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横断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2016年研;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 横断研究又称为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研究范式。这种范式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较多。研究者可以通过选取生理成熟度不同的群体或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来研究某一个特定发展领域在不同年龄的发展状况。横断研究的优点有:①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同一年龄或不同年龄群体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发展的年龄特征;②由于能够同时对几个年龄群体进行调查测量,获得的信息量大;③经济且费时短。横断研究的缺点有:①年龄效应可能会与同辈效应相混淆;②由于在横断研究设计中每个人只在某个时间点上接受测查,因而研究者无法获得个体发展趋势或发展变化的数据资料。
2 发展关键期 [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研]
答: 发展关键期是指某一特定经验必须在个体发展的特定时间获得,某种反应必须在这个特定时间发生,否则发展就会产生持久性问题,这种反应就很难获得。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一般认为有四个领域的研究可以证实关键期的存在:①鸟类的印刻;②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③人类语言的习得;④哺乳动物的双眼视觉。缺失了关键期内的有效刺激,往往会导致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低下,且难以通过教育与训练得到改进。
3 去习惯化 [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 去习惯化是指已经对某一刺激形成习惯化的婴儿,当呈现另一新的刺激物给他时,又会引起他的注意的现象。运用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方法,可以测量婴儿的图形知觉、深度知觉、颜色知觉等感知能力,还能测量婴儿的注意及记忆能力。习惯化、去习惯化程序包含两个阶段:①习惯化阶段:婴儿握住物体;当婴儿放开物体代表该次尝试结束;重复这一过程若干次。在这些尝试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婴儿抓握时间在减少。②去习惯化阶段:当经过两次以上尝试,证实婴儿已习惯于一个物体后,将一个新物体放在其手上,观察到其新异反应或抓握时间增加。
4 客体永久性 [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 客体永久性是皮亚杰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所使用的一个概念,是指儿童虽然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但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即当客体从婴儿的视野中消失时,他能知道这并非是客体不存在了,而是被藏在了某个地方。客体永久性的获得是感知运动阶段中的一次质变。
5 性别角色认同 [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 性别角色认同是指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即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性还是女性的认知和接受。幼儿期大多数儿童开始认同父母,内化父母的标准、价值、态度和世界观,性别角色认同是其中的一部分。亲子关系的质量会对儿童性别角色认同有重要的影响。
6 同一性混乱 [南开大学2013年研]
答: 同一性混乱是埃里克森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的一个术语,是指青年在寻求自我同一性过程中出现的同一性失败的一种现象,埃里克森把获得自我同一性的另一个极端称为“同一性混乱”。个体发展到青年期,自我意识大为增强,并进一步把过去的经验和对未来的预期进行一种新的混合。但常常没有来得及认识自我,就要面临生活及社会的多重选择。他们的情绪往往陷入困境,他们的自我、本我和超我失去平衡而陷入冲突,产生同一性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