴,立即任命孔光的两个侄子为谏大夫、常侍。自此,董贤的权势和天子相等了。

是时,成帝外家王氏衰废,唯平阿侯谭子去疾为侍中,弟闳为中常侍。闳妻父中郎将萧咸,前将军望之子也。贤父恭慕之,欲为子宽信求咸女为妇,使闳言之。咸惶恐不敢当,私谓闳曰:“董公为大司马,册文言‘允执其中’,此乃尧禅舜之文,非三公故事,长老见者莫不心惧。此岂家人子所能堪邪!”闳性有知略,闻咸言,心悟。乃还报恭,深达咸自谦薄之意。恭叹曰:“我家何用负天下,而为人所畏如是!”意不说。后上置酒麒麟殿,贤父子、亲属宴饮,侍中、中常侍皆在侧。上有酒所,从容视贤,笑曰:“吾欲法尧禅舜,何如?”王闳进曰:“天下乃高皇帝天下,非陛下有也!陛下承宗庙,当传子孙于亡穷。统业至重,天子亡戏言!”上默然不说 ,左右皆恐。于是遣闳出归郎署。

这个时候,成帝的外戚王氏家族已经没落了,只剩平阿侯王谭的儿子王去疾出任侍中,弟弟王闳出任中常侍。王闳的岳父为中郎将萧咸,萧咸是前将军萧望之的儿子。董贤的父亲董恭对萧咸十分仰慕,打算替儿子董宽信求娶萧咸的女儿做媳妇,就请王闳去说这件事。萧咸惊惶不敢答应,私下告诉王闳说:“委任董公为大司马的时候,策书上说:‘忠诚地坚守中庸之道’,这是尧把帝位禅让给舜的时候所说的一句话,并非是拜三公时用的话语,长老们见到的,没有不感到惊讶恐惧的。这哪里是我们寻常人家的孩子所能担当得起的!”王闳生性聪明,很具谋略,听了萧咸的话,恍然大悟。于是回禀董恭,转达了萧咸自觉地位卑贱,高攀不起的意思,表达深深的歉意。董恭叹息道:“我家有什么地方对不起天下,居然让人惧怕到这种程度!”因此感到不悦。后来,哀帝在麒麟殿摆设酒席,和董贤父子、亲戚一同宴饮,侍中、中常侍全都在一旁侍奉。哀帝多喝了点酒,从容地看着董贤,笑着说:“我打算仿效尧禅让帝位于舜,如何?”王闳插嘴说:“天下是高皇帝的天下,并不是陛下所有!陛下继承宗庙,应该传于子孙后代而无穷无尽。帝王之业是至为重要的事情,天子不可戏言!”哀帝沉默不悦,身边的人都十分惊惧。于是哀帝命王闳出宫,返回郎署。

久之,太皇太后为闳谢 ,复召闳还。闳遂上书谏曰:“臣闻王者立三公,法三光,居之者当得贤人。《易》曰:‘鼎折足,覆公 ’,喻三公非其人也。昔孝文皇帝幸邓通,不过中大夫;武帝幸韩嫣,常赐而已,皆不在大位。今大司马、卫将军董贤,无功于汉朝,又无肺腑之连,复无名迹高行以矫世,升擢数年,列备鼎足,典卫禁兵。无功封爵,父子、兄弟横蒙拔擢,赏赐空竭帑藏,万民喧哗,偶言道路,诚不当天心也!昔褒神蚖变化为人,实生褒姒,乱周国,恐陛下有过失之讥,贤有小人不知进退之祸,非所以垂法后世也!”上虽不从闳言,多其年少志强,亦不罪也。

很久之后,太皇太后为王闳对哀帝表达歉意,哀帝这才又召回王闳。王闳于是上书劝谏说:“我听说君王设置三公的官职,是仿效日、月、星三光,身居此位的人一定是贤德的人。《易经》说:‘鼎的脚断了,里面的食物就会洒出来’,用来比喻担当三公的人如果并非贤德者所带来的后果。之前孝文皇帝专宠邓通,也仅仅让他担任中大夫罢了;武帝宠信韩嫣,也不过多加奖赏而已,他们二人都没有身居高位。如今大司马、卫将军董贤,对汉朝毫无功劳可言,与皇家也没有丝毫亲戚关系,同时又没有美好的名声、优秀的事迹、高尚的德行来匡正世人的弊病,但是一连数年得到提拔,列位三公,成为鼎足之一,并且统领禁卫军队。他无功晋封侯爵,父子兄弟凭空得到提拔,赏赐竭尽了国库的钱财,万民为之喧哗,在道路上纷纷议论,实在不合上天的心意!从前褒国的神蛇变成人,生下美女褒姒,进而导致周朝大乱。我担心陛下会因为过失而遭受讥讽,董贤会因小人不明进退而遭到灾祸。实在是不可以传给后世仿效的!”尽管哀帝没有听从王闳的劝戒,但是对他的年少志壮十分赞赏,因此也就没有加罪。

二年(庚申,公元前1年)

春正月,匈奴单于及乌孙大昆弥伊秩靡皆来朝,汉以为荣。是时西域凡五十国,自译长至将、相、侯、王皆佩汉印绶,凡三百七十六人;而康居、大月氏、安息、罽宾、乌弋之属,皆以绝远,不在数中。其来贡献,则相与报,不督录总领也。自黄龙以来,单于每入朝,其赏赐锦绣、缯絮 ,辄加厚于前,以慰接之。单于宴见,群臣在前,单于怪董贤年少,以问译,上令译报曰:“大司马年少,以大贤居位。”单于乃起,拜贺汉得贤臣。是时上以太岁厌胜所在,舍单于上林苑蒲陶宫,告之以加敬于单于。单于知之,不悦。

夏四月壬辰晦,日有食之。

五月甲子,正三公官分职。大司马、卫将军董贤为大司马;丞相孔光为大司徒;彭宣为大司空,封长平侯。

六月戊午,帝崩于未央宫。

帝睹孝成之世禄去王室,及即位,屡诛大臣,欲强主威以则武、宣。然而宠信谗谄,憎疾忠直,汉业由是遂衰。

二年(庚申,公元前1年)

春季正月,匈奴单于和乌孙大昆弥伊秩靡都到长安觐见,汉朝觉得很光荣。这个时候西域一共有五十个王国,从译长到将、相、侯、王,全都佩带汉朝颁发赏赐的印信、绶带,一共是三百七十六人;而康居、大月氏、安息、罽宾、乌弋等国,全都因为距离汉朝太远,没有包含在五十国之内。每当他们来进贡,汉朝就给予相应的回报,没有将他们划归到西域都护管辖范围之内。自黄龙年间以来,单于每次到长安觐见,天子赏赐的绸缎、缯帛、丝绵,都比上一次多,以此来安抚招待他们。单于在天子闲暇的时候觐见天子,群臣正在殿前,单于对于董贤如此年轻感到十分惊讶,就向翻译询问,哀帝让翻译回答说:“尽管大司马年轻,但是却是因为德高才身居高位的。”于是单于起身,恭贺汉朝得此贤臣。这一年,哀帝因为太岁在申,申为南向,就安排单于在上林苑蒲陶宫居住,想以咒诅之术镇压他,并告诉单于说,是为了表示更加尊重单于才这样安排。后来单于得知真相,感到不快。

夏季四月壬辰晦日,发生了日食。

五月甲子日,正式确定三公的名称以及各自的分工职责。委任大司马、卫将军董贤为大司马;丞相孔光为大司徒;彭宣为大司空,封长平侯。

六月戊午日,哀帝在未央宫驾崩。

哀帝亲眼见到了孝成皇帝时代政权旁落在王氏的情景,等到登基,他数次诛杀大臣,想要效仿汉武帝及汉宣帝,加强君主的权威。但是他宠信奸佞,听信谗言,厌恶痛恨忠直之臣,汉朝的大业自此就衰微了。

太皇太后闻帝崩,即日驾之未央宫,收取玺绶。太后召大司马贤,引见东箱,问以丧事调度。贤内忧,不能对,免冠谢。太后曰:“新都侯莽,前以大司马奉送先帝大行,晓习故事,吾令莽佐君。”贤顿首:“幸甚!”太后遣使者驰召莽,诏尚书:诸发兵符节、百官奏事、中黄门、期门兵皆属莽。莽以太后指,使尚书劾贤帝病不亲医药,禁止贤不得入宫殿司马中 。贤不知所为,诣阙免冠徒跣谢。己未,莽使谒者以太后诏即阙下册贤曰:“贤年少,未更事理,为大司马,不合众心,其收大司马印绶,罢归第!”即日,贤与妻皆自杀。家惶恐,夜葬,莽疑其诈死,有司奏请发贤棺,至狱诊视,因埋狱中。太皇太后诏“公卿举可大司马者”。莽故大司马,辞位避丁、傅,众庶称以为贤,又太皇太后近亲,自大司徒孔光以下,举朝皆举莽。独前将军何武、左将军公孙禄二人相与谋,以为:“往时惠、昭之世,外戚吕、霍、上官持权,几危社稷,今孝成、孝哀比世无嗣,方当选立近亲幼主,不宜令外戚大臣持权。亲疏相错,为国计便。”于是武举公孙禄可大司马,而禄亦举武。庚申,太皇太后自用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

王夫之曰:“武与公孙禄谋云:‘吕、霍、上官几危社稷,不宜外戚大臣持权。’此汉室存亡之纽也。”

太皇太后得知哀帝驾崩的噩耗,当天就驾临未央宫,收取了皇帝的玉玺、绶带。太后召见大司马董贤,在东厢接见他,询问他有关哀帝丧事的安排布置。董贤心中恐惧,无法回答,只是摘掉官帽请罪。太后说:“新都侯王莽,之前曾经以大司马的身份处理过先帝的丧事,对于旧例十分熟悉,我让他来协助你。”董贤叩头说:“那实在是太好了!”太后派使者骑马尽快召来王莽,同时下诏给尚书:所有调集军队的符节、百官奏事、中黄门以及期门武士等,全归属王莽。王莽遵从太后旨令,命令尚书弹劾董贤,说他在哀帝病重的时候没有亲自服侍医药,所以禁止董贤进入宫殿司马门中。董贤不知怎么办才好,来到皇宫大门,脱掉官帽,赤着脚磕头请罪。己未日,王莽派谒者手持太后诏书,就在宫门前免去董贤的官职,说:“董贤年轻,并未通达事理,成为大司马不符合民意,立刻收回大司马的印信、绶带,免掉官职,遣返宅第!”当天,董贤和妻子都自尽了。其家人惊恐万分,夜里就将他们埋葬了。王莽怀疑他诈死,因此主管官员请求挖掘董贤棺柩,将棺柩抬至监狱验视真假,就把他埋在狱中。太皇太后诏令“公卿推举可以担任大司马的人”。王莽之前是大司马,为了躲避丁氏、傅氏两家才辞去职务,众人都觉得他很贤能,又是太皇太后的近亲,文武百官自大司徒孔光以下,全都推举他做大司马,只有前将军何武以及左将军公孙禄两个人彼此协商,认为:“从前惠帝、昭帝时,外戚吕氏、霍氏、上官氏掌管朝政,几乎危及刘氏江山,现在孝成、孝哀两帝连续没有后嗣,正应该选立刘氏近亲为新帝,不应该再让外戚大臣把持朝廷大权。应该让外戚与其他官员相间,为国着想,以此为宜。”于是何武推举公孙禄做大司马,而公孙禄也推举何武。庚申日,太皇太后亲自任命王莽为大司马,负责尚书事务。

太皇太后与莽议立嗣。安阳侯王舜,莽之从弟,其人修饬,太皇太后所信爱也,莽白以舜为车骑将军。秋七月,遣舜与大鸿胪左咸使持节迎中山王箕子以为嗣。

莽又白太皇太后,诏有司以皇太后与女弟昭仪专宠锢寝,残灭继嗣,贬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宫。又以定陶共王太后与孔乡侯晏同心合谋,背恩忘本,专恣不轨,徙孝哀皇后退就桂宫,傅氏、丁氏皆免官爵归故郡,傅晏将妻子徙合浦。独下诏褒扬傅喜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悫 ,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 守节,以故斥逐就国。《传》不云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还喜长安,位特进,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莽又贬傅太后号为定陶共王母,丁太后号曰丁姬。莽又奏董贤父子骄恣奢僭,请收没入财物县官,诸以贤为官者皆免。父恭、弟宽信与家属徙合浦,母别归故郡钜鹿。长安中小民 哗,向其第哭,几获盗之。县官斥卖董氏财,凡四十三万万。贤所厚吏沛朱诩自劾去大司马府,买棺衣,收贤尸葬之。莽闻之,以他罪击杀诩。莽以大司徒孔光名儒,相三主,太后所敬,天下信之,于是盛尊事光,引光女婿甄邯为侍中、奉车都尉。诸素所不说者,莽皆傅致其罪,为请奏草,令邯持与光,以太后指风光。光素畏慎,不敢不上之;莽白太后,辄可其奏。于是劾奏何武、公孙禄互相称举,皆免官,武就国。又奏董宏子高昌侯武父为佞邪,夺爵。又奏南郡太守毋将隆前为冀州牧,治中山冯太后狱,冤陷无辜;关内侯张由诬告骨肉;中太仆史立、泰山太守丁玄陷人入大辟;河内太守赵昌谮害郑崇。幸逢赦令,皆不宜处位在中土,免为庶人,徙合浦。中山之狱,本立、玄自典考之,但与隆连名奏事。莽少时慕与隆交,隆不甚附,故因事挤之。

太皇太后和王莽商讨选立皇位继承人。安阳侯王舜,是王莽的堂弟,为人公正谨慎,太皇太后十分宠信喜爱他,于是王莽奏请太皇太后,委任王舜为车骑将军。秋季七月,派王舜及大鸿胪左咸手持符节迎接中山王刘箕子,将他立为皇位继承人。

王莽又奏请太皇太后,让她给主管官署下诏:由于皇太后赵飞燕和她的妹妹赵昭仪,专宠专房,禁锢其他美女侍寝,残害灭绝继承的子嗣,把赵飞燕贬为孝成皇后,迁至北宫居住。又因为定陶共王太后傅氏和孔乡侯傅晏同力合谋,忘恩弃本,专权跋扈,不循法度,现在把孝哀皇后贬至桂宫,傅氏、丁氏两家族成员全都免去官爵,遣送回原郡,傅晏带着妻儿全家迁到合浦。太皇太后唯独下诏褒奖傅喜说:“高武侯傅喜,性情端正诚谨,言论与建议都忠诚公正。尽管与已故定陶太后有亲戚关系,但是一直不肯听从旨意,附和奸邪,忠贞不移,严守气节,所以才被遣送回封国。经传上不是说:‘岁寒,之后才知道松柏不易凋谢。’现在召傅喜返回长安,官位特进,可以定期朝见请召。”尽管傅喜在表面上受到嘉奖,但是心中深感孤立及恐惧。后来又被遣返回封国,老死在家里。王莽又贬傅太后的尊号为定陶共王母,贬丁太后为丁姬。王莽又上奏:董贤父子骄傲放纵,奢靡僭越,请求将其财物没收入官府,凡是凭借董贤的关系为官的,全部罢免。董贤的父亲董恭、弟弟董宽信和他的家属迁至合浦,特别批准董贤的母亲返回原郡钜鹿。长安城中的百姓纷纷议论,对着董贤的府第假意哭泣,实际是打算偷窃。官府变卖董氏家产,高达四十三亿。和董贤交好的官吏沛人朱诩弹劾自己,辞去大司马府的职务,购买棺材寿衣等,将董贤的尸体收敛安葬。王莽得知后,另寻罪名杀死了朱诩。王莽因为大司徒孔光是名儒,在三任皇帝手下做过丞相,太皇太后也十分尊重他,天下人也十分信任他,所以对孔光恭恭敬敬,引进孔光的女婿甄邯为侍中、奉车都尉。王莽对自己平日里讨厌的人,都附会牵引他们的罪名,写下弹劾奏章的草稿,让甄邯拿给孔光,以太后的旨意指使孔光。孔光向来胆小谨慎,不敢不以自己的名义上呈;之后王莽再对太后讲述自己的看法,太后总是予以批准。于是弹劾何武、公孙禄互相称颂举荐,二人都被免去官职,何武被遣送回封国。又弹劾高昌侯董武的父亲董宏行为奸诈邪恶,剥夺董宏的爵位。又奏称:南郡太守毋将隆,之前担任冀州牧的时候,审查中山冯太后一案,冤枉诬陷无辜之人;关内侯张由诬告皇家的骨肉;中太仆史立、泰山太守丁玄,陷害人至处以死刑;河内太守赵昌陷害郑崇。他们所幸遇到大赦令,可免一死,但是全不适宜待在中原地区,免去他们的官职,贬为平民,放逐至合浦。中山一案,原本是史立、丁玄亲自审讯查究的,只和毋将隆联名上奏而已。王莽年轻的时候倾慕毋将隆,想与他结交,但毋将隆却不怎么依附他,因此王莽找借口排挤掉他。

红阳侯立,太后亲弟,虽不居位,莽以诸父内敬惮之,畏立从容言太后,令己不得肆意,复令光奏立罪恶:“前知定陵侯长犯大逆罪,为言误朝。后白以官婢杨寄私子为皇子,众言曰:‘吕氏少帝复出。’纷纷为天下所疑,难以示来世,成襁褓之功。请遣立就国。”太后不听。莽曰:“今汉家衰,比世无嗣,太后独代幼主统政,诚可畏惧。力用公正先天下,尚恐不从。今以私恩逆大臣议,如此,群下倾邪,乱从此起。宜可且遣就国,安后复征召之。”太后不得已,遣立就国。莽之所以胁持上下,皆此类也。

红阳侯王立,是太后的亲弟弟,尽管已经不在官位,但是王莽因为他是叔父的原因,心中对他既尊敬又敬畏,担心王立在太后面前可以从容地讨论政事,让自己无法为所欲为,就又命孔光弹劾王立的罪行说:“之前,王立明明知道定陵侯淳于长犯有大逆不道之罪,但是却给他辩白说情,耽误朝政。后来又提议将官婢杨寄的私生子立为皇子,大家都说:‘吕氏与少帝的局面就要又一次出现。’被天下人纷纷怀疑,让他难以垂示后世,实现辅佐幼主的功业。请求将王立遣送回封国。”太后不批准。王莽说:“如今汉王朝已经衰落,接连两个皇帝都没有后嗣,太后一个人代替幼主主持朝政,实在让人担心。就算勉力做到公平无私,先替天下着想,还是担心人心不服。如今因为私人亲情而反对大臣的提议,像这样,臣下将偏颇邪恶,祸乱将自此而起。应该先暂且让王立回到封国,等局势安定下来之后,再征召他回来。”太后不得已,只好将王立遣返回封国。王莽胁迫上下的手段都与之类似。

于是附顺莽者拔擢,忤恨者诛灭。以王舜、王邑为腹心,甄丰、甄邯主击断,平晏领机事,刘秀典文章,孙建为爪牙。丰子寻、秀子棻、涿郡崔发、南阳陈崇皆以材能幸于莽。莽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之。莽稽首涕泣,固推让,上以惑太后,下用示信于众庶焉。

八月,莽复白太皇太后,废孝成皇后、孝哀皇后为庶人,就其园。是日,皆自杀。

大司空彭宣以王莽专权,乃上书言:“三公鼎足承君,一足不任,则覆乱美实。臣资性浅薄,年齿老眊 ,数伏疾病,昏乱遗忘,愿上大司空、长平侯印绶,乞骸骨归乡里,俟窴沟壑 。”莽白太后策免宣,使就国。莽恨宣求退,故不赐黄金、安车、驷马。宣居国数年,薨。

于是依附、顺从王莽的人,全得以提升;忤逆他、被他怨恨的人,全都遭到诛杀灭绝。王莽任用王舜、王邑作为自己的心腹骨干;甄丰、甄邯负责弹劾以及司法刑狱;平晏负责机要;刘秀主管起草诏书文告;孙建负责军事。甄丰的儿子甄寻、刘秀的儿子刘棻、涿郡人崔发、南阳人陈崇,全都由于有才干而得到王莽的重用。王莽表面严肃,言谈直率,想要做什么,只稍微做出一些暗示,底下的同党就会遵从他的意愿公然上奏。王莽却磕头哭泣,坚决辞让。用这样的办法,他对上迷惑太后,对下向众人显示自己的谦恭可信。

八月,王莽又一次奏请太皇太后,要求废除孝成皇后和孝哀皇后,贬为庶民,遣送至成帝及哀帝的陵园看守墓地。当天,两位皇后自杀身亡。

大司空彭宣因为王莽专权,上书说:“三公如同鼎的三只脚,一同服侍君王,要是有一只脚不能胜任,就会让鼎倾覆,搅乱里面的美食。我资历浅薄,年纪又大,数次患病卧床,头脑迷糊,记忆力不好,愿意上缴大司空、长平侯的印信、绶带,请求准许我辞职,回到乡里,等待寿终。”王莽汇报给太后,太后下策书,免去彭宣的官职,让他回到封国。王莽对彭宣要求辞职的做法十分嫉恨,故意不依照惯例赐予他黄金、安车、驷马。彭宣居住在封国几年后去世。

班固赞曰:薛广德保县车 之荣,平当逡巡有耻,彭宣见险而止。异乎苟患失之者矣!

戊午,右将军王崇为大司空,光禄勋东海马宫为右将军,左曹、中郎将甄丰为光禄勋。

九月辛酉,中山王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平帝年九岁,太皇太后临朝,大司马莽秉政,百官总己以听于莽。莽权日盛,孔光忧惧,不知所出,上书乞骸骨。莽白太后,帝幼少,宜置师傅。徙光为帝太傅,位四辅,给事中,领宿卫、供养,行内署门户,省服御食物。以马宫为大司徒,甄丰为右将军。

冬十月壬寅,葬孝哀皇帝于义陵。

班固赞叹说:薛广德能够保住悬车的荣耀;平当谢绝封爵而有耻辱之心;彭宣看到危险而中止为官。他们和苟且患得患失之辈完全不同!

戊午日,任命右将军王崇为大司空,光禄勋、东海人马宫为右将军,左曹、中郎将甄丰为光禄勋。

九月辛酉日,中山王刘箕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平帝当时年仅九岁,太皇太后临朝听政,大司马王莽把持朝政,百官各司其职,最后全听从王莽。王莽的权势日渐上升,孔光担忧恐惧,不知怎么办才好,上书请求辞职。王莽奏报太后,觉得皇帝年幼,应该给他安排师傅。因此调任孔光为皇帝的太傅,身居四辅,兼给事中,主管皇宫宿卫以及皇帝的供养,兼管禁中官署门户,检视皇帝服饰、御用、食物。任命马宫为大司徒,甄丰为右将军。

冬季十月壬寅日,把孝哀皇帝葬在义陵。

孝平皇帝上

元始元年(辛酉,公元1年)

春正月,王莽风益州,令塞外蛮夷自称越裳氏重译献白雉 一、黑雉二。莽白太后下诏,以白雉荐宗庙。于是群臣盛陈莽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周公及身在而托号于周,莽宜赐号曰安汉公,益户畴爵邑”。太后诏尚书具其事。莽上书言:“臣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共定策,今愿独条光等功赏,寝置臣莽,勿随辈列。”甄邯白太后下诏曰:“‘无偏无党 ,王道荡荡。’君有安宗庙之功,不可以骨肉故蔽隐不扬。君其勿辞!”莽复上书固让数四,称疾不起。左右白太后:“宜勿夺莽意,但条孔光等。”莽乃肯起。二月,丙辰,太后下诏:“以太傅、博山侯光为太师,车骑将军、安阳侯舜为太保,皆益封万户。左将军、光禄勋丰为少傅,封广阳侯。皆授四辅之职。侍中、奉车都尉邯封承阳侯。”四人既受赏,莽尚未起。群臣复上言:“莽虽克让,朝所宜章,以时加赏,明重元功,无使百僚元元失望!”太后乃下诏:“以大司马、新都侯莽为太傅,干四辅之事,号曰‘安汉公’,益封二万八千户。”于是莽为惶恐,不得已而起,受太傅、安汉公号,让还益封事,云:“愿须百姓家给,然后加赏。”群臣复争,太后诏曰:“公自期百姓家给,是以听之,其令公奉赐皆倍故。百姓家给人足,大司徒、大司空以闻。”莽复让不受,而建言褒赏宗室群臣。立故东平王云太子开明为王;又以故东平思王孙成都为中山王,奉孝王后;封宣帝耳孙信等三十六人皆为列侯;太仆王恽等二十五人皆赐爵关内侯;又令诸侯王公、列侯、关内侯无子而有孙若同产子者,皆得以为嗣;宗室属未尽而以罪绝者,复其属;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参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下及庶民鳏寡,恩泽之政,无所不施。

孝平皇帝上

元始元年(辛酉,公元1年)

春季正月,王莽讽示益州地方官,使塞外蛮族自称为越裳氏部落,经过一再的翻译,给天子进贡白野鸡一只、黑野鸡两只。王莽对太皇太后汇报这件事,提议太后下诏,用白野鸡献祭宗庙。群臣于是极力赞颂王莽的功德,认为他“如同周公姬旦使周成王得到白野鸡的祥瑞一样。姬旦活着的时候就被称为‘周公’,因此王莽也应当被赐尊号为‘安汉公’,并增加他的食邑人户,使之与公爵爵位相符”。太皇太后诏令尚书详细上报此事。王莽上书说:“我和孔光、王舜、甄丰、甄邯一同决定迎立圣上的大策,如今我希望只是让孔光等人依功受赏,除去我王莽,不要和他们列在一起。”甄邯告诉太皇太后下诏说:“《尚书》上说:‘不偏袒,不偏私,圣王之道,宽阔坦荡。’你有安定宗庙的大功,不能因为你是我的至亲亲属,就隐藏避讳而不显扬。请你不要推辞了!”王莽又多次上书坚决推辞,称病不上朝。身边臣子对太后说:“还是不要侵夺王莽辞让的心意,只论功奖赏孔光等人吧。”王莽这才肯起床。二月丙辰日,太皇太后下诏:“委任太傅、博山侯孔光为太师,车骑将军、安阳侯王舜为太保,每人增加食邑民户至万户。委任左将军、光禄勋甄丰为少傅,封广阳侯。上述三人都各自授予四辅的职务。将侍中、奉车都尉甄邯封为承阳侯。”四人受到封赏后,王莽还没有起来上朝处理政务。群臣又上书说:“尽管王莽克己辞让,但是朝廷对于应该予以表彰的大臣,还是应当及时进行封赏,以显示重视功臣,不要让百官和百姓失望!”因此太皇太后下诏:“委任大司马、新都侯王莽为太傅,负责四辅事务,称‘安汉公’,增加食邑民户至二万八千户。”王莽因此惊恐,不得已起床上朝处理政务,接受了太傅、安汉公的封号,但是谢绝了增加的食邑民户,他说:“我愿意等到百姓家家自足,之后才能够接受奖赏。”群臣又力争,太后下诏说:“安汉公自己希望等到百姓每家每户都自足之后才接受奖赏,所以尊重安汉公的意见,不过要让俸禄及赏赐都增加一倍。等到百姓每家每户自足时,大司徒、大司空再行上报。”王莽还是推辞不接受,而提议奖励赏赐宗室和群臣。因此,将已故东平王刘云的太子刘开明立为东平王;又将已故东平思王的孙子刘成都立为中山王,奉侍中山孝王的后代;将汉宣帝的曾孙刘信等三十六人全部封为列侯;又赐予太仆王恽等二十五人关内侯的爵位;又命令诸侯王公、列侯、关内侯,只要是没有儿子,但是有孙子或者同母兄弟的儿子的,都可以作为子嗣;皇族近亲支系的子孙后代,因为犯罪而被从宗室谱籍开除的,恢复之前的身份;全国官秩为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年纪大而退休的,将原俸禄分为三份,一份给他,直至死亡。下至平民百姓、鳏夫寡妇,全都给予恩惠照顾政策,没有不施行的。

莽既媚 说吏民,又欲专断。知太后老,厌政,乃风公卿奏言:“往者吏以功次迁至二千石,州部所举茂材异等吏,率多不称,宜皆见安汉公。又,太后春秋高,不宜亲省小事。”令太后下诏曰:“自今以来,唯封爵乃以闻,他事安汉公、四辅平决。州牧、二千石及茂材吏初除奏事者,辄引入,至近署对安汉公,考故官,问新职,以知其称否。”于是莽人人延问,密致恩意,厚加赠送。其不合指,显奏免之,权与人主侔矣。

置羲和官,秩二千石。

夏五月丁巳朔,日有食之。大赦天下。公卿以下举敦厚能直言者各一人。

王莽既讨好官吏百姓,又想要独断专行。他清楚太皇太后年老了,厌恶政事,就暗示公卿上奏说:“以往按照官吏的功劳及资历,依照顺序逐级提升到二千石,各州部刺史所举荐的茂材、异能等被任命官职的,大多不称职,应当让他们全去拜见安汉公。另外,太皇太后年纪大了,不适宜再亲自过问这些小事。”让太后下诏说:“从今往后,只有封爵的事才向我禀告,其他事宜由安汉公以及四辅裁断处理。州牧、二千石和茂材出身的官吏等新任官职者有事上奏的,就直接引到官署去见安汉公,由安汉公考察官吏过去的政绩,询问到任后想要如何施政,以得知他们能否胜任。”于是王莽对每个官员都亲切接见询问,暗中示以恩意,还赠送十分丰厚的礼品。对于那些不遵从他旨意的人,就公开奏报,进而免职。王莽的权力几乎和皇帝一样了。

设置羲和官,官秩为二千石。

夏季五月丁巳朔日,发生了日食。大赦天下。让公卿以下官员推举敦厚和能直言者各一名。

王莽恐帝外家卫氏夺其权,白太后:“前哀帝立,背恩义,自贵外家丁、傅,挠乱国家,几危社稷。今帝以幼年复奉大宗为成帝后,宜明一统之义,以戒前事,为后代法。”六月,遣甄丰奉玺绶,即拜帝母卫姬为中山孝王后。赐帝舅卫宝、宝弟玄爵关内侯。赐帝女弟三人号曰君,皆留中山,不得至京师。

扶风功曹申屠刚以直言对策曰:“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下贤,均权布宠,动顺天地,举措不失。然近则召公不说,远则四国流言。今圣主始免襁褓,即位以来,至亲分离,外戚杜隔,恩不得通。且汉家之制,虽任英贤,犹援姻戚 ,亲疏相错,杜塞间隙,诚所以安宗庙,重社稷也。宜亟遣使者征中山太后,置之别宫,令时朝见。又召冯、卫二族,裁与冗职,使得执戟亲奉宿卫,以抑患祸之端。上安社稷,下全保傅。”莽令太后下诏曰:“刚所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罢归田里。

王莽担心平帝的外戚卫氏会夺取他的权势,因此禀告太后说:“之前哀帝即位,背弃恩义,自己让外戚丁氏、傅氏两家显贵,扰乱了国家,几乎危及江山。现在皇帝年纪很小,又承奉大宗而成为成帝后人,应当明确正统相承只可以一心立足大宗的道理,以提防再次发生之前的事情,被后代所效法。”六月,派甄丰手捧玺印、绶带,当即拜平帝的母亲卫姬为中山孝王后。赐给平帝舅父卫宝、卫宝的弟弟卫玄关内侯的爵位。赐给平帝三个妹妹的尊号为君,命令他们全都留居在中山国,不允许到京都来。

扶风功曹申屠刚,凭借“直言”身份,在朝廷举行策问的时候回答说:“我听闻周成王年小,周公辅政,能够听取直言,礼贤下士,平衡权力,恩宠广布,所为全都顺应天地之心,举措没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近处的召公不高兴,远处的四国都流传谣言。现在圣主刚离襁褓,即位以来,就和至亲分离,和外戚断绝来往,使恩情不能通达。况且汉家制度,尽管任用英杰贤士,还是要引进外戚,让亲疏交错并用,堵塞间隙,这实在是为了使宗庙安定,以国家为重。因此应当尽快派使者征召中山太后到京师来,安排在其他宫殿,让她可以按时入朝相见。再召集冯氏、卫氏两家亲属,仅安排给他们清闲的官职,使他们可以亲执武器,担任宿卫,以抑制灾祸的开端。上可以让国家安定,下可以保全四辅。”王莽让太皇太后下诏说:“申屠刚的话,违背常道,没有根据地胡乱陈说,背弃大义!”免去他的官职,遣回家乡。

丙午,封鲁顷公之八世孙公子宽为褒鲁侯,奉周公祀;封褒成君孔霸曾孙均为褒成侯,奉孔子祀。

诏:“天下女徒已论,归家,出雇山钱,月三百;复贞妇,乡一人;大司农部丞十三人,人部一州,劝农桑 。”

秋九月,赦天下徒。

丙午日,将鲁顷公的八世孙公子宽封为褒鲁侯,承奉周公的祭祀;将褒成君孔霸的曾孙孔均封为褒成侯,承奉孔子的祭祀。

太皇太后颁布诏书:“天下凡是已经判定徒刑的女囚犯,全都释放回家,但是每月必须缴纳三百钱的雇山钱,由官府雇人砍伐树木;每乡确定一名贞节女子,免去她家的赋税徭役;大司农部丞为十三人,每州一人,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

秋季九月,赦免天下囚犯。

二年(壬戌,公元2年)

春,黄支国献犀牛。黄支在南海中,去京师三万里。王莽欲耀威德,故厚遗其王,令遣使贡献。

越嶲郡上黄龙游江中。太师光、大司徒宫等咸称“莽功德比周公,宜告祠宗庙。”大司农孙宝曰:“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今风雨未时,百姓不足,每有一事,群臣同声,得无非其美者?”时大臣皆失色。甄邯即时承制罢议者。会宝遣吏迎母,母道病,留弟家,独遣妻子。司直陈崇劾奏宝,事下三公即讯。宝对曰:“年七十,悖眊 ,恩衰共养,营妻子,如章。”宝坐免,终于家。

帝更名衎。

三月癸酉,大司空王崇谢病免,以避王莽。

二年(壬戌,公元2年)

春季,黄支国进献犀牛。黄支国位于南海,距离京师三万里。王莽想要显耀他的声望和盛德,所以先给黄支国王赠送了十分丰厚的礼物,让国王派使节到长安进献。

越嶲郡官员奏报,发现长江中有黄龙游动。太师孔光、大司徒马宫等都赞颂说:“王莽的功德可与周公相比,应当将他的功德祭告宗庙。”大司农孙宝说:“周公是至高无上的圣人,召公是高尚的贤人,这两人尚且还有互相不满意的地方,这种情况已经被写在儒学经典里,但是并没有对两人的形象有所损害。现在风雨不依时节,百姓衣食不足,但是每遇到一件事,群臣都众口一词地称赞,难道就没有不称赞的人吗?”当时大臣们都变了脸色。甄邯立即宣布奉旨停止议论。这时正遇上孙宝派下属去迎接母亲,母亲在途中患病,就留居在孙宝弟弟的家里,只让孙宝的妻儿赶至长安。司直陈崇上奏弹劾孙宝,此案交给三公立刻讯问。孙宝回答说:“我已经七十岁了,老迈糊涂,供养母亲的恩义衰退,只知道照顾妻儿,就像奏章所说的。”孙宝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死于家中。

平帝改名为刘衎。

三月癸酉日,大司空王崇称病请求辞职,以躲避王莽。

夏四月丁酉,左将军甄丰为大司空,右将军孙建为左将军,光禄勋甄邯为右将军。

立代孝王玄孙之子如意为广宗王,江都易王孙盱台侯宫为广川王,广川惠王曾孙伦为广德王。绍封汉兴以来大功臣之后周共等皆为列侯及关内侯,凡百一十七人。

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流亡。王莽白太后,宜衣缯练,颇损膳,以示天下。莽因上书愿出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付大司农助给贫民。于是公卿皆慕效焉,凡献田宅者二百三十人,以口赋贫民。又起五里于长安城中,宅二百区,以居贫民。莽帅群臣奏太后,言:“幸赖陛下德泽,间者风雨时,甘露降,神芝生,蓂荚、朱草、嘉禾,休征 同时并至。愿陛下遵帝王之常服,复太官之法膳,使臣子各得尽欢心,备共养!”莽又令太后下诏,不许。每有水旱,莽辄素食。左右以白太后,太后遣使者诏莽曰:“闻公菜食,忧民深矣。今秋幸孰,公以时食肉,爱身为国!”

夏季四月丁酉日,委任左将军甄丰为大司空,右将军孙建为左将军,光禄勋甄邯为右将军。

将代孝王玄孙的儿子刘如意立为广宗王,江都易王的孙子、盱台侯刘宫立为广川王,广川惠王的曾孙刘伦立为广德王。继封汉朝兴起以来重大功臣的后人周共等人为列侯及关内侯,共计一百一十七人。

郡国发生了大的旱灾、蝗灾,青州尤为严重,百姓奔逃流亡。王莽禀告太皇太后:应当改穿没有花纹的丝帛衣服,多多节俭御用饮食,以对天下表示克己节约。王莽借机上书,愿意捐出一百万钱,献出田地三十顷,交给大司农来救助贫民。因此公卿大臣全都敬仰并且仿效,一共有二百三十人捐出田宅,将这些田宅依照人数分配给贫民。还在长安城中建了五个里,盖二百所民宅,用来安置贫民居住。之后王莽带领群臣奏报太皇太后说:“有幸依赖陛下盛大德行的恩泽,近期以来,风调雨顺,甘露降临,灵芝生长,蓂荚、朱草、嘉禾等各种美好祥瑞的征兆,同时到来。希望陛下依旧能够遵从规定身穿帝王正常的服饰,恢复太官的日常膳食。让臣子各自能够尽力让皇上有和乐之心,细心周到地供奉陛下!”王莽还让太皇太后下诏,表示不批准。每当遇到水旱灾害,王莽就吃素。身边侍臣把这个情况报告给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让使者诏令王莽说:“听闻安汉公只吃素,实在是忧民至深。今年秋天幸将庄稼丰收,还望安汉公及时吃肉,为国家爱惜自己的身体!”

六月,陨石于钜鹿二。

光禄大夫楚国龚胜、太中大夫琅邪邴汉以王莽专政,皆乞骸骨。莽令太后策诏之曰:“朕愍以官职之事烦大夫,大夫其修身守道,以终高年。”皆加优礼而遣之。

梅福知王莽必篡汉祚,一朝弃妻子去,不知所之。其后,人有见福于会稽者,变姓名为吴市门卒云。

秋九月戊申晦,日有食之,赦天下徒。

遣执金吾候陈茂谕说江湖贼成重等二百余人皆自出,送家在所收事。重徙云阳,赐公田宅。

王莽欲悦太后以威德至盛,异于前,乃风单于令遣王昭君女须卜居次云入侍太后,所以赏赐之甚厚。

六月,有两颗陨石在钜鹿坠落。

光禄大夫楚国人龚胜、太中大夫琅邪人邴汉因为王莽专权,全都恳请辞职。王莽让太后下策书诏令他们说:“因官职上的事情劳烦两位大夫,朕很同情,你们就好好休息,修养身心,严守正道,颐养天年吧。”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而遣送回乡。

梅福清楚王莽一定会篡夺汉朝政权,有一天,突然抛弃妻儿离开,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有人在会稽见到了他,他已经更改姓名,成为吴城市场的守门卒了。

秋季九月戊申晦日,发生了日食。赦免天下囚徒。

派执金吾候陈茂规劝江湖盗匪成重等二百多人全都出来自首,将他们各自送回家乡,给当地官府提供劳役。成重则迁徙到云阳,赏赐他公田以及房宅。

王莽想表现太皇太后的声威及恩德已经达到至盛,与以前不同,从而讨好太皇太后,于是讽示单于,让单于派王昭君的女儿须卜居次云到长安服侍太后,因此给予单于的奖赏十分丰厚。

车师后王国有新道通玉门关,往来差近,戊己校尉徐普欲开之。车师后王姑句以当道供给使者,心不便也。普欲分明其界,然后奏之,召姑句使证之,不肯,系之。其妻股紫陬谓姑句曰:“前车师前王为都护司马所杀,今久系必死,不如降匈奴!”即驰突出高昌壁,入匈奴。又去胡来王唐兜与赤水羌数相寇,不胜,告急都护,都护但钦不以时救助。唐兜困急,怨钦,东守玉门关,玉门关不内,即将妻子、人民千余人亡降匈奴。单于受置左谷蠡地,遣使上书言状,曰:“臣谨已受。”诏遣中郎将韩隆等使匈奴,责让单于;单于叩头谢罪,执二虏还付使者。诏使中郎将王萌待于西域恶都奴界上。单于遣使送,因请其罪。使者以闻,莽不听,诏会西域诸国王,陈军斩姑句、唐兜以示之。乃造设四条,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遣中郎将王骏、王昌、副校尉甄阜、王寻使匈奴,班四条与单于,杂函封,付单于,令奉行;因收故宣帝所为约束封函还。时莽奏令中国不得有二名,因使使者以风单于,宜上书慕化 ,为一名,汉必加厚赏。单于从之,上书言:“幸得备藩臣,窃乐太平圣制,臣故名囊知牙斯,今谨更名曰知。”莽大说,白太后,遣使者答谕,厚赏赐焉。

车师后王国有一条新路通向玉门关,往来交通比起之前的道路要近,戊己校尉徐普想要开通它。车师后王姑句因为车师后王国正巧就在新道上,如果新道开通,汉朝派到西域的使者的中途供给就会由他们承担,心里觉得不便。徐普想要勘测新路的路线分界,之后上报朝廷,就召见姑句,让他对新路的线路予以证实,姑句不肯,徐普就将姑句关了起来。姑句的妻子股紫陬对姑句说:“之前车师前王被都护司马杀了,如今你被囚禁这么长时间,一定难逃一死,倒不如投降匈奴!”姑句等人就骑马突破包围,冲出高昌城,逃到匈奴。除此之外,去胡来王唐兜和赤水羌数次互相攻击,这次唐兜战败,求助于西域都护,都护但钦没能及时救援。唐兜被困危急,怨恨但钦没有施以援手,因此想向东拒守玉门关,玉门关守将没有让他入关,于是他就带着妻儿、百姓一千余人逃亡匈奴而投降。单于接纳了姑句及唐兜,将他们安置在左谷蠡王所住的地方,同时派遣使者到长安上书,说明情况,说:“我已经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太皇太后颁布诏书派中郎将韩隆等到匈奴出使,指责单于;单于叩头谢罪,抓捕了姑句和唐兜,交给使者。太皇太后颁布诏书派中郎将王萌在西域恶都奴边境上等候接收两个俘虏。单于派使者护送汉使押送俘虏,借机请求汉朝宽恕两王的叛离之罪。汉使返回长安,将单于的想法上报朝廷,王莽不听,下令将西域各国国王召集到长安来,陈列军队,当众将姑句、唐兜处死示众。又定下四条规定:逃亡到匈奴的中国人,逃亡到匈奴的乌孙国人,投降匈奴的西域各国佩带汉朝印信绶带的人,投降匈奴的乌桓人,匈奴全都不许接纳。派遣中郎将王骏、王昌、副校尉甄阜、王寻到匈奴出使,颁布四条规定给单于,将四条文件和玺书同函封好,交给单于,要求他执行;并就此将之前宣帝制定的用来约束匈奴的诏令封函收回。这个时候王莽上奏,请求命令中国人不许取两个字的名字。因而让使者讽示单于应当上书表达对中国风俗的仰慕,要改为一个字的名字,汉朝一定赐予丰厚的奖赏。单于听从了,因此上书说:“我有幸能成为中国的藩国臣属,私下对太平圣制十分倾慕,我原名襄知牙斯,如今谨改名为‘知’。”王莽十分高兴,奏报太皇太后,派使者去匈奴那里表达谢意,赐给单于丰厚的奖赏。

莽欲以女配帝为皇后以固其权,奏言:“皇帝即位三年,长秋宫 未建,掖庭媵 未充。乃者国家之难,本从无嗣,配取不正,请考论《五经》,定取后礼,正十二女之义,以广继嗣,博采二王后及周公、孔子世、列侯在长安者适子女。”事下有司,上众女名,王氏女多在选中者。莽恐其与己女争,即上言:“身无德,子材下,不宜与众女并采。”太后以为至诚,乃下诏曰:“王氏女,朕之外家,其勿采。”庶民、诸生、郎吏以上守阙上书者日千余人。公卿大夫或诣廷中,或伏省户下,咸言:“安汉公盛勋堂堂若此,今当立后,独奈何废公女,天下安所归命!愿得公女为天下母!”莽遣长史以下分部晓止公卿及诸生,而上书者愈甚。太后不得已,听公卿采莽女。莽复自白:“宜博选众女。”公卿争曰:“不宜采诸女以二正统。”莽乃白:“愿见女。”

王莽想将女儿嫁给平帝做皇后,以此巩固自己的权力,因此上奏说:“陛下即位已经三年,还没有册立皇后,后宫妃嫔也大多空缺。之前国家的灾难,原本是由没有继承人、妃嫔来路不正所导致的,请考查究论儒学五经的相关记载,制定聘娶皇后的礼节,正式决定天子迎娶十二个女子的准则,以广求继承人,广泛地在殷、周天子的后代以及周公、孔子的后代、在长安的列侯家里选取合适的女子。”太皇太后把这件事交给主管官员处理,主管官员呈递众女的名单,王氏家族的女子有很多被选中。王莽担心王氏其他家的女儿会和自己的女儿争做皇后,因此上书说:“我自身没有高尚的德行,女儿的资才又是下等,她不适合和众女子一同被挑选。”太皇太后还以为他是实心实意谦虚,就下诏说:“王氏家族的女子,是我的娘家人,就不用参加挑选了。”平民、诸生、郎吏以及以上官员,守在皇宫门口上书的,每天都有一千多人。公卿大夫,有的到廷中去,有的伏在省户下,都说:“安汉公的盛大功勋,如此高显辉煌,如今应该将他的女儿立为皇后,为何单独除去安汉公的女儿,天下人要将期望放在哪一位身上呢!我们希望可以让安汉公的女儿成为天下之母!”王莽派长史以下官吏,分别部署去劝阻公卿及诸生的请愿,但是上书请愿的人反倒愈来愈多。太皇太后没有办法,就听从公卿的提议,选择王莽的女儿做皇后。王莽又为自己辩白说:“应当广选众女。”公卿争着说:“不应该挑选其他女子而出现两个正统。”王莽就说:“愿意让我的女儿出见。” M0U7ScP9U3KjZZdZItQPeKNVeSxbnbieHNbKPD2A8Y4UcD2ANJu9Bqd+cdxHCoc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