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12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中国语言文学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错别字不给分)

1 现代汉语的四声包括阴平、阳平、______和去声四个声调。

【答案】 上声

【解析】 声调,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型式。例如“dǐ”(底)的音高,是先降到最低然后再升高上去,这种先降后升的音高变化格式,就是音节“底”(dǐ)的声调。普通话的全部字音分属四种基本调值: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2 在现代汉语音节结构中,韵尾指______后面的元音或辅音。

【答案】 韵腹

【解析】 韵母的结构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韵尾是跟在作韵腹的元音后面的辅音或者元音,和前面的元音以及元音前面的辅音组成一个音节,和作韵头与韵腹的元音一起组成韵母。韵尾只限于韵腹后头的n、ng、i、u四个。

3 现代汉语中,词类主要是根据词的语法______划分出来的。

【答案】 功能

【解析】 为了研究汉语语法的方便,我们需要给词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词类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可能的标准有根据形态、意义和语法功能。但是汉语属于分析语,无需形态,因此形态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依据;汉语词汇的意义与语用不是一一对应的,意义只能作为参考;因此划分词类应该根据语法功能来。一般将汉语的词类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区别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语气词、拟声词共十四类。

4 清代乾隆年间纂修的《______》,不仅是清代最重要的一部目录,而且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庞大的一部官修书目。

【答案】 四库全书

【解析】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5 《左传》是一部______体的史书。

【答案】 编年

【解析】 《左传》为左丘明著,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6 《论衡》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 王充

【解析】 《论衡》一书为东汉思想家王充所作,大约作成于章和二年(88年)。现存文章有85篇。《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论衡·对作》篇)。因此,它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

7 以“语不惊人死不休”为艺术追求的唐代诗人是______。

【答案】 杜甫

【解析】 “语不惊人死不休”出自杜甫的《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此诗是诗人面对如大海汹涌的江水,抒发内心感受的叙怀之作。诗写于安史之乱时,诗人流落四川成都,寄居草堂,一次观锦江“水如海势”,波涛汹涌,触景生情,感慨万端,但又无从说起,只好“聊短述”,抒写了他激愤、自我解脱的人生感悟。全诗八句五十六字,其中“语不惊人死不休”为传世名句,道出了杜甫诗作的特色,反映了他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

8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是元代作家______的散曲名篇。

【答案】 马致远

【解析】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是最著名的元代散曲之一,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9 明代的传奇创作分为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和以______为代表的临川派。

【答案】 汤显祖

【解析】 明传奇在明代后期发展到辉煌时期,并形成“临川”与“吴江”两大流派。临川派以其领袖人物汤显祖为江西临川人得名,代表作家还有阮大铖、吴炳等,这一派注重传奇的文学性,讲究辞藻文采,主张“以意趣神色为主”。吴江派以其领袖人物沈璟是江苏吴江人得名,代表作家有王骥德、冯梦龙等,这一派注重传奇的音乐性和戏剧性,主张作曲“协律”,语言“本色”。在当时,吴江派的主张较占优势。

10 《倾城之恋》是现代女作家______描写世俗传奇故事的代表作之一。

【答案】 张爱玲

【解析】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是一篇探讨爱情、婚姻和人性在战乱及其前后,怎样生存和挣扎的作品。张爱玲,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

二、名词解释(在以下10小题中任意选做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多做则按所做前7小题计分)

1 超音质音位

答: 超音质音位是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音位,简称“调位”。声调音位主要是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高不是音质,所以属于“非音质音位”。因为非音质音位不受音段的局限,所以也称为“超音段音位”。语言中常见的超音质音位有音长位,声调,重音,逻辑重音,语调,停顿等。由于语言的差别,各种语言所具备的超音质音位特征不一定完全相同,如汉语属于声调语言,其声调较为丰富;而英语是语调语言,在语调的种类和功能上有明显的特征。而且不同的超音质音位特征在语法、语义和语用各方面的功能也不完全相同。

2 局部整体词聚

答: 局部整体词聚是指根据词义反映的现象之间具有的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进行的词类聚合,即局部与整体关系的词构成局部整体词聚。例如“汽车”和“方向盘”“发动机”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可以构成局部整体词聚。再如,手指和手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构成局部整体词聚。

3 殿本

答: 殿本是清代官刻精本“武英殿本”的简称。因刻印机构设在清宫的武英殿而得名。乾隆四年于该处刻印“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之后又刻印多种官书巨著,皆刻制优良、印刷精美。研究者将其视为善本书。

4 建安风骨

答: 建安风骨是指建安时代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文人确立的一种诗歌美学典范,它为中国诗歌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建安风骨”这一美学范畴的主要内涵包括: ①政治理想的高扬; ②人生短暂的慨叹; ③强烈的个性表现; ④浓郁的悲剧色彩。

5 南洪北孔

答: 南洪北孔是洪昇和孔尚任的并称。清代初年,剧坛出现了洪昇和孔尚任两位著名的剧作家。洪昇创作的《长生殿》和孔尚任创作的《桃花扇》,是康熙剧坛上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他们因此也享有了“南洪北孔”的美誉。

6 语丝社

答: 语丝社是鲁迅支持并于1924年11月成立的文学社团,办有《语丝》周刊,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他们所创造的那种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语丝体”,在现代散文发展中影响甚大。

7 《王贵与李香香》

答: 《王贵与李香香》为现代著名诗人李季于1946年发表的长篇叙事诗,描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陕西土地革命中青年王贵与李香香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三边”人民走上革命的历程,歌颂了人民群众翻身求解放的革命斗争。主人公爱情的悲欢与革命的发展紧密相关,由此显示了劳动人民的个人命运与整个阶级的革命大业是血肉相连的。《王贵与李香香》是我国解放区文学创作中长篇叙事诗的高峰,是现代新诗进程中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它将鲜明的时代色彩,深厚的革命内涵和质朴的民歌形式融为一体,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格式和手法,为中国新诗的民歌化、民族化、革命化和大众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8 创业史

答: 《创业史》为著名作家柳青于196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我国农村合作化运动为背景,展示出农村各类人物在这场土地所有制革命中的复杂心态,以及激烈的矛盾冲突,较深刻地揭示出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第一卷出版后曾产生重大影响,被誉为“史诗性的巨著”。

9 艺术构思

答: 艺术构思是指作家、艺术家为把生活素材升华为作品而进行的思索活动,是文艺创作的中心环节。一般要经历形象的触发、形象的孕育、形象的形成三个阶段。内容一般包括: ①选择和处理题材; ②开掘和提炼主题; ③塑造人物形象; ④探索适当的表现形式和结构方式等。

10 文学的无功利性与功利性

答: 文学的无功利性和功利性是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无功利指人的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而审美的无功利性表现在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但是,文学的无功利性“背后”又总是存在着某种功利。文学直接是无功利的,但间接地或内在地却又隐伏着某种功利性。

三、古文标点、释词、翻译(共15分)

1 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标点。标点连同原文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占一格。(6分)

答: 怀公故大臣吕省、郤芮本不附文公,文公立,恐诛,乃欲与其徒谋烧公宫,杀文公。文公不知。始尝欲杀文公宦者履鞮知其谋,欲以告文公,解前罪,求见文公。文公不见,使人让曰:“蒲城之事,女斩予袪。其后我从狄君猎,女为惠公来求杀我。惠公与女期三日至,而汝一日至,何速也?女其念之。”宦者曰:“臣刀锯之余,不敢以二心事君倍主,故得罪于君。君已反国,其毋蒲、翟乎?且管仲射钩,桓公以霸。今刑余之人以事告而君不见,祸又且及矣。”于是见之,遂以吕、郤等告文公。文公欲招吕、郤,吕、郤等党多,文公恐初入国,国人卖己,乃为微行,会秦缪公于王城,国人莫知。三月己丑,吕、郤等果反,焚公宫,不得文公。文公之卫徒与战,吕、郤等引兵欲奔,秦缪公诱吕、郤等,杀之河上,晋国复而文公得归。夏,迎夫人于秦,秦所与文公妻者卒为夫人。秦送三千人为卫,以备晋乱。

2 解释上文中带点词的意义。(4分)

答: 让:谴责。

期:约定。

倍:通“背”,背叛。

反:通“返”,返回。

3 将上文画线的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答: 况且齐桓公对管仲用箭射他的事情都不计较,并且任命管仲为丞相,最后齐桓公凭借管仲称霸。现在我这个受过宫刑的人想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但是君王你却不见我。祸害又将要波及到你了。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分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答: 《儒林外史》最大的艺术特点是讽刺,代表了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最高成就。

(1)《儒林外史》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

如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话还没有说完,一个小厮进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通过言行的不一,揭示严贡生欺诈无赖的行径。

(2)《儒林外史》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婉曲而又锋利的讽刺

如五河县盐商送老太太入节孝祠,张灯结彩,鼓乐喧天,满街是仕宦人家的牌仗,满堂有知县、学师等官员设祭,庄严肃穆。但盐商方老六却和一个卖花牙婆伏在栏杆上看执事,“权牙婆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拉开裤腰捉虱子,捉着,一个一个往嘴里送”。把崇高、庄严与滑稽、轻佻组合在一起,化崇高、庄严为滑稽可笑。

(3)《儒林外史》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

吴敬梓能够真实地展示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从而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

2 简析钱锺书小说《围城》思想内容的多层意蕴。

答: 钱锺书小说《围城》思想内容的多层意蕴体现为:

(1)《围城》最显然的一个层面,是描绘了在抗战背景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彷徨无主、空虚和爱情发酵,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乱世中一代清醒文人的宿命感。

书中的男主人公方鸿渐和与他发生瓜葛的四个女性: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以及战时大学界的知识投机家李梅亭、顾尔谦等,组成一个人物系列。方鸿渐在爱情面前几乎总是节节败退,最后乖乖落入孙柔嘉织就的网内。他性格和顺,有天赋的想像力,看穿恶劣环境而不能自拔,嘴上机敏而内心懦怯无能,是一个弱质知识分子的形象。

(2)《围城》深层的意蕴在于,所有的人物中没有一个英雄,他们都是盲目的寻梦者,是为命运所束缚、玩弄的失败者。

如主人公方鸿渐的基本经历是不断渴求冲出“围城”,而每一次的走出“围城”实则是落入另一座人生的“围城”。这个笼罩全书的象征性结构所要道出的,正是现代人对自己生命处境的哲理思考。《围城》的这个层面,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普遍存在的人类困境感与精神的孤独感相联系,是一种反讽。

五、选做论述题(在以下5小题中任意选做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多做则按所做前2小题计分)

1 谈谈文学消费与一般商品消费的不同。

答: 文学消费既是一般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文学消费不能完全等同于一般的商品消费。文学消费与一般商品消费的不同之处在于:

(1)评价标准不同

一般物质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文学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因此,一般商品的消费价值对消费者来说是相同的,并有同样的衡量标准,而文学产品的消费价值对不同的消费主体来说会有不同的效果,因而具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2)交换原则不同

一般物质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严格依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的,而文学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往往与凝聚在文学产品的物态化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相等价,而与其中寓含的作家的创造性劳动难以等价,后者的独特价值则往往难以作定量评估,尤其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常常是独创的、不可重复的。

(3)价值损耗不同

一般物质商品的消费是一种纯粹的价值耗损,其使用价值随着消费中的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有一个必然被淘汰的过程。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技术多么进步的物质产品,最终都要被性能更先进的产品所取代。其中个别物品可能转化为文物被博物馆收藏,但绝大多数物质产品要退出消费领域。文学产品则不然,尽管大量文学产品也存在着被淘汰的可能,然而,各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产品却具有超时代性,它们以其永久的艺术魅力而为历代读者所共享。

(4)消费过程不同

一般商品消费是名副其实的消费;而文学产品的消费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消费,更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并且往往具有再创造的性质,它要求消费者本人的积极参与。

2 简述曹操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

答: 曹操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体现为:

(1)曹操的诗是学习汉乐府结出的硕果

①就艺术特色而言,曹操的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语言古朴率真,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于悲凉之中含跌宕慷慨之气。

②就艺术形式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也为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言体注入了活力。

(2)曹操开创和推动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①曹操将天下英才悉集帐下,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文学才华的机会。这些文人以饱满的热情,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与曹氏父子共同开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局面。

②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他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而且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3 什么是入声?中古汉语的入声在普通话中演变成了哪些声调,条件是什么?

答: (1)入声来自于我国古代汉语的调类系统。在南朝齐梁之间,有人把古汉语分为四类声调,即平、上、去、入。古代入声调类在普通话里已经消失,只在少数方言,如粤方言区,有所保留。

(2)中古的入声在普通话里变成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其中,古清声母入声字在普通话里分别读成阴平、阳平、上声或去声;古浊声母入声字在普通话里读成去声或阳平。

4 共同语言的性质是什么?共同语和方言有怎样的关系?

答: (1)共同语言的性质

共同语言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2)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

①共同语一般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语的词汇和语法是以整个基础方言为主要来源和依据的,但它的语音系统只能是基础方言的区域内一个地点的语音系统,一般不宜也不必要夹杂其他语音系统的成分。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方言不是指个别不同于共同语或其他方言的读音和词语,而是指包括和共同语相同点在内的、由词汇和语法组成的整个系统。

②共同语是方言的一种高级形式,是各方言所环绕的中心。它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个方言中去,制约着方言的发展。

③方言和共同语相互影响。共同语影响方言,甚至会让某些地区的人放弃使用方言而只用共同语;反过来,方言的因素也影响共同语,让共同语发生着变化。

5 简述宋代刻书的特点。

答: 宋代刻书的特点有:

(1)以两浙、四川与福建为“刻书三大中心”,其刻本分别被称作浙本、蜀本、闽本。

(2)浙本字体多为宗欧(阳询)体、蜀本为宗颜(真卿)体、闽本师柳(公权)体,历代对宋刻本的字体评价很高。

(3)浙本、蜀本、江西刻本、湖南刻本等大多用树皮纸,而闽北盛产竹子,故闵刻多用竹纸。

(4)蝴蝶装和包背装是宋代流行的两大新生的装帧形式。

(5)宋刻本采用小字注“今上御名”,或缺笔、改字等方法避讳。

(6)宋代前期的板式多四周单边,后期板式绝大多数是左右双边;书口以白口居多,但闽本例外,半数以上是细黑口;上鱼尾上方多刻字数,中间刻书名、卷次、页码,下鱼尾下方多刻刊工姓名或斋、堂、室名。 2JF69VZmx2zBD+5UXX0yqCtSLoObJjf/eYQav8rwkqfIn6zI45iNIVGl4vFM+W2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