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论述题

1 运用政治社团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加强基层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研]

答: 社区是国家最基层的政治单元,其成员基本具有相同的背景和相似的利益追求,他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群众性的政治组织,即政治社团。政治社团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

(1)政治社团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作用

通过各自的代表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会议,商讨和决定国家大事;

参加中央及地方党组织、政府或有关部门的政策、决议的研究、决策;

参加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与青年、妇女、工人等利益相关的专门机构的工作与活动;

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2)政治社团的功能

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主要有象征性功能、意识形态性功能、沟通性功能、工具性功能、经济性功能以及政治社会化功能等。

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称表示性功能。政治社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种种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如作为一个中国共青团团员的人具有一种组织身份,据此他就可以获得与此身份有关的权利,如通过团组织向党政机关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参加团组织的政治性活动如政治学习等。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对政治社团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政治社团的规模、发展前途以及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如共产主义在中国具有思想主导地位,共青团也因此而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使得它能为其成员提供具有积极意义的象征性功能,使信仰共产主义的中国青年加入团组织,从而共青团便在中国得以发展壮大,并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较大的作用。

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其成员的意识形态性质的信仰。如中国共青团反映了其成员的共产主义信仰。消费者协会则反映了“消费者主权”或者“消费者至上”的信念。美国由大资本家组成的商会则反映了美国资本家对美国自由企业制度的信念。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能表明了政治社团的这种需要,即政治社团为了促进本组织成员的自身利益或实现某种主张,必须形成自己的理由。美国劳联一产联为了废除禁止组织工会的工作权利法而斗争时,它就打着美国工人的天然权利之类的意识形态旗号,从而使其政治活动具有一种道义上的合理性。

政治社团的沟通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政治官员,为议员或人民代表,为广大公众提供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这一功能对政治社团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政治社团要动员本社团成员,要使议员或政府官员等政府决策者信服其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所能提供的情报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不仅如此,对某些政治社团来说,这还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功能。如我国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上传下达,一方面把本社团成员的想法和利益要求上传给党和国家机关,另一方面又把党和国家机关的政策意图传达给本社团成员。

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非常具体的目标,如美国反战集团被人用来结束美国参加的越南战争,生命权利集团被人用来禁止堕胎等。工具性功能也是政治社团必备的功能,因为政治社团的本质就是为了维护和促进特定社会成员的特定利益要求。

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通过政治社团的活动养成特定的政治人格,并且学习和获得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场所。一方面,其成员通过参加政治社团的活动和社会政治生活,了解政治生活的规则和技能;另一方面,政治社团也以特定的政治价值和政治规范影响其成员,使其养成特定政治人格。在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政治社团构造着不同的政治人格。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养成社会主义政治人格,学会自我管理和管理社会的学校。

(3)政治社团对社会政治生活影响

在社会主义国家,各种政治社团也通过利益表达活动在不同程度上实现本社团成员的利益要求,同时也从各个方面影响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生活。其主要表现包括:

在党、政府与本社团群众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我国,各政治社团如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既向党和政府反映本团体成员的利益要求,使党和政府制定政策、法律时能最大限度地考虑到各利益群体的利益要求,又向本社团成员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法律,使之成为人民群众自觉的行动。这就使党和政府更加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各政治社团通过对党和政府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和政府的廉政建设。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和政府普遍面临着如何为政清廉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政治社团站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上,作为特定社会政治力量,凭借其与党和政府的密切关系,可以通过民主监督,纠正党内不正之风以及政府工作人员滥用权力的腐败现象。

各政治团体通过各种形式的参政议政,对党和国家的政策制定、立法活动有着一定的影响。

政治社团的作用和功能充分体现了基层社区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加强基层社区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

2 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媒介和影响因素。兼论当代中国如何实现政治社会化? [武汉大学2007年研]

相关试题:

(1)论述政治社会化的媒介和影响因素。 [华侨大学2017年研]

(2)政治文化因素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有哪些? [辽宁大学2014年研]

(3)论述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华侨大学2014年研]

(4)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华中师大2016年研;中传2013年研]

答: (1)政治社会化的媒介政治文化是通过特定的媒介传递的,因此政治社会化也是通过这些媒介完成的。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特定的社会组织、机构和团体,都有可能为公民提供政治信息、传递政治文化,成为影响社会成员政治意识的媒介。政治社会化的媒介主要包括:

家庭

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在较长期的家庭环境中,前辈经常把他们对世界、对社会的看法,对政治权威的态度,对政治事件的评价以及他们通常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政治感情传输给后代,引导他们初步学习和了解外部政治生活。

学校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专门结构,是系统化的、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在学校生活中,学生通过接受专门的文化知识和系统的政治教育,形成了对政治生活的初步的规范知识,同时,在与许多同学和老师的相互关系中,初步地体验了社会的政治生活。

特定的政治符号

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中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它们具有直观的反复刺激作用,从而产生特定的政治心理效应和定势。

政治实践

政治实践是客观政治世界达之于人们主观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最重要的桥梁,人们通过政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不断调整自己的政治心理,修正自己的政治认识,提高自己的政治能力,完善自己的政治人格,从而逐步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使人们的政治认识从感性向理性飞跃。

除上述所列主要的政治社会化媒介之外,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起着维持和改变政治文化的作用。

(2)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政治知识、政治价值、政治信念及政治行为模式的获得受着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

利益因素

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政治关系、获得社会政治知识、参加政治生活的原动力。正是在不同的利益要求驱使下,人们才进入政治社会化过程。一切社会成员都是按照不同的利益要求,选择和接受不同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不同的利益要求影响着人们选择不同的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媒介和方式。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利益在社会利益结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它是影响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利益因素。

政治权力因素

政治权力从两个方面影响着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a.政治权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影响着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发生和发展,政治权力促进或阻碍社会成员利益实现的效能,政治权力对社会生活的覆盖程度,政治权力为社会成员进入社会政治生活所提供的实际可能,都影响着政治社会化的发展程度。

b.政治权力本身所推行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对于人们获得政治知识和价值,进入政治生活,具有直接的影响。为了维护其政治统治地位,特定的政治权力总是要创设特定的政治教育机构和特定的政治传播媒介,配备特定的政治教育人员,倡导和灌输特定的政治价值和政治信念。由政治权力推行的政治社会化,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

政治权利因素

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法定资格。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这种政治资格的法定内容、实现方式和实现程度,会影响着政治社会化的范围、方式和程度。政治权利赋予社会成员政治活动和实践的可能空间,也对于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方式产生着重要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a.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政治社会化过程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的提高,会给政治社会化提供较为有利的客观环境和物质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政治社会化的广度和深度。反之,社会经济的落后,则会给政治社会化带来客观上的困难和障碍。

b.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对于政治社会化也具有深刻影响。不同的社会经济活动方式,意味着社会成员实现自己利益的不同方式,意味着社会成员形成利益关系的不同方式,由于利益及其实现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和作用,所以,利益实现方式和利益关系的形成方式,对于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力观和政治权利观,对于社会成员从事和参与政治活动的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发展、传递和变迁的过程,而政治文化又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社会文化对于政治社会化过程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

a.任何社会文化都是民族文化,特定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定势无疑会影响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b.任何社会文化都有其发展的当前内容,因此,社会文化发展特定阶段上的社会价值取向,社会信念和社会行为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程度。

c.在政治共同体成员之间,社会文化水平分布是不平衡的。在社会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域和群体中,政治社会化的广度、深度和速度,都要大于社会文化水平较低的地域和群体。

政治事件

政治事件是政治社会化的催化剂,政治事件会改变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价值取向,会加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政治事件发生和发展,会把国家的命运和政治生活与每个人十分明确而紧密地联系到一起,成为人们学习政治、参与政治生活的加速器。政治事件还会深化政治社会化的进程,在政治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政治生活中的各种利益、意志、力量和矛盾都会比平时更为充分地显示出来,从而使人们更为明确、深刻、全面和发展地认识政治生活,获得政治知识,形成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

(3)当代中国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政治社会化是通过一些媒介而得以实现的,而且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与此同时,中国改革已经进入了新的攻坚阶段。围绕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各项改革在不失时机地向前推进。但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系统性、复杂性、风险性却在加大。基于此,我国要实现政治社会化应做到:

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政治社会化过程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政治社会化的广度和深度。反之,社会经济的落后,则会给政治社会化带来客观上的困难和障碍,因此,只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政治社会化才能更有广度和深度。

更进一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专门结构,是系统化的、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任何社会文化都有其发展的当前内容,因此,社会文化发展特定阶段上的社会价值取向,社会信念和社会行为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程度。

3 结合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实际分析政治改革的基本特征。 [武汉大学2010年研]

答: 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政治改革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1)政治改革基于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

政治改革的发生原因是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性。利益关系中的纵向矛盾和横向矛盾,都会反映到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层面,从而要求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调整,并且进而发展为对于政治生活其他方面的调整。

政治改革通常只发生在社会利益关系的利益矛盾处于可协调和可调整范围之内。超出这一范围,社会利益矛盾即成为利益的对立,进而体现为社会政治力量的对抗,在这种情况下,政治改革成为不可能,政治革命即提上日程。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利益矛盾的相关因素不断增多,利益主体也多元化,如何处理好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矛盾,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关系着中国的未来能否实现科学发展。

(2)政治改革是对于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调整

通过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实现社会共同利益,协调不同的利益矛盾,是社会利益关系实现和协调的政治途径。因此,社会利益关系中利益矛盾的协调解决,在政治生活中,必然要求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调整,这种调整构成了社会政治改革的基本内容。调整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是当代中国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政治决策者、制定者、执行者对政治权力的滥用和政治有关主体对自身政治权利的不明晰,不关注,使自身政治权利不能有效运用问题仍旧突出。

(3)政治改革由政治权力主体发起和领导

政治改革是政治权力主体所推行的政治革新运动。无论是出于主动,还是出于被动,既有政治权力主体始终是政治改革的主体。政治权力主体中的政治领导阶层,通常是政治改革的领导力量,他们对政治权力主体的根本利益以及历史地位有着深刻的理解,对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有着清醒的认识,对现有的政治体系及其弊端有着正确的分析。他们拟订改革计划,更换组织领导成员,推行改革政策,制定改革措施,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起着发起、策划、组织和领导的作用。在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事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实现政治体制改革就必须从既得利益者这样的权力主体发起和领导,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政治体制改革。

(4)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变革

政治改革不同于政治革命,也不同于其他任何形式的群众运动,它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变革活动。政治革命和其他形式的群众运动往往是自下而上地发生和发展的,对统治者来说,它带有很大的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制性。而政治改革是由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地有意识地推进的政治变革活动,整个变革的进程一般都被置于较为严密的计划和组织之下。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自上而下,有效的改革,才能起到引导作用。

(5)政治改革是渐进而缓慢的过程

与政治革命的狂飙突进式的发展方式不同,政治改革是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量变过程,所以,其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以日和月为计量单位,而是以簪为计量单位。此外,政治改革是政治领导集团进行的一种有计划的尝试,它需要在不断的试验和调适的过程中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改革者总是在不危及其政治统治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完成改革的任务。政治体制改革任重而道远,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政治体制改革在中国这样一个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民族多元化,问题复杂化的国情下,实现政治体制改革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6)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政治改革是政治权力主体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关系的有计划的调适,这种调适基本上是以非暴力的和平方式展开的。政治改革的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它与政治革命的不同。政治革命往往采用自下而上的、激烈的甚至暴力的方式,以达到推翻原有政治权力和政治统治的目的,革命力量往往最大限度地实行政治动员、集结社会群众、发起革命运动,根本变易政治权力,改变政治权利关系,摧毁旧有的政治秩序和政治体系,以此作为建立新秩序和新体系的先导。而政治改革则按照统治者的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以具体的和局部的改革作为自己发展的阶梯,因此,它从根本上排斥大规模的政治暴力。当代中国,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政治体制改革也需要使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结合起来。所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只有以和平方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才能更好的维护社会的稳定,实现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4 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研]

答: (1)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的具体化,是一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路。这条道路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出发点和归宿,规定了党和国家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对人类政治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光辉。这条道路既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又有严谨的制度架构;既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要求,又有符合国情的实现形式和可靠的推动力量,内涵丰富,体系完备。具体来讲,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通过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实现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也是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保障的民主和政治权利的主体。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只有以法制为依托才具有可靠的保障。依法治国就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代表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动员全体人民作为主人翁投身国家建设,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最好实现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有利于发扬民主、活跃国家政治生活,又有利于增进人民团结、维护国家政局稳定,有利于加强、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党作用,从而实现统一领导与广泛民主、富有效率与充满活力的有机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体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就是广大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它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其先进的指导思想、科学的理论体系、系统的制度安排,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不平凡历程和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全国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在不同历史条件和现实国情下,民主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是不同而多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按照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原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创立的,是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政治文明成果的过程中完善和发展的。从历史看,近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做过多种尝试和努力,包括尝试西方议会制度和多党制度,但这些尝试最终都因不符合中国国情、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没有获得成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国才真正实现了从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民主政治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从近代以来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建设新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真实地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并在人民群众的自觉推动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如果我们放弃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实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一套政治制度,必然动摇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根基,动摇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危及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如果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那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反过来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既以其鲜明主旨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政治保障,又可以充分激发强大的政治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力,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需要。公平正义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重要尺度,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我们讲的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在全体公民之间公平而合理地分配。公平正义的实现,必须用民主和法治来保障,必须建立起一整套相应的制度和程序。而这样的制度和程序的建立,只能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实现。目前,我国政治体制还有不少亟待完善和发展的环节,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人民民主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这就需要我们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maGKFRKqq2Xf0JzjX5nZM3cZIPdYIMFxRFTUEhy+YrYZQxG6+Z48hCFTxKfeeTP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