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 [南京师大2019年研;辽宁大学2019年研;华中师大2017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研]
答: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和社会学说史上的革命,也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政治的含义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在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实际,对于政治的含义作过多方面的论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是: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①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社会关系包含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种族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社会联系,显然,政治关系是所有这些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关系,“人们的政治关系同人们在其中相处的一切关系一样自然也是社会的、公共的关系”。由此可见,与人们从价值、事实、活动等方面确定政治的含义不同,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②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因此,列宁说:“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无产阶级为争取解放而与世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关系。”与此同时,政治还包括非对抗阶级之间的关系,如无产阶级对本阶级群众、对农民的关系,包括其他的社会关系如民族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的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如同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所说的那样,同阶级敌人作斗争,这是过去的政治的基本内容。但是,在人民有了自己的政权以后,这个政权同人民的关系,就基本上是人民内部的关系了,这是一种新的政治关系。彻底消灭了阶级以后,单就国内情况来说,政治就完全是人民的内部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① 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按照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论,这里的经济,是指特定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包含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生产过程中的支配被支配关系和生产成果的分配关系。确定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认为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而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在其本质、内容、形态和方式等方面,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②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形态上体现为阶级关系,因此,作为集中体现经济关系的政治关系,在现实内容和社会力量的对比和互动中,首先集中体现为阶级关系。或者说,在阶级社会中,政治关系中的主导关系是阶级关系。
③ 因为“每一个既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所以,作为社会政治关系基础的经济关系及其社会群体形态的阶级关系,在实际社会生活中,通常表现为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因此,在阶级社会中,政治首先集中体现着特定社会阶级利益和利益关系,同时也体现着其他的利益和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时期,工人阶级以及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和要求是发展生产力,因此,经济建设成为最大的政治,所以列宁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说:“现在我们主要的政治应当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收获更多的粮食,开采更多的煤炭,解决更恰当地利用这些粮食和煤炭的问题,消除饥荒,这就是我们的政治。”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更明确地提出,经济建设“就是当前最大的政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① 在政治生活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通过国家政权可以得到特定方式的集中而充分的反映、实现和保证,如同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国家总的来说还只是以集中的形式反映了支配着生产的阶级的经济需要”。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而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② 国家和国家政权,就其内容来讲,是阶级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是一种从不可解决的社会矛盾中产生,居于社会之上,以保持社会秩序的特殊力量。因此,认为政治的主要和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实际上是指阶级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就此而言,认为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就是认为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因果联系的规定性,都有着其客观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政治是一门科学”。人们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深刻认识政治的本质,把握其发展规律,才能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运筹自如,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政治活动过程中,政治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这就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在把握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又是一门艺术。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它既包含了其他政治观的合理因素,又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精神,从而为我们深刻把握政治的内涵,确定政治的定义提供了基本思想方法。
2 简述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具体作用。 [四川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
(1)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华中师大2017年研;中山大学2017年研;东财2014年研;中国科大2012年研;武大2011年研]
(2)论述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 [论述题,华侨大学2015年研]
答: 利益对于社会政治生活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这种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
(1)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所以从事政治活动,其根本动因在于人们实现自己利益的要求。人们进行政治斗争,本质上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斗争。政治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进行政治统治,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进行政治管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而不同社会阶级、集团、政党、个人从事政治参与活动,也同样是为了通过影响社会政治来获得或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并使之落实为政治利益的有利分配。
(2)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社会一切政治组织及其制度都是围绕着特定的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同时也是为其所由以建立的社会成员的利益服务的。其中,国家是以特定的阶级利益为基础和归宿,采取了公共权力形式的政治组织和制度;政党是阶级利益的最高代表者;政治社团的基础则是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不同的具体利益和要求。在其运行过程中,无论国家的政策、方针、法规、条令,政党的政纲、政纪和政治活动以及政治社团的政治要求、政策措施,都是为各自代表的特定利益服务的。
(3)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
作为观念而存在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来自于人们的政治利益,反映着人们的利益内容和利益要求,并服务于特定的政治利益。因此,利益是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本源,离开了这一本源,任何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都无从解释。
(4)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不同个人、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同一群体中不同成员利益与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发展以及利益本身内容和层次的发展提高,都会引起社会政治关系的变化发展,从而引起政治生活的变化和发展。其中,政治革命是横向利益矛盾以及相应的政治力量激烈冲突和对抗的结果,是代表着新的生产力要求的阶级的利益取代代表旧的生产力的阶级的利益的统治地位的过程。政治变革则是政治权力主体根据社会利益矛盾调整政治体系,改造政治文化,以维护自己统治和利益的过程。政治民主则是社会成员通过平等、自由的权利行使和实现来表达和形成共同的意志和利益要求,调节相互之间利益矛盾的政治形式。
3 简述国家形式的内容。 [河北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简述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 [华侨大学2010年研]
答: 从国家形式的具体内容上考察,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国家的政体,它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些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它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主要体现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的形成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形式。前者是指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由一个机关集中行使,还是由数个机关分工行使;后者是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由一个人组成,还是由一个集体组成,也就是由一个人还是由一个集体形式的机构行使国家最高统治权。
(2)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指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具体地表现为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权力关系。国家结构是国家形式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决定了调整和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和权力划分的基本原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国家结构形式一般有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
(3)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一些具体制度和具体形式,如选举制度、执政党与政权的关系、决策程序、政府机构的实质和规模、中央对地方的领导体制和具体控制手段、国家机关工职人员的选用和管理方式等等,它们只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的具体环节,属于国家形式的具体方面。
4 简述英美两党制的异同。 [湘潭大学2015年研;山东理工大学2006年研]
答: 两党制最初产生于英国,后传入英国的殖民地和受英国影响较深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当两党制与各国的具体的政治制度相结合,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党制度的运作模式。在目前实行两党制的国家中,有两种典型的两党制模式,即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和美国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1)英美两党制的差异:
① 英国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的特点:
a.由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上院议员由世袭贵族和终身贵族组成,不由选举产生,所以上院与政党无关。下院由选举产生,两大党通过竞选来争夺下院议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为多数党,多数党组织内阁,掌握政府权力。
b.英国的两个政党,推举候选人的权力比较集中,政党内部权力也比较集中,党纪严明,领导人的意图在政党决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② 美国总统制下的两党制特点:
a.总统、国会议员、州长、州议员以及一些重要官吏,都是由选民分别选举产生的,国会中两院的多数党与少数党的关系,并不是执政党和反对党的关系。里根和布什任内,都出现过民主党占据议会多数的情况,这时候,总统就成了“跛足鸭”。
b.政党组织松散,没有严格的纪律,党员的标志就是他在总统选举中投了哪一边的票。政党只有在总统选举时才表现了某种程度的团结,对党员没有严格的纪律约束。结盟关系在每一次投票中都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尽管美国实行的是两党制,但在国会之中两党谁也不可能占有稳定的多数。
(2)英美两党制的共同点:
英、美两党制都是与本国具体的政治制度相协调并具有本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但作为两党制又具有共同的特点。
① 国内存在势均力敌长期占据本国政坛的两大政党。美国历届国会选举、总统选举以及各州议会和州长选举均为两大政党垄断。一百多年来,美国的政治舞台上一直保持着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虽有独立候选人或第三党候选人出现在选民面前,因限于选举制度及自身实力的悬殊,这种两党格局一直未曾被打破。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自由党衰落,工党崛起,取代自由党在英国政坛的大党地位,与保守党角逐英国政坛。“二战”后两党的选票占有额虽有所下降,但两党轮流执政的垄断地位仍未动摇。
② 两党处于竞争和对立状态。竞选过程中,两党互相攻击对手,吹嘘自己。竞选结束后,作为反对派监督政府,要牵制执政党,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两党不会联合执政。美国在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中,两党近乎平分秋色。英国虽曾出现过两党或三党的“联合内阁”,但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发生,主要在战争时期,故也称“战时内阁”。
③ 两党制以多数代表制为基础。英国在议会下院,美国在参众两院的选举都实行一轮多数代表制。美国总统竞选的大选预选,除缅因州外,各州也一律按多数代表制的计票方法,即“胜者全得”的方式。这种选举制度有效保证了两大党的垄断地位。
5 政治统治的特点。 [华侨大学2017年研;对外经贸2016年研;四川大学2012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政治统治的特征。 [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研]
答: 政治统治是政治统治就是运作政权和巩固政权的过程,国家产生的前提和目的,决定了国家的政治统治实质上就是阶级统治行为,但不是统治阶级的一般行为,而是维护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的最高行为。统治行为的内容集中表现在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作为控制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政治秩序的行为,政治统治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政治统治维护和保持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权利地位
政治权力主体的政治统治行为,以维护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保持其权力地位为出发点和归宿,这一出发点也构成了政治统治的宗旨和本质。
(2)政治统治保证和维护社会和政治的安全
在政治统治过程中,政治权力对于社会和政治的敌对力量和敌对分子,对于各种各样危害政治权力主体地位和社会生活的力量和人员施行防治、打击、排斥、惩罚和镇压,从而保证政治权力主体和社会生活的安全。
(3)政治统治保持和维护既有政治关系的存续
政治统治是保持和维护既有政治关系的根本途径,政治统治行为也相应成为保持和维护既有政治关系的根本行为。
(4)政治统治保证政治权利作用的效力
政治统治决定着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要求在社会中实现的程度和政治权力的效度,强有力的政治统治造成的稳定的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能够相应程度地实现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要求,形成相应的权力效度,反之亦然。
(5)政治统治保障特定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
① 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主张和实现公共利益的法定资格,这一法定资格是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
② 政治统治构建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为政治权利的实现创造了政治条件。政治权利只有在政治生活的常态和有序规则中得到实现,而政治统治正是政治常态和秩序规则的供给者。
(6)政治统治保证社会秩序和稳定,为政治管理创造条件
① 政治统治的社会意义在于为社会创造有序运行的前提条件。
② 政治管理需要的社会和政治秩序和稳定状态,是由政治权力主体的政治统治行为造就的。
6 简述政治改革的作用。 [辽宁大学2015年研;河北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
(1)政治改革的目标和作用。 [燕山大学2012年研]
(2)简述政治改革的作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1年研]
答: (1)政治革命的含义
政治革命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领导权、政府政策及社会的主要价值观,发生了迅速的、根本的、暴力的全国性变革。是用暴力打碎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打碎由于和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时机就要瓦解的上层建筑。
(2)政治革命的作用
① 政治革命实现革命力量的社会利益。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政治革命过程中,各方的力量对比及运用战略策略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利益的实现状况和程度。
② 政治革命改变政治关系。政治革命造成利益关系的质变。政治革命的标志和核心问题是政治权力的变易,经过政治革命和政治权力的变易,政治权力关系随之变化。政治革命也造成了政治权利关系的根本变化。
③ 政治革命更新政治体系。政治革命不仅改变政治关系,而且改变整个政治体系。政治革命往往发生在政治体系需要更新换代之时。政治革命就通过政权的转移、政治领导人的更换、政治组织的变更、政府活动和政府政策的根本改变、法令制度的更新等方式,承担了政治体系废旧立新、更新换代的功能。
④ 政治革命变革政治文化。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政治体系,塑造特定的政治文化。在整个社会面临变革,政治发展面临质的飞跃时,不仅政治体系得到更新,而且政治体系赖以存在的心理和思想基础——政治文化也得以变革。
⑤ 政治革命促进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政治革命是政治关系加强相关政治行为、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急剧变动,由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政治革命对于社会变革和发展具有强大的火车头的作用。这些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革命中都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