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据毕生发展理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统考2019年研]
A.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在各个阶段是恒定的
B.任何时候的发展都是获得与丧失,成长与衰退的整合
C.发展并没有在成熟时结束,而是贯穿于整个生命过程
D.因年龄增长导致的功能丧失可以通过提升其他技能得到弥补
【答案】 BCD
【解析】 毕生发展观的主要观点有:①心理发展贯穿一生;②不同心理机能的发展形态和发展速率有差异,发展较早者衰退也较早,反之亦然;③心理发展总是由生长和衰退两个方面构成的;④心理发展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即由于生活条件和经验的变化,个体心理发展也出现变化;⑤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成熟、社会历史文化、非规范事件;⑥生物学与文化的影响在毕生发展中会有所变化。
2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 [浙江理工大学2018年研]
A.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
B.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C.思维的抽象逻辑性是主要特点
D.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答案】 ABD
【解析】 幼儿思维的特点有:①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②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③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C项,思维的抽象逻辑性是初中生思维的主要特点。
3 按照罗斯(E.Ross)的研究,濒临死亡者体验的内容有( )。 [统考2018年研]
A.否认死亡
B.接受死亡
C.沮丧情绪
D.愤怒情绪
【答案】 ABCD
【解析】 库布勒·罗斯把临终的状态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①否认阶段:病人否认死亡的现实。②愤怒阶段:病人,常表现出愤怒情绪,迁怒家属及医护人员。③乞求阶段:病人希望发生奇迹。④抑郁阶段:当病人知道死亡无法避免之后,便进入重度抑郁。⑤接纳阶段:病人开始接纳一切,对自己即将面临的死亡有所准备。
4 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以下特点( )。 [江西师范大学2017年研]
A.客体永久性
B.自我中心性
C.抽象性
D.不可逆性
【答案】 BD
【解析】 皮亚杰把2~7岁儿童思维归属于“前运算阶段”。这阶段儿童思维基本特点是: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刻板性、集中化。
5 下列选项中,可以为关键期的存在提供证据的有( )。 [统考2017年研]
A.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
B.人类语言的习得
C.动物的视觉剥夺
D.鸟类的印刻
【答案】 ABCD
【解析】 关键期是指对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的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或者做准备的时期。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鸟类的印刻、人类语言的习得及哺乳动物的双眼视觉都可证实关键期的存在。
6 安斯沃斯设计了一种被广泛用来测量婴儿依恋品质的试验程序,下列关于该程序特征的阐述错误的是( )。 [统考2016年研]
A.评估家庭中亲子互动的频率
B.观察婴儿在某种设置的情况中是否表现出寻找依恋对象
C.观察各种社会性情境中亲子互动,以评估儿童依恋特征
D.观察不同文化中的亲子互动,以揭示婴儿依恋本质特征的跨文化差异
【答案】 AD
【解析】 安斯沃思等人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考查了婴儿的依恋类型。该试验程序并不是为了评估亲子互动频率,也没有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施测。
7 下列观点属于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的有( )。 [统考2015年研]
A.两种工具观
B.发生认识论
C.最近发展区学说
D.智力发展内化说
【答案】 ACD
【解析】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其主要观点包括:①两种工具观,维果茨基提出由于间接的“物质生产工具”而导致人类的心理上出现了精神生产工具,即符号、语言等这些人类特有的工具,使人的心理发生了质的变化;②“最近发展区”是指心理发展的潜力,维果茨基依据最近发展区提出了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观点;③智力发展内化说指出,心理机能改变的过程是将社会文化的外部活动形式转化为内在的心理结构,智力发展是一个逐渐内化的过程。
8 婴儿的依恋类型可分为( )。 [西南大学2014年研]
A.安全依恋型
B.回避的非安全依恋型
C.矛盾的非安全依恋型
D.混同型
【答案】 ABC
【解析】 安斯沃斯最初通过陌生情境法发现,婴儿对母亲的依恋大致可分为三种: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其中反抗型又称为矛盾型,且回避型与反抗型都属于不安全型依恋。最后又提出了最不安全的依恋类型,即混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