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

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始于1978年12月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上,邓小平提出了“停止阶级斗争”,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提议。

之后,又提出“国家经济建设三阶段发展的长期目标”“先富论,共同富裕论”,然后进行了“特区建设”和“南方谈话”,促成了中国的改革与开放。

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记载了下述内容。

“中国从自身发展经验中深刻认识到,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把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同学习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结合起来,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绝不会关上,开放水平只会越来越高。”

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开放的理念”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开放”的理念也是建立在“和平主义”的基础之上的。

开放的理念下进行的市场经济即为“和平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在于“信誉”。而信誉的建立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才有意义。

1980年,中国民航的国际航线运营路线仅仅只有14个国家,18条航路。1990年变成了44条航路,2016年则增加到739条航路。

开放的经济是建立在中国与世界双赢的和平发展基础上的。

支撑市场经济的货币、金融也只有在和平的条件下才会稳定。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对“持续维护和平环境”的重视也是很重要的。中国经济的成长建立在人们相信中国的和平主义和开放经济今后也会持续下去的基础上,对未来感到放心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开放”是以中国与世界的和谐、互惠为前提的核心理念。

表1 2016年和中国经济相关的国家

海外旅游也是“和平主义”和“开放”的体现

迄今为止,中国在多个领域都进行了“开放”。在经济方面,从工业到商业、服务业都进行了开放,简化投资手续,下调关税,促进市场开放,设立自贸区,增设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而且也在加紧推行人民币的国际化。

笔者在1991年前后,听中国的朋友讲“对日本人而言,中国是随时可以造访的邻国,但是对中国人而言,日本却是遥远的难以企及的国家”。

当时,对普通的中国人而言,去日本旅游可能只是一个梦想罢了。但是如今,中国人的海外旅游甚至已经成为支撑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

1998年去海外旅游的中国游客总数达到843万人次,2016年这个数字变为1.35亿人次,增长了15倍。据推算中国游客海外旅游的消费额达到了2920亿美元,远远超过美国和德国,居世界第一。图4是以2004年为基准(数字100)显示的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和出境游客人数的对比。近年来,出境游的人数超过了国内旅游的人数。

图4 中国海外游人数和增长率的对比

中国游客的出境游呈现多样化、个性化。“中国公民出国旅行消费市场报告”(北京出版社)的调查显示,在海外旅游的目的方面,希望体验大型游轮出境游排名第一,接下来是家庭游、亲子游。看到带家人一起访问日本的中国游客,对“和平的中国”有所理解的日本人大概也会增多吧。

笔者居住的大阪山野中,甚至连当地居民都不知道的木匠工房,也会有来自中国的游客造访。为了缅怀空海法师,前往高野山的中国人也很多。

在日本的正月里,前往日本古都的某个高山里进行冥思的中国人也多起来了,甚至连宾馆也很难预订上。来自中国的游客人数在增加,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象征着中国的和平主义与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伟大的发明

作为中国核心理念的“改革开放”,笔者认为中国一步一步走来绝非易事。正因为超越了种种困难和艰辛,才有了现在的发展。在中国的改革开放真正开始推进的20世纪90年代,日本有很多知识分子认为,因为意识形态的冲突,中国的改革开放一定会以失败告终。但是,现在看来,那种想法是未能真正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无稽之谈。

中国通过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让世界惊讶的发展,这种模式可谓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没有经过较大的社会震荡,而是通过社会制度的变革实现了经济的大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式的民主也是相通的。

1991年,笔者开始与中国经济发生关联。当时还残留一部分物资配给的票券,大学生毕业工作是分配制,从农村到城市也有很多限制。

笔者曾问过从南开大学教授变身为实业家的世界连锁商业集团的杜厦董事长其中的缘由。杜厦先生是如此回答的:

“1987年我曾率领经济学家考察团访问香港。香港有经济学界的朋友,他们和我的年龄也差不多。那时,我从1987年一直工作到死,所能挣的工资总和仅仅相当于他们一个月的工资。当时我的工资一个月100多元,但是他们的薪水却是一个月数万港元。我继续工作30年,也不过才能挣得3万港元。我付出一生的时间去工作,所得的薪酬仅仅只相当于他们一个月的工资,对这一点,我无论如何无法接受。所以,觉得自己人生的价值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去实现。”

即使再努力,在与大家处于同一社会状况下,个人的努力其实没有太大用处。中国从“努力或不努力一个样”的社会,变成了“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的公平社会。带来这种变化的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没有遭受巨大的社会动荡与混乱就实现了今天的发展,也是因为社会主义主导了市场经济。将发达国家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拿来直接套用在人口庞大的中国是行不通的。美国、日本也曾经历过市场经济的失败。

以“自由主义”为幌子的恣意妄为、暗中操作、德行败坏也是有的,在这种情形下,国家会进行经济干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人口庞大的中国未经动乱实现了经济腾飞,让老百姓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从这个角度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贫富差距和希望

下面想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的贫富差距问题。

如果单纯地考虑问题,“贫富差距”的出现似乎不太好。但是,笔者不这样认为。有一点想强调的是,笔者并不鼓励贫富差距,而且觉得贫富差距尽可能小一点比较好。

笔者在日本发表了很多关于中国的演讲、著作和论文。如果对中国进行正面的肯定,就会有人以“贫富差距问题”进行反驳。笔者是这样回答的:“除了邓小平先生所提的先富论和市场经济这种方法以外,您还有其他办法能够消除贫富差距,实现13亿多人的共同富裕吗?您先讲一下您的方法,然后再批评现今中国的贫富差距吧。”

为了让所有人都很贫穷的中国富裕起来,需要将引领经济发展的马车加大马力,也就是必须让走在前列的人收入增加。如果只是有一点变化,效果甚微。因此,必然会出现贫富差距。但是,走在后列的人看着走在前列的人的背影会产生“我也想如此”的想法。笔者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很多日本人提起中国就会老调重弹地提起“权力斗争”“腐败”“贫富差距”等问题。成熟国家的贫富差距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很多人甚至连这一点都未能理解,就开始批评中国的贫富差距。 6X19BUmhD37pSWoGPCjRlnbG39YqbsPdT2vzUfgvRYmR7FT4D7jdBuhF1TKqLQs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