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和平主义

“和平主义”是发展的重要原因

笔者在本书中将中国的发展原因归结为思想与理念、政治与领导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中国经济等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均从三个角度进行阐述,共包括12个因素。思想与理念是指领导人的信念、想法,这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政治与领导人是思想、理念的载体,本书从引导13亿多中国民众前进的政治体制,领导人的手腕、领导力等角度总结了中国经济发展腾飞的原因。在中国社会与中国人这部分则聚焦于中国社会的特殊性、风土人情,以及推动中国经济飞跃发展的中国人。最后的中国经济这部分主要分析了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投资,以及政府对经济的运营管理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这12项内容中,和平主义是首要的因素,它是各要素中最为重要的。

正因为中国贯彻了和平主义,才奠定了中国政治、国民生活、经济发展的基础。安定的局面使中国迎来了令人惊异的发展。现在,中国是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同时与世界各国往来频繁,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也正是因为贯彻了和平主义,中国才在世界上逐渐有了存在感,并引领了经济的发展。

图1 中国经济发展的12项因素细分

深切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的中国人

和平主义是贯穿现代中国所有阶段的思想,深入人心,造就了中国的飞速发展。中国以和平主义为基础,现在又进入了新时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这部分内容包括在第三章里。

中国在近代曾遭受过近邻日本,以及英国等西方列强的侵略。因为日本的侵略,很多中国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如今,在中国各地还能挖出日本军队当年遗留下的化学武器。目睹这些的中国人,应该更能近距离地感受到战争和被侵略的历史。国土曾经沦为殖民地、遭受侵略者掠夺和屠戮的中国人,更能感受到和平的来之不易。

中国国务院2005年12月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中有如下阐述:“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立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此外,中国国务院2011年9月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也进行了如下总结: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遭受战乱和贫困的惨痛经历中,深感和平之珍贵、发展之迫切,深信只有和平才能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只有发展才能实现人民丰衣足食,把为国家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作为对外工作的中心任务。同时,中国积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绝不搞侵略扩张,永远不争霸、不称霸,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的坚定力量。”

根据“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与国际社会共同推进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建设也是中国的核心理念。

日本是进行过侵略的国家,因此不能理解被侵略国的想法,故此还有人能说出否定侵略的荒谬言论。《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所阐述的文字是中国民众最殷切的期望。“和平主义”是支撑中国改革开放,引领中国发展的最大因素。

以和为贵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2013年4月海南省博鳌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时,曾发表了如下一段话。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亚洲和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

习近平主席还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比喻,讲了共同发展的重要性。

“以和为贵”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在5000年历史中孕育而成的精神。在春秋战国等多个历史时期,中国曾饱经战乱,也曾受到北方匈奴的威胁,近代以来又遭受日本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而言,和平之珍贵,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阐述的“永远不争霸、不称霸”,是中国历史代代传承的思想精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思想为中国历代领导人代代传承,成为中国和平主义的基石。

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自己不希望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于别人,与人相处时能自我节制,如此一来就能带来和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中国外交的基础。

习近平主席提到“几千年来,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

坚持“王道”的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曾深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压迫的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主义道路,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真实的想法。

1974年4月10日,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次特别会议上发言中指出,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谋求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选择加强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共同发展的王道。

坚持“王道”,拒绝霸权主义这种思想由毛泽东传承至邓小平,成为中国历代领导人的理念,也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亚洲梦”“亚太梦”“世界梦”的精神内涵。

习近平主席的外交原则,建立在正确的义利观之上(政治上坚持正义、道义,经济上寻求共赢)。中国正在努力与美国构建相互尊重的新型大国关系,致力于两国关系的稳定。

王毅外长在“新起点,新理念,新实践——2013中国与世界”的研讨会上,作了如下发言:

“习主席用三句话归纳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不冲突不对抗是必要前提,相互尊重是基本原则。只有如此,中美才能求同存异,进而聚同化异,实现和谐相处。”

同时,中国将周边外交作为外交的优先方向,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为基础,基于“亲、诚、惠、容”的理念,推进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

上述原则的具体实践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亚投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中亚班列”等项目的推进。

“乐以天下”的中国

孟子不主张实力主义的政治,而是强调“德行正者王,以王道治理乱世”的大道。在《梁惠王》一篇中,孟子在被问及如何处理与邻国的邦交时,提到“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强调“乐以天下”。笔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也是基于“乐以天下”的思想。

习近平主席提到“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事实上,中国从未进行过殖民侵略,而是被殖民侵略。如果说中国没有进行过对外军事扩张,可能有人会以南海问题和钓鱼岛为例进行反驳。这种反驳的不合理性及其背后的欺骗性,将在第二章里进行详细阐述。

1978年10月,为了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而访问日本的邓小平,在日本记者俱乐部发表了以下讲话。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明确地提出反对霸权主义的原则,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永不称霸。不仅现在不会称霸,将来通过四个现代化的建设,成为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也绝不称霸。这是毛主席生前为我们所定的国策,已经明确写入中国的宪法。”

具有崇高理念的“日内瓦”演讲

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是“以正确的义利观”为理念向前发展的。

将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与之后安倍首相在美国国会上的演讲进行对比,就可以看出彼此格调的高下。正因为拥有这样的理念,中国才得以和平发展。

这是美国的特朗普总统也无法做到的崇高演讲。下面摘选了其中的一部分,分享给大家。

在这里,我给大家一个明确的回答。

第一,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中国的《孙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书,但其第一句话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义是慎战、不战。几千年来,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

数百年前,即使中国强盛到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30%的时候,也从未对外侵略扩张。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里,中国频遭侵略和蹂躏之害,饱受战祸和动乱之苦。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民深信,只有和平安宁才能繁荣发展。

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第二,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有句古语叫“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也为全球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虽然中国强调自己坚持“和平主义”,但是跟不相信的人讲这一点,他们是不信的。日本右翼也嘲笑“中国的和平主义”,大多数日本民众也不相信这一点,这是因为背后舆论的操控使得大家不相信。

李白诗云“有如东风射马耳”“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仅仅用语言来主张和平主义,只会是一片虚无。

不过,即使中国不用语言来主张和平主义,也有能证实中国在实践和平主义的实例。

譬如,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中国和海外的交流,习近平主席也提到是靠人民的勤劳和对和平的维护,才有了中国今天的经济发展。

笔者和中国的交流始于1991年,当时的情况会在后文中介绍。笔者到中国时,看到街景,实际和中国人接触,亲身感受到真实中国的呼吸,就理解了中国的和平主义。只有亲身感受到这一点,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才会越来越多。1991年外资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完成额为4388万美元。2015年增长到12.6267亿美元,增长了27.8倍。25年间实际有162亿美元的外资投资。1980年访问中国的外国人仅有53万人次,2016年达到2815万人次,是1980年的53倍。

若不是中国坚持和平主义,这些是不可能做到的。正如《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所写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觉得中国不好的日本人,大多数是没有亲身来过中国,没有亲身体验过真实中国呼吸的人。而大多数外资企业会进行独立调查,才作出投资的决定。不仅调查市场、工厂场地、成本等,还会调查中国发展到了何种水平,从长远的视角理解中国的和平主义,才会进行投资。

如果实际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就能感受到这一点。对不认同中国走的是和平主义道路的人,可以堂堂正正反驳他们:“为何有那么多的外资企业到中国进行投资,那么多外国人到中国呢?”商业是建立在有利可图的基础之上的,这种经济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就是“和平”。

图2 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额的变化

图3 访问中国的外国人人数的变化 6X19BUmhD37pSWoGPCjRlnbG39YqbsPdT2vzUfgvRYmR7FT4D7jdBuhF1TKqLQs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