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配柱层析的定义及操作原理
分配柱层析技术又称柱色谱技术,为分配层析的一种,由固定相或静相两个系统组成。
层析柱中的填充物(又称支持剂)都是一些具有亲水性的不溶物质,可以看作固定相。沿固定相流过的与它互不相溶的溶剂是流动相。当流动相移动时,加在柱上端的氨基酸混合物样品在两相之间将发生连续分配,混合物中具有不同分配系数的各种成分沿分配柱以不同的速度向下移动,收集出的氨基酸分别用茚三酮显色定量。以氨基酸量对洗出液体积作图,得洗脱曲线,曲线中的每个峰相当于一种氨基酸。
2 纸层析的定义及操作原理
纸层析法又称纸色谱法,是用纸作为载体的一种色谱法,其应用的原理是相似相溶原理,是通过分裂系的在同一介质中分散速度不同来分析的。
纸层析的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展层用的溶剂是流动相。层析时,利用极性和非极性氨基酸在水(固定相)和有机溶剂(流动相)中溶解度不同,所以各种氨基酸分布在滤纸上的位置不同,可以在滤纸上进行分离。当用茚三酮溶液显色时,可以得到一个双向纸层析谱。
3 两种分离方法的应用特点
(1)分配柱层析:不仅可以用于样品的分离鉴定,还可以用于制备分离。
(2)纸层析:在环境分析测试中,有时用纸层析法分离试样组分,它用于一些精度不高的分析,如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当纸层析法中所用的有机溶剂如丙酮等,一般有挥发性、并有一定毒性,使用时要注意密封层析,避免吸入过多有害挥发物。
1 薄层层析的定义及操作原理
薄层层析,或称薄层色谱,是以涂布于支持板上的支持物作为固定相,以合适的溶剂为流动相,对混合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的一种层析分离技术。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吸附薄层色谱分离法,它利用各成分对同一吸附剂吸附能力不同,使在流动相(溶剂)流过固定相(吸附剂)的过程中,连续的产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从而达到各成分的互相分离的目的。
薄层层析可根据作为固定相的支持物不同,分为薄层吸附层析(吸附剂)、薄层分配层析(纤维素)、薄层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剂)、薄层凝胶层析(分子筛凝胶)等。物质分子之所以能在固体表面停留,这是因为固体表面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和固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吸引力不相等。在固体内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是对称的,其力场互相抵消。而处于固体表面的分子所受的力是不对称的,向内的一面受到固体内部分子的作用力大,而表面层所受的作用力小,因而气体或溶质分子在运动中遇到固体表面时受到这种剩余力的影响,就会被吸引而停留下来。吸附过程是可逆的,被吸附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吸出来。在单位时间内被吸附于吸附剂的某一表面积上的分子和同一单位时间内离开此表面的分子之间可以建立动态平衡,称为吸附平衡。吸附层析过程就是不断地产生平衡与不平衡、吸附与解吸的动态平衡过程。
2 离子交换柱层析的定义及操作原理
离子交换层析分离蛋白质是根据在一定pH条件下,蛋白质所带电荷不同而进行的分离方法。
离子交换层析利用离子交换剂上的活性基团和周围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时各种离子交换能力和洗脱时各种顺序的不同来达到分离的目的。交换树脂可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两大类。阳离子交换树脂含有的酸性基团可解离出H + ,当溶液中含有其他阳离子时,例如在酸性环境中的氨基酸阳离子可以和H + 发生交换而结合在树脂上,此时氨基酸与阳离子交换树脂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大小是碱性氨基酸(A 2 + )>中性氨基酸(A + )>酸性氨基酸(A 0 )因此各个氨基酸的洗脱顺序为酸性氨基酸、中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
3 分离方法的应用特点
(1)薄层层析:可对混合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能快速分离诸如脂肪酸、类固醇、氨基酸、核苷酸、生物碱及其他多种物质。
(2)离子交换层析:是生物化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层析方法,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生化物质如氨基酸、蛋白、糖类、核苷酸等的分离纯化。常用的离子交换剂有:离子交换纤维素、离子交换葡聚糖和离子交换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