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资治通鉴》是华夏先哲给我们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最为辉煌的一部,它是先人智慧的结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资治通鉴》的本意,也是司马光深感“历代史繁重,学者不能综,况于人主”的杰作。

在这独具匠心的巨著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发展的血脉,看到历史发展的趋势,了解治内攘外的权谋。该书问世后一直被推崇为中国史学的巨篇,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学子都熟读此书。元世祖忽必烈重视《资治通鉴》,请儒士讲解其中的治国之道;设立蒙古国子学,用蒙古语译写的《通鉴节要》作为教材。明太祖朱元璋推崇《资治通鉴》,每日早晨进行研读,习闻明知古代帝王之道,身体力行《通鉴》原则。清圣祖康熙迷恋《资治通鉴》,经常翻阅,说《通鉴》事关前代得失,甚有裨于治道。伟人毛泽东对《资治通鉴》的反复阅读圈点竟达十七遍之多,这也是他最喜欢阅读的书籍之一。

然而,历史永远会带有自己时代的印记,《资治通鉴》也不例外。为君王鉴史的初衷表现于诸多方面,例如主脉强调帝王沿革而轻视经济。从该书语言上讲,很多人初阅此宏卷时感到枯燥如同嚼蜡,远非《史记》《汉书》那样,读起来能得到文学享受。然而这些都丝毫不能撼动《资治通鉴》在整个古代史学中的地位。正如《四库全书》中评价的那样,《资治通鉴》“网罗宏富,体大精深,为前古所未有”。

为充分体现这部巨著的独特风貌,我们将大段的原文间隔翻译,使文白对照更加清晰可见,并配以中国古代的优秀版画作为插图,用具有直观具象的方式以图释文,力图体现古书风貌。

为读者拨开历史厚重而浓密的云雾,从我们的先贤那里学得处事之道、治世之理,是我们编撰本书的初衷。展读这部《资治通鉴》,绵延不绝的历史经验,令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叹先贤的用心良苦。

我们由衷地希望,当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本书时,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出的古代文化的辉煌;但更重要的是,学会从祖先的智慧中吸取养分,为自己所用。这才是近千年以前的司马光倾心主编《资治通鉴》和近千年以后的我们重新编辑《资治通鉴》的价值所在。 BimhGzGqwJoR2F2EXsnpxZ8AVhzbH/nRMGJFi+i1gW5KDcbJdaXCbTX65MFUPRj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