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章
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因祸得福

就在李格非不幸成为元祐党人的“党羽”,赫然名列“元祐党人碑”的时候,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可是站对了地方,紧紧地团结在蔡京的周围,平步青云,硬是踩在元祐党人的肩膀上步步高升了,一直做到了宰相的位置。他跟在蔡京后面,不遗余力地排斥元祐党人,是确定元祐党人名单的“赫赫功臣”。事实上,赵挺之自己当初步入仕途,也是由元祐党人推荐的,他自己还曾被当作元祐宰相刘挚的党羽。可是这个时候,他却改弦易辙,站到了元祐党的对立面。

李清照哪里想得到,她还沉浸在新婚的幸福甜蜜中,自己的父亲就在公公等人的一手导演下,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境地。

别看李清照是深闺中的一个弱女子,可到了关键时刻,她哪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啊?更何况,这次遭难的还是自己亲爱的父亲。按道理,做儿媳妇的是无权对公公指手画脚的,而且这位公公还是权势滔天的朝廷重臣。可别的女人不敢做的事,李清照她偏就敢做。虽然那个时代没有机会让她站到朝廷上慷慨陈词,她却斗胆向公公赵挺之献诗一首。诗的全文已经散失了,估计胆子太大,也没人敢给她保留,只留下一句“炙手可热心可寒”。

这无异于指着公公的鼻子骂:别看你权势滔天,其实是个冷血动物啊!试想哪个公公看到儿媳妇这样在太岁头上动土,会喜欢啊?

李清照在给公公的另外一首诗里,还写过一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何况人间父子情”!李清照也是真的急了,你去给没有感情的人讲感情,那不是病急乱投医吗?赵挺之是何许人?会因为你一把眼泪一句怒骂就回心转意,做个好人?赵挺之在北宋可算得上是“臭名远扬”,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可以证明当时的正人君子,大多数都是不屑与赵挺之为伍的。

这个故事,说的也是苏轼的一位至交好友——号称“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他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说来也巧,这么刚正不阿的人,偏偏和赵挺之是连襟。陈师道是个清官,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型。据说有一次他因为要参加一次隆重的祭祀活动,不穿保暖的厚皮衣根本抵御不了那地方的寒冷,可他家里穷得连买件皮衣的钱都没有,他的妻子只好去找妹妹——当时“炙手可热”的赵挺之的夫人借了件皮衣。皮衣拿回来,陈师道一看,这么贵重的皮衣,自家是买不起的,就问妻子:“皮衣哪里来的?”妻子老老实实说是跟妹夫赵挺之借的。陈师道一听,犟驴子脾气犯了,硬是不肯穿,“遂以寒疾死”,受了风寒,给活活“冻”死了!这可真是不受嗟来之食、不饮盗泉之水的楷模!

这个故事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赵挺之在当时的名气,那可是相当的“臭”!这样的人,凭儿媳妇一首诗,就能放过他的政敌,放过他巴结权贵、步步高升的机会?只能说李清照也太天真了!

除了残酷、冷血的政治斗争之外,另外还有一点隐情。虽然李清照和赵明诚这门亲事是父母之命,双方家庭都首肯了的。可当时还没有蔡京当权、罢黜元祐党人这码子事,谁知道政治这东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啊?再说还有家庭隐情。虽说家丑不可外扬,但不难猜想:这小儿媳妇过门有些日子了,可传宗接代的事还没一点儿动静。这可是件大事,从法律上来看,“无子”一条就足可休妻;从道德上来看,也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清照没有为赵家传递香火,做公公的心里难道就没有想法?恐怕未必。尽管他不见得就明说让小儿子休了李清照——人家毕竟是如胶似漆的恩爱夫妻。但要说他有多喜欢这个儿媳妇恐怕就未必了。说不定,他还想利用这次罢黜元祐党人的机会,给小儿子敲敲警钟,让他别也站错了队呢。

不过,赵挺之的如意算盘只打对了一半——在这次党争中,李格非是丢了官,被打回了原籍,李清照情辞恳切的诗救不了父亲的乌纱帽。但是他没能棒打鸳鸯散:小儿子赵明诚并没有因为李清照的家庭惨遭横祸,就抛弃结发妻子。可能最让赵挺之生气的还是:赵明诚非但没有休妻,立场坚定地站在自己一边,反而还是苏轼这一派“党人”的忠实“粉丝”。

赵明诚跟他父亲不一样,赵挺之是把官场上的进退看得比命还重要,可他儿子却是一个爱好文义、孜孜求学的人。赵明诚特别崇拜苏轼、黄庭坚他们的诗文,只要是他们的作品,哪怕只有残篇断句,他都要当成宝贝,赶紧收集、郑重其事地保存起来。道不同不相与谋,连父子也是一样。就因为这些缘故,赵明诚跟他的父亲在价值观上背道而驰了。赵挺之非但不见得喜欢小儿媳妇,连小儿子也不见得喜欢到哪里去!凭这种不尴不尬的父子关系、翁媳关系,李清照一句“何况人间父子情”,哪里能打得动铁石心肠的赵挺之呢?

可惜的是,政治斗争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场斗争你站对了地方,不见得就永远能站对地方。赵挺之攀上蔡京,红火了一把,可也是好景不长,也怪他自己升得太快,蔡京哪里是容人之人啊?赵挺之一琢磨,虽然自己升得快,论权势根基和蔡京也还差一大截,说不定还会引起蔡京的嫉恨。这么一想,不由得打个冷战,权衡了一番后,赵挺之主动辞去才坐了几个月的宰相的位子。

不过,宰相的位子是辞了,却不是真正心甘情愿就此退休、归隐田园。此后赵挺之跟蔡京就撕破了脸皮,公然成了对头,还经常在皇帝面前说蔡京的坏话。蔡京确实也是作恶多端,朝廷里看他不顺眼的人多了去了。《水浒传》里就提到过北宋四大奸臣,号称“四贼”:高俅、蔡京、杨戬、童贯。当然,这是小说家言。还有一个更加“历史”的说法:北宋有六大奸臣,天下人叫他们为“六贼”: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而蔡京呢,是“六贼之首”,仗着徽宗的宠幸,不但唆使皇帝好好享受“天下之奉”,极尽奢侈之能事,还迎合徽宗好享乐的脾气,大兴什么“花石纲之役”,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搞得朝廷上下民怨沸腾。《宋史》的《奸臣传》对蔡京可是毫不吝啬,给他一家子都留了很大的篇幅。

这回赵挺之算是选对了时机,因为恨蔡京的人不止他一个。不管是出于个人恩怨,还是出于对国家对百姓的担忧,反正大家联合起来,一同造反。太学生陈东甚至给皇帝上书,陈述了蔡京恶贯满盈的十四件大事,这回事情闹得太大,连一向对蔡京言听计从的宋徽宗也觉得蔡京实在太过嚣张、目无君长了,于是下诏罢黜了蔡京,重新任用赵挺之为宰相。蔡京当政时的一切伤天害理的事,也因为政治斗争的需要,得到了稍微的修正。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崇宁五年的摧毁元祐党人碑,大赦天下。

但是,赵挺之的翻身大解放并没给李清照一家带来好运。虽然大赦天下了,像李清照的老师晁补之、师叔张耒等,一批批都获得了平反,元祐党人有的追复原官,有的赠官,可这些好事竟然都没李格非的份儿!这两亲家的结怨之深可想而知。

不过,赵挺之也没得意几天。蔡京岂是吃素的,吃了哑巴亏岂能善罢甘休?他在朝廷里的党羽根基深厚得很,瞅着赵挺之在台上那个张狂样,蔡京心里恨啊!很快,蔡京就找着了把柄,把赵挺之等人一锅端了。再加上宋徽宗虽然一时意气,罢免了蔡京,可是没了这个惯于见风使舵、左右逢源的幸臣,他还真觉得生活里少了点什么。于是,没过多久,蔡京重新当上了他的宰相,并且越发气焰嚣张。

赵挺之哪里是老奸巨猾的蔡京的对手!罢相五天后,竟然一命归西,而且据说死得还很凄凉。宋徽宗算是有点良心,以国礼安葬了这位已故宰相。但是据说皇帝御驾抵达赵府的时候,赵挺之夫人郭氏向徽宗请求了三件事,其中一件就是请皇帝恩赐的谥号里面带一个“正”字,因为赵挺之的字是“正夫”。其他两件事宋徽宗都一口答应了,唯独赐谥号这事儿,皇帝只答复了一句:以后再说吧。徽宗的习惯,凡是“以后再说”就等于这件事没戏了。所以后来颁布的赐赵挺之的谥号是“清宪”,硬是没那个“正”字。莫非宋徽宗也窃以为,赵挺之着实当不得一个“正”字?

再说赵挺之的死敌,蔡京这回是典型的小人得志,对死人都不放过,竟然将赵挺之的所有亲朋故旧一竿子撸到底,抄家的抄家,罢官的罢官,还对宋徽宗翻起了旧账,说赵挺之原来也是元祐宰相刘挚推荐的,所以他才竭力包庇元祐奸党。可怜赵挺之在打击元祐党人时不遗余力,还大义灭亲地将自己的亲家李格非也毫不留情地打回了原籍,可没料到自己身后也成了元祐死党。这下可好,昏庸的宋徽宗对蔡京言听计从,追回了赵挺之的所有封号,而赵挺之一家自然也没好果子吃。赵明诚兄弟三人因为一方面要为父亲守孝,一方面也因为成了蔡京的眼中钉肉中刺,官是肯定当不成了,于是纷纷下了岗,回老家歇着去了。赵明诚夫妻俩这一歇,就是十余年。

刚刚经历了娘家的大难,接着又是夫家的大难,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连遭受了这么多、这么大的变故,如果是一个普通弱女子早就该怨天尤人,被生活的残酷给击垮了。可李清照,硬是在这风雨中坚强地站了起来,成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风雨飘摇的家庭中的铿锵玫瑰。她的坚强、她的淡泊名利、她的才华和智慧,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成了连连遭受重创的丈夫心中最大的安慰。赵明诚仕途中十年低谷期,反而成了这对神仙眷侣最幸福、最悠然的十年。真可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李清照有篇文章《金石录后序》,说起他们夫妻俩在老家山东青州隐居的日子里,远离了政治上你死我活、尔虞我诈的争斗,是过着怎样连神仙都艳羡的美好日子。有了这大把的闲暇时光,夫妻俩更是尽一切可能到处搜罗书画古玩。每天晚上吃完了饭,坐在书房里,悠闲地煮上一壶茶,指着书柜里堆积如山的书籍文献,说起某件事应该记载在哪本书的哪一卷的哪一页的哪一行,夫妻俩拿这个来打赌,说对了的可以先喝茶,说错了就对不起,一边看着去!李清照聪明啊,记性特别好,所以她赢的时候总是比赵明诚多。不过每次李清照说中了,“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举着茶杯开心得哈哈大笑,常常不小心笑得茶水都泼洒在衣服上,反倒什么也没喝到,而茶香早已溢满了整个书房。按李清照的说法,是“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而且李清照那些好酒好色、充满小资情调的词章,有不少是在这个时候新鲜出炉的。

赌书、泼茶,这样充满情趣的夫妻生活,不仅是延续李清照一生的温馨回忆,也成了后代文人的浪漫憧憬。号称清代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就曾在词中引用过这个典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赌书消得泼茶香”,纳兰性德正是用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妻的典故,来抒发自己婚姻生活的幸福与满足,以及妻子离世后留给自己的无限凄凉与悲伤。

隐居的十年,也是李清照夫妻俩事业上大丰收的十年。赵明诚的巨著《金石录》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纂集的。李清照写的《金石录后序》中有段这样的文字:“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这是说,他们在搜集古籍书画的过程中,凡是看到书史百家版本比较好的就赶紧买下来,作为备份副本保存。因此家传《周易》《左传》是版本收藏最完备的。两人住的地方,桌子上、床上都摆满了经史子集,那个开心啊,光是看看都心满意足了,这种快乐,是欣赏歌舞、蓄养宠物等娱乐、游戏都比不上的。

这段隐居的日子,持续了十年,而这十年,虽然生活上处于低谷,精神上却是那么高贵、充实,是李清照婚姻生活中最幸福、最满足的十年。赵明诚为李清照31岁画像题词也就在这十年当中。做丈夫的在这个时候,才不但有闲情开始欣赏才女妻子那些清丽词句带给自己的温暖,更切切实实体会到了,得到一位事业上的“同志”,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所以赵明诚题词的最后两句才真正吐露了他的心声:“归去来兮,真堪偕隐!”归去来兮,是引用了隐逸诗人陶渊明的原句,夫妻俩这时最仰慕的就是陶渊明的人品和文品: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不卑躬屈膝侍奉权贵。他们给自己的书房取名叫“归来堂”,也暗含了这种不随波逐流的愿望,一代才子赵明诚甘愿带着一位同样超凡脱俗的才女妻子,一起归隐田园,做一对优游于山林中的神仙眷侣,从此远离世俗的纷争……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陶渊明的名作《归去来兮辞》当中就有这么一个句子“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就是说房子小得只能勉强把膝盖挤进去,当然这是很夸张的比方。陶渊明用这句话来说明自己辞官归隐后,不再介意世俗的功名利禄,看着自己住的小小一间陋室,也觉得心安理得、随遇而安了。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妻可是陶渊明的铁杆粉丝,不仅把他们的书房命名为“归来堂”,就连李清照自己,也觉得这种隐居的生活,正是她非常珍惜的世外桃源。

李清照的词有一个最大特点,那就是善于用很平常甚至很家常的话,来抒发生活中很细腻很微妙的感情。她不大像周邦彦、辛弃疾那些大词人一样,在词里面拼命“掉书袋”,来显示自己多么多么的博学。可是,不常常“掉书袋”的李清照,却挺喜欢用与陶渊明有关的典故。比如说她经常在词里用一个典故:“东篱”,就很显然是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表达她对陶渊明那种逍遥自在、超凡脱俗的境界的向往。“易安居士”这个号,体现的大概就是李清照追求的采菊东篱、悠然自得的人生理想吧。

李清照自己有句话,总结这段十年“归隐生活”中的心情:“甘心老是乡矣”,意思是,我多么希望这样的日子能够一直持续到老啊!这大概就是浪漫的李清照渴望的“最浪漫的事”了吧: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那么,渴望着和丈夫一起远离世俗纷争、一起慢慢变老的易安居士,究竟能不能真正实现她的人生理想呢? nVYdoaI7bq4eP7x8gdxML6LFF0PUUBaXnTqDggIIJJbDex/AqzG/fOz1/f9SRjK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