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08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中国语言文学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错别字不给分)

1 普通话中惟一不能做声母的辅音是______。

【答案】 ng

【解析】 普通话中的辅音有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ng;舌根音g、k、h;舌面音j、q、x。其中,只有ng不能做声母。

2 从“艦”到“舰”,汉字简化的方式是______。

【答案】 改换声旁

【解析】 汉字的简化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八种: ①用形声字改换形声字,包括改换形旁或声旁,或形旁声旁都改换; ②用形声字改换会意字; ③用会意字改换形声字或会意字; ④省略部分字形,保留特征或轮廓; ⑤利用草书楷化的办法简化形体; ⑥换用简单的符号; ⑦借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 ⑧用简化偏旁或简化字类推。从“艦”到“舰”,汉字简化的方式是改换声旁。

3 “瓜子儿”包含______个语素。

【答案】

【解析】 语素,是指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因为“瓜”和“子”都有相应的音和义,且“儿”在儿化音里是语素且是个不成词语素,只能在词根后面作词缀,因此“瓜子儿”包含三个语素。

4 基本词汇有三个特点:稳固性、______、构词能力强。

【答案】 普遍性

【解析】 基本词汇有三个特点:稳固性、普遍性、构词能力强。普遍性指基本词汇中的词都是一个语言社群中的人们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际中经常地、普遍地使用着的词,其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稳固性指基本词汇中的词大多是自古就有的,历史悠久,人们世世代代都在使用,不容易发生变化。构词能力强是构成新词的基础,基本词汇大多由一个词根构成,所表示的词义在语言的语义系统中一般都是重要的、核心的,因此这些词根容易成为构造新词的基干。

5 词组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是:主谓结构、述宾结构、______、述补结构、联合结构。

【答案】 偏正结构

【解析】 词组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是:主谓结构、述宾结构、偏正结构、述补结构、联合结构。主谓结构两者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如阳光灿烂、心情舒畅。述宾结构指由两个成分以“支配、关涉”的关系组成的一类结构:前面是述语,后面是宾语,如消灭敌人、放下包袱。偏正结构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如祖国大地、独立思考。述补结构前后两个组成部分称为述语和补语,如看清楚、跑得快。联合结构的词组由两个以上相同词性的实词并列构成,如文化教育、调查研究。

6 现代汉语词类首先可以分成实词和______两大类。

【答案】 虚词

【解析】 现代汉语词类首先可以分成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指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虚词泛指没有完整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具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不能重叠的特点。

7 东晋著作郎李充对政府藏书进行整理,将书籍分作______四部。

【答案】 甲乙丙丁

【解析】 东晋时期,著作郎李充对政府于战乱之搜集的藏书进行整理,将书籍以类相从,分作甲乙丙丁四部。因荀勖四部之法,将乙丙两部次序互换,五经为甲部,史记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

8 监本,即______刻本,主要供朝廷使用,也在社会上发售,一般质量较好。

【答案】 国子监

【解析】 宋代刻书中有官刻,监本属于官刻的一种。监本即国子监刻本,它主要供朝廷使用,也向社会发卖,内容以经书、史书、医书为多,一般质量较好。监本以精校精审为风格,以重要的经史图书为范围,纸墨精良,刀法精致。

9 知人论世的主张最早出自《______》一书。

【答案】 孟子

【解析】 知人论世的主张出自《孟子》的《万章·章句下》。孟子的本意是论述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者本人思想、经历等的把握问题。孟子这段话对后世真正发生影响的,正是“知人论世”的主张。它与“以意逆志”一样,成为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也奠定了孟子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

10 主张“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的诗人是______。

【答案】 谢朓

【解析】 语出《南史·王筠传》。谢朓常见语云:“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意思就是说:好的文章音韵流畅得就像光滑的弹丸,读起来不会有滞涩的感觉。

11 《登大雷岸与妹书》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 鲍照

【解析】 《登大雷岸与妹书》是南朝宋文学家鲍照创作的一篇骈体书信。信中描绘了九江、庐山一带山容水貌和云霞夕晖、青霜紫霄的奇幻景色;表达了作者严霜悲风中去亲为客、苦于行役的凄怆心情,结尾转为对妹妹的叮嘱与关切,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全篇文采瑰丽,笔调细腻,写景生动。

12 韩凭妻的故事见于魏晋南北朝小说《______》。

【答案】 搜神记

【解析】 《韩凭夫妇》是晋代文学家干宝的作品,出自《搜神记》卷十一。这是一个中国古代民间爱情故事,写韩凭夫妇坚贞不渝的爱情及其反抗精神,作者赞扬了韩凭妻不慕富贵,不畏强暴的美德,歌颂劳动人民的坚贞爱情,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时揭露了统治者强夺人妻的罪行。

13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是唐代诗人______所作。

【答案】 刘禹锡

【解析】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14 五代后蜀赵崇祚所编的《______》,收录温庭筠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是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总集。

【答案】 花间集

【解析】 《花间集》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选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该书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经典作品,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和艺术成就。

15 南宋以赵师秀为代表的“永嘉四灵”,作诗宗尚晚唐______和姚合。

【答案】 贾岛

【解析】 “永嘉四灵”,指南宋四位浙江永嘉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该派写诗专攻近体,尤其是五律,并以晚唐姚合和贾岛的创作为依据来反对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江西诗派以学问为诗、专在书本上找材料的习气。

16 白朴的《______》是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作为题材的。

【答案】 梧桐雨

【解析】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是元代文学家白朴创作的杂剧,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作为题材,通过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揭示出唐王朝盛极而衰的历史教训,其中也渗透了剧作家白朴在金元更易之间的乱离身世之感和山川满目之恨。

17 明代初年的作家______著有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

【答案】 刘基

【解析】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郁离子》是元末明初刘基创作的笔记,笔记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

18 清代李汝珍讲述才女故事的小说是《______》。

【答案】 镜花缘

【解析】 《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

19 金克木、张中行、余秋雨等人的散文,在文学史叙述中通常被称作______散文。

【答案】 学者/文化

【解析】 八九十年代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现象是,出现一种被人称为“学者散文”或“文化散文”的形态。这些散文的作者大都是一些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一些融会了学者的理性思考和个人的感性表达的文章。“学者散文”的出现,显示了知识分子关注现实问题和参与文化交流的新的趋向。金克木、张中行、余秋雨等人的散文在文学史叙述中通常被称作学者/文化散文。

20 《致橡树》是女诗人______表现个体(尤其是女性)追求生命和人生价值的独立性的重要诗作。

【答案】 舒婷

【解析】 《致橡树》是中国诗人舒婷197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全诗通过整体象征的艺术手法,用“木棉”对“橡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表现个体(尤其是女性)追求生命和人生价值的独立性。诗歌的章法及句法精心安排,使抒情与议论自然融合,使丰富细腻的感情带有理性的光彩。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8分)

1 非音质音位

答: 非音质音位是指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变化,被称作调位,它是一种非音质音位。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重音被称作重位或时位。用元音的长短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被称作时位。调位、重位、时位都是非音质音位,其数目和包含的具体内容在各语言或方言中不同。

2 递修本

答: 递修本是指书版残缺,经过两次以上修补而重新刷印的本子。书版因刷印次数过多或存放长久而漫漶、损坏,经修版、补刻可延长其使用寿命。古书版本,根据刻印的时间、地区、出版者、工艺、内容等可以区分出诸多种类,相应地便产生了各式名称,递修本就是其中的一个版本类别。如宋代的雕版,经宋元两代修补后在元代刷印成的书本称宋元递修本,或经元明两代修补在明代刷印成的书本称元明递修本,或经宋元明三代修补在明代印刷成的书本称宋元明递修本,亦称三朝递修本。

3 《青春之歌》

答: 《青春之歌》是杨沫在20世纪50年代所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主人公林道静的婚姻爱情和人生追求两条线索展开,描写20世纪30年代前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而艰难的历程。小说把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道路选择和中国革命史交融纠结在一起,风格朴实。

4 《关汉卿》(田汉剧作)

答: 《关汉卿》是田汉的浪漫主义历史剧,该剧写于1958年,最初刊于《剧本》1958年第5期,同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以关汉卿创作和演出《窦娥冤》的前后遭遇为主要情节线索,集中表现了大剧作家关汉卿同情人民、热爱人民,以戏剧为武器,抨击封建社会的黑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实现理想的崇高精神,也塑造了以朱帘秀为代表的一批正直的戏剧演员的形象。全剧细节有据,整体框架虚构。

5 游戏发生说

答: 游戏发生说是关于文学起源的重要学说之一,代表人物有康德、席勒、谷鲁斯。康德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席勒主张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并在康德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为“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谷鲁斯提出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仿”的心理活动,本质上与游戏相通。游戏发生说的贡献在于突出了文学的无功利性,但是把文学的起源归于游戏又过于简单化。

6 浪漫主义文学

答: 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驳;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家作品有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雪莱的《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

7 《离骚》

答: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的含义有“遭遇忧愁”“离别的忧愁”和“牢骚”等不同解释。《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离骚》的主旨是爱国和忠君,“香草美人”作为诗歌的象征手法是《离骚》的一大创造。

三、古文标点、释词、翻译(每小题4分,共12分)

1 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标点。标点连同原文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占一格。

答: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逗号亦可)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句号亦可)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於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逗号亦可)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以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句号亦可)”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不加标点亦可)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逗号亦可)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於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句号亦可)”於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标一逗号亦可)尽复予鲁。

2 解释上文中带点词的意义。

答: 图:考虑,谋划。

投:丢弃,丢下。

倍:通“背”,违背。

亡:丢失,失去。

3 将上文画线的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 曹沫担任鲁国的将领,与齐国交战,三次战败逃跑。鲁庄公害怕了,于是把遂邑献给齐国用来求得和解,还是仍旧让曹沫担任将领。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试论韩愈古文的主要成就。

答: 韩愈古文的主要成就有:

(1)提出了明确的、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古文理论

①主张“文以明道”。同时,也充分意识到“文”的作用,为写好文章而博采前人遗产。

②主张为文宜“自树立,不因循”,贵在创新。

③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认为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④发展了孟子的“养气说”和梁肃的“文气说”,提出一条为文的普遍原则:“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并进一步强调“郁于中而泄于外”的“不平之鸣”。

(2)在古文创作实践上

韩愈的古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

①论说文重在揭露现实矛盾,有强烈的感情倾向,在滔滔雄辩中展现自我形象。

②送序文也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形式多样,言简意赅,表达对社会的各种感慨,有较强的抒情性。如《送李愿归盘谷序》《送石处士序》《送董邵南序》等。

③传记、碑志中状物叙事手法的运用。如传记《张中丞传后叙》,寥寥数语,人物声貌立见。碑志则描写生动,不拘格套。重细节描写,且不仅叙墓主事迹,还借以发议论,寓讽刺,表达爱憎之情。

(3)在文章风格与形式上

韩愈的散文,风格雄壮奔放,波澜曲折;语言准确、生动、凝练。兼收前人语言和时下词语,自创新词。善于用变化多端的构思方法组织文章,通过比喻、排比、细节描写等丰富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在无法和有法之间,创立了一种新的散文规范和秩序。

2 简析虎妞的性格特点及其成因。

答: (1)性格特点

虎妞是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仅次于主人公祥子的角色,作为性格复杂的悲剧性人物,她的审美内涵丰富。具体表现为:

①粗野泼辣,有些心理变态;

②既有剥削者的某些特征,又有追求自身幸福的合理愿望;

③既蔑视宗法道德,又屈从礼俗人情。

(2)成因

①社会原因

北京胡同文化的熏陶,使虎妞养成了大大咧咧的豪放气质。但封建社会长期以来的“男权”压迫,使得再“男人化”的虎妞也只能做个“女人”,寻个好人家,相夫教子、三从四德。因此,虎妞的泼辣只是表面的,骨子里这些保守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

②家庭原因

出生在一个特殊家庭,靠剥削劳动者而生活。从小深受父亲刘四的教育和影响,以及代替刘四管理男性车夫的生活环境的历练。

③自身原因

丑陋的长相和不小的年纪让家境不错的虎妞也变成了婚恋世界里的弱势群体,渴望爱情的朴素愿望与其复杂两面的性格特点注定了虎妞的悲剧结局。

五、选做论述题(在以下5小题中任意选做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析艺术真实的特征。

答: 艺术真实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有别于科学真实,艺术真实的特征主要有:

(1)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它在假定性情景之中,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必然性,以此作为自己的目标,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①内蕴的真实

艺术真实不是生活真实的自然主义摹本,而是对它的反映。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艺术真实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的产物。认识是理智的体察,感悟是直觉的把握。文学创造正是在既有理智体察又有直觉把握的心理机制和思维活动中,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作出艺术的揭示和表现。

②假定的真实

艺术情境的假定性是艺术真实的外部特征。由于文学不是对生活真实的照抄照搬,作家就必然会从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出发,对生活真实进行选择、发掘、提炼、补充、集中、概括,通过想象和虚构予以重组、变形及再塑。浪漫型和象征型作品的艺术情境的假定性显而易见:它们或者把现实形象与幻想的非现实形象融会成一个荒诞不经的情境世界,或者完全抛开现实的形象而以虚拟的形象世界取而代之。

(2)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文学创造与科学活动都追求揭示和表现客体世界内蕴的价值,然而文学反映客体世界的审美特征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这就使它与科学真实区别开来。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

①主观的真实

科学是把自己的研究对象当做独立于主体意识之外的纯客体来把握的,它的方向和目标是致力于认知的客观性。然而文学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予人文关怀的立场上,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体性或主观性。

②诗艺性

诗艺即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运用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创造的艺术真实,能够使其价值取向得到理想的表现,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文学作品提供的艺术真实,与讲究实证性、精确性的科学真实是完全不同的真实。

2 简要分析《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复杂性的成因。

答: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奸雄人物。既猜忌狡猾、心狠手辣、报复心强;又表现出优秀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过人胆识和谋略,凝结着人们对于历代统治者深刻而丰富的认识。小说中的曹操与历史真实有一定差距,作为一个被作者塑造的文学形象,其复杂性与这部小说的成书过程有很大关系。

(1)民间性:三国故事源远流长,早在宋代的“说话”艺术中就有了“尊刘抑曹”的倾向,罗贯中正是在这些民间传说和戏剧舞台的基础之上进行整理加工的,小说人物形象一定程度受到民间性的影响。

(2)时代性:曹操的奸雄形象还是时代价值取向和作者正统思想的映射,元明间恢复汉族政权的时代潮流下只能否定曹魏。

(3)历史性:《三国演义》作为历史演义小说,以遵循历史为前提,总体上是实大于虚。因此曹操在“贬抑”的总体基调下也不乏正面因素。

(4)版本问题:目前学界认为较可靠的有明代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毛氏修订本《三国志演义》。前者更接近作者原本,但后者更为通行,经修订后的“尊刘抑曹”倾向更为明显。

3 简要说明普通话中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 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遵循一定的规律,主要由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的四呼类别决定。

四呼是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进行的分类,有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声母的发音部位相同,与韵母的配合能力也大致相同;韵母的四呼类别相同,与声母的配合能力也大致相同。大致呈现出几点特征:

(1)舌尖前音、舌尖后音和舌根音三组声母不能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

(2)舌面音j、q、x恰好相反,不能与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

(3)唇齿音f的组合能力最弱,只与开口呼和合口呼u韵母相拼。

4 简述语言的主要功能。

答: 语言的主要功能在于: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形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成员间有彼此交际。人与人的交际主要靠语言和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文字等系统维持,所以,语言是组成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文字是转写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盲文、电报、旗语、数学符号等也是人类辅助性的交际工具。它们在语言或文字的基础上产生,较文字更为后起,使用的领域也相当狭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本质功能,是其他功能的基础,其他功能由社会交际功能派生。

(2)语言是人类重要的思维工具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功能是语言功能的另一重要方面。形象思维不依赖语言,抽象思维则一般需凭借语言进行。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是大脑。思维与语言具有密切的关系,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于语言的。思维的过程伴随着语言的运用,语言的差异会导致思维方式的差异。

(3)语言具有标志功能

语言的标志功能是交际功能的派生物。语言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社团的标志,是民族、地区和社团情感维系的纽带。语言是一个人身份和文化素养的标志。语言是作家个人言语风格的标志。

5 试述清代校勘学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 在清代,考据学获得极大发展,与此相关,校勘方面成就辉煌,校勘学形成独立学科。清代校勘学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1)专书校勘深入广泛,许多学者亲自校勘了大量古书,取得了丰富的实际经验

如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卢文弨《群书拾补》、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俞樾《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

(2)随着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等专门学科的发展,从事校勘的学者具备了更科学的理论依据。

因此,在涌现出大批优秀学者和高水平的校勘成果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卓越的校勘学理论观点。并且因校勘方法、校勘依据上的分歧而出现了不同的学术派别;校勘通例的归纳也越来越严密,并大体形成体系。其中,《读书杂志·淮南内篇后序》《经义述闻·通说》和《古书疑义举例》卷五至卷七是归纳校勘通例、探讨校勘学理论的代表作。 k1JqAwOoZPudkKBgDjvhxQ5lS1Y6h7gf1C3oDx6Hl9S8ZmoMtx/CQQ8HjFFAeaO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