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10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中国语言文学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错别字不给分)

1 汉语方言分为七大方言区,其中长沙话属于______方言区。

【答案】

【解析】 我国方言比较复杂。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湘方言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西北角除外),以长沙话为代表。湘方言内部还存在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差别。新湘语通行在长沙等较大城市,受北方方言的影响较大。湘方言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2%。

2 如果一个词组的直接成分间可以插入“的”而不改变基本意思,那么从语法关系看,这个词组是______结构。

【答案】 定中(或偏正)

【解析】 偏正短语由有修饰关系的两部分组成,修饰部分在前面,叫修饰语,被修饰部分在后面,叫中心语。其中定中短语由定语和名词性中心语组成,其间的修饰关系有时用“的”作定语的标记。“的”用在偏正短语里表示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

3 “热情”是一个兼类词,在“很热情”中属于形容词,在“有热情”中属于名词,在“热情态度”中属于______。

【答案】 形容词

【解析】 形容词是词类的一种,主要用来描写或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或属性,常用作定语,也可作表语或补语。“热情态度”实际上表达的意思是“热情的态度”,此处热情作定语修饰“态度”,故而此时“热情”是一个形容词。

4 刘歆《七略》的六大类中,六艺、诸子、______分别是经学、哲学、文学类书籍。

【答案】 诗赋

【解析】 《七略》是西汉刘歆撰写的中国第一部官修目录和第一部目录学著作。七略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其中诗赋略,著录了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孙卿赋之属、杂赋、歌诗五类文学作品。

5 《诗经》中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开头的手法被称作______。

【答案】

【解析】 《诗经》中赋、比、兴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在我国诗歌创作中一直继承着、发展着: 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②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③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其中“兴”是一种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开头的手法。

6 曹丕的《______》是一首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古老的完整的七言诗。

【答案】 燕歌行

【解析】 《燕歌行》是魏文帝曹丕的诗作,写一个女子思念在远方作客的丈夫,是言情的名作。全诗语言清丽,情致委婉,音节和谐,把人物情感表现得缠绵绯恻,凄婉动人。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古老的完整的七言诗,虽然它句句用韵,还存在用韵单调的缺点,但是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7 盛唐诗人中,______以七绝著名,被称为“七绝圣手”。

【答案】 王昌龄

【解析】 王昌龄,字少伯,并州晋阳人,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初唐七绝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龄七十四首,几乎占了六分之一。七绝因为他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渐地成为唐代流行的体裁,因此在七绝方面他与李白齐名。中唐、晚唐七绝数量之多,仅仅次于五律。由此可见,七绝至王昌龄而体制大定,表现手法完全成熟,给后人以很大影响。

8 宋代“说话”艺术主要有“四家”,其中“小说”和“______”两家影响最大。

【答案】 讲史

【解析】 “说话”是一种盛行于唐宋时期的民间技艺。“说话四家”指的是“小说”“说经”“讲史”和“合生”四种曲艺表演形式。其中以“小说”和“讲史”两家影响最大。小说家是“说话四家”中艺术技巧最成熟、最兴盛的一家,小说家的话本通常称为“小说”,都是讲说短篇故事,一次或数次讲完。题材除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外,大多取材于当代社会生活,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讲史家的话本通常称为“平话”,讲史以讲说前代史书文传,朝代更迭,历史战争为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一般篇幅较长。为了讲述方便,讲史大多根据故事内容的需要进行分卷立目,以示情节发展的段落,后来逐渐演变成章回小说的回目。

9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初年______的散文名篇。

【答案】 宋濂

【解析】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于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全文结构严谨,详略有致,用对比说理,在叙事中穿插细节描绘,读来生动感人。

10 当代作家______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一部描写男主人公在“受难”中获得“女性的爱情”帮助,从而实现“自我超越”的小说。

【答案】 张贤亮

【解析】 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于1985年出版,本书讲述了从劳改队相识的“我”与“她”在文革时期的爱情故事,书中涉及许多“禁区”与敏感问题。

二、名词解释(在以下10小题中任意选做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多做则按所做前7小题计分)

1 语流音变

答: 语流音变是指因发音器官的制约和发音方便的需要,音位与音位接续时所发生的读音变化。按变化的性质区分,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类型。普通话的音变现象很多,例如变调、轻声、儿化和“啊”的变读。

2 聚合关系

答: 聚合关系是指语言单位的类聚关系,即语言单位由于某些共同的特点而聚集成类的关系。语言系统中最重要的聚合关系是根据能够在大单位的同一组合位置上替换出现而形成的类聚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几个词,一组词,他们性质相同,具有同样的组合功能,在语言结构的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替换后生成不同的句子,这些词之间的这种替换关系,就是聚合关系。比如根据“我吃饭”中的“我”,联想到“他”,可以替换造出“他吃饭”,根据其中的“吃”用“做”“煮”“烧”等替换,可以造出“我做饭”,根据其中的“饭”,用具有相同功能的“面”“饼”“菜”等词语替换,可以造出“我吃面”。

3 聚珍本

答: 聚珍本指版本类型,清乾隆时用木活字排印的多种书籍集成的一套《武英殿聚珍版丛书》被称“聚珍本”,这部书字体细劲,行格严肃,贮在武英殿。后来各地官书局也仿聚珍版印书,被称为“外聚珍”,而武英殿活字本被称为“内聚珍”。

4 “伤痕文学”

答: “伤痕文学”是指“文革”结束后初期(或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一批以描述知青、知识分子、干部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为主题,以此揭露“文革”带给人们精神和肉体创伤的作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又称“伤痕小说”。因卢新华的《伤痕》而得名“伤痕”,刘心武《班主任》为开山之作。

5 《青春之歌》

答: 《青春之歌》是作家杨沫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主人公林道静的婚姻爱情和人生追求两条线索展开,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前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而艰难的历程。小说把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道路选择和中国革命史交融纠结在一起,风格朴实。

6 新月社

答: 新月社是五四时期由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英美留学生发起成立的文学社团,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提倡新格律诗和“国剧”运动。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前期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期创办《新月》月刊和《诗刊》周刊。

7 小说

答: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体裁。其基本特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和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小说与诗歌、散文、剧本,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8 灵感

答: 灵感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灵感也叫灵感思维,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是作家在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思索后,突然在无意间获得的一种领悟。搞创作的学者或科学家常常会用灵感一词来描述自己对某件事情或状态的想法或研究。在我国古代没有“灵感”一词,它于“五四”时期被介绍到中国,是由英语inspiration而来,在英语里“inspiration”指的是一种灵气;在希腊语中指的是“神的灵气”。后来,先儒们就译成了汉语“灵感”一词。

9 “劝百讽一”

答: “劝百讽一”是扬雄在《法言》中对汉代散体赋的批评,意思是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他认为散体赋的主体部分通过铺陈描写,产生劝励作用,赋中虽有讽谕,但被前面的夸饰描写所掩盖,讽谕效果十分微弱。

10 《花间集》

答: 《花间集》是五代赵崇祚所编,选录以温庭筠和韦庄为代表的晚唐五代词人的作品,是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总集。《花间集》作品多描写女性,表现男女情爱。文采繁华,词风艳丽。《花间集》得名于作品内容多写上层贵妇美人日常生活和装饰容貌,女人素以花比,写女人之媚的词集故称“花间”。

三、古文标点、释词、翻译(共15分)

1 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标点。标点连同原文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占一格。(6分)

答: 夫贱不害智,贫不妨行。颜渊屡空,不为不贤。(分号亦可)孔子不容,不为不圣。必将以貌举人,以才(财)进士,则太公终身鼓刀,宁戚不离饭牛矣。古之君子,守道以立名,修身以俟时,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惟仁之处,惟义之行。临财苟得,见利反义,不义而富,无名而贵,仁者不为也。故曾参、闵子,(不加标点亦可)不以其仁易晋、(不加标点亦可)楚之富。(分号亦可)伯夷不以其行易诸侯之位,是以齐景公有马千驷,而不能与之争名。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于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 解释上文中带点词的意义。(4分)

答: 进:进用。

饭:喂。

俟:等待。

易:交换。

3 将上文画线的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答: 只据守仁,只奉行义。面对钱财,用不正当手段去求得;看到利益,就将义丢在一边;不守义却致富;没有美名却显贵。这些是仁人所不做的。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简析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有:

(1)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宏大的气势。诗风豪放飘逸、大胆夸张,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

(2)具有超拔的想象力,诗境新奇而变幻莫测,意象跳跃,衔接跨度大。

(3)诗歌意象以壮美为主,同时也有许多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有壮美和优美两种类型。

(4)语言具有清新、明快、纯净、绚丽的基本风格,明丽爽朗是李白词语的基本色调。

2 简析阿Q性格的基本特征。

答: 阿Q性格的基本特征有:

(1)阿Q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所创造的人物形象,寄托着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国民性批判的深广忧思。

(2)阿Q性格的基本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其核心内容是用精神幻觉中的胜利掩饰现实境遇中失败的痛苦,从而获得心灵的麻醉和安慰。

(3)鲁迅所刻画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揭示了人性的一种普遍性的弱点。

五、选做论述题(在以下5小题中任意选做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多做则按所做前2小题计分)

1 谈谈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答: 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在于:

(1)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受到地域文化的熏染。

(2)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地域性。

(3)自然环境对于文学风格的形成有影响。

(4)文学风格还与在地域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

2 论述《离骚》的艺术特色。

答: 《离骚》的艺术特色有以下四点:

(1)作品充满了大胆丰富的幻想和想象。

(2)以“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完整的比兴象征系统。

(3)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局,开创了楚辞这一新的诗歌样式。

(4)大量使用楚地方言,具有浓厚的南方情调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3 “学习很认真”是主谓结构还是述补结构?为什么?

答: (1)“学习很认真”是主谓结构,不是述补结构。

(2)原因:

①可以加“是不是”(学习是不是很认真),具有主谓结构的特征。

②如果是述补结构,那么,由于本身不带“得”,因此应属于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但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有一个强制性的特征,即做补语的成分是简单形式(洗干净),不能是复杂形式(*洗很干净),而“学习很认真”中“很认真”是复杂形式,可见“学习很认真”不是述补结构。

4 为什么说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

答: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的原因在于:

(1)语言符号是由语音形式和意义构成的两面体,而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是约定的关系,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2)从理论上说,语言符号的某种语音形式无论代表什么意义、某个意义无论由什么语音形式代表,都是允许的。

5 试述《隋书·经籍志》的特点。

答: 《隋书·经籍志》共四卷,唐魏徵等撰,是唐代官修的一部目录,也是继《汉书·艺文志》后,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第二部史志目录。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1)采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

(2)以著录隋代现实藏书为纲,通过在书目后作注的方式,反映出东汉以来同类书籍的流传情况,把南北朝时期的典籍著录状况也反映了出来。

(3)有总序、大序、小序,向读者提供更深广的知识。

k1JqAwOoZPudkKBgDjvhxQ5lS1Y6h7gf1C3oDx6Hl9S8ZmoMtx/CQQ8HjFFAeaO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