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沙地精神

这些实现跨越公司的领袖们从来不想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他们从不希望被当作十全十美的人或不可接近的偶像。他们是看似平凡却默默创造着不平凡业绩的人。

——《从优秀到卓越》

在众多国人心里,1978年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年。在这之后的40多年时间里,一个叫作“民营企业家”的群体涌现出来,竞相为国家经济建设而奋斗。在他们面前,没有可以参考的成功样本,没有专业的路径引导,也没有优厚的资源,他们要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合力开创一个时代。

当代浙商企业家群体多因改革开放而生,且如今在国内已颇具影响力,传化集团领军人徐冠巨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1986年10月,徐冠巨的父亲徐传化在“走投无路”的境况下选择办厂创业。而此时这一家人正面临着残酷的现实:25岁的徐冠巨被诊断出患有溶血性贫血,离职在家养病;已年过半百的徐传化,又因任职的乡镇企业经营不善倒闭失了业。那时的徐家除了没有任何积蓄外,还因盖房负债2.6万元,父子二人不得不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四处奔走。

不管是经济、生活抑或心态,徐家都处于常人难以想象的谷底。在最艰难的时候,是一蹶不振,还是触底反弹?徐传化和徐冠巨给出了他们的回答:既然赤手空拳,不如放手一搏。凭着四处借到的2000元本金、一口大缸、一口铁锅和几只水桶,徐传化在家里成立了“宁围宁新合作净洗剂厂”,传化的第一条曲线由此诞生。徐家人为简陋的家庭作坊使出了全部力气,他们相信可以用双手创造生活。

徐家的境况,与当时的中国社会相映衬。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国民经济基础薄弱,可以说是百废待兴。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的一次白手起家。当时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勤劳勇敢的人民。

古往今来,创立家业一直是国人为之奋斗的梦想。通过诚实劳动发家致富是每个劳动者内心最朴实的愿望。改革开放政策点燃了人们拓荒的激情。生存危机面前,谁能冲到前面,谁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谁就有了一线生机。

不同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个体,东西方企业家在性格、能力等方面都存有差异。虽然西方对创业研究较早,形成了诸多系统化的成果,并对创业实践产生了重要指导意义,然而当人们试图把这些优秀的思想“照搬”到中国时发现,有许多思想和方法不成立或无法得到验证。与此同时,中国现代企业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质。我们的企业家经历过资源极度匮乏、市场异常波动、高政策风险等极端时刻,他们犹如在悬崖边行走,不断在动荡中寻找平衡,既要想办法活下去又要思考如何才能活得长久。由此,他们身上常呈现出看似矛盾的特质:执着与灵活同在,谨慎与魄力共存。

20世纪80年代末,受环境和形势影响,社会上关于国家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很多,是否应该继续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其中一个重要议题。那时,传化每年为国家贡献的税金已有2万余元,但面对看似不明朗的形势,徐家父子还是做好了关门歇业的准备。

动荡时代,只有那些能笃思明辨的人才有可能拨云见日。经过冷静讨论,徐传化和徐冠巨达成共识,认为当前的政策不会走回头路,只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企业就可以继续办下去。这样的信心和决心绝非凭空而来,身在改革的浪潮中,他们真切地感知到了潮水的流向。1989年底,传化被当地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徐传化被评为劳动模范。这是传化企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一朵大红花、一份奖状让徐家父子更加坚信改革开放的前景。

在争议与波折中敢于决策、坚守内心是勇者的表现,更是长久立足之根本。凭着在浪潮中立足的果决和敢喝“头口水”的精神,传化在短短数年间就完成了拳头产品研发、占领市场等关键任务,走到了化工行业前列。

此后10年时间里,国内外对改革开放的质疑声持续不断。尽管如此,中国的改革事业“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尽管偶尔后退一步,但最终还是顶住了初期迷茫不安带来的压力。同样地,徐冠巨带领的传化也一路曲折向前。他用拓荒的精神去捕捉商机,用坚持的力量去实践创新,走出了与时俱进的创业道路,传化的第一条螺旋曲线亦随着改革的序幕缓缓展开。 yRWDnOCEyhjW3wtO0xYE3RjAi86ztvdz4lQRkldjNlpqzXlRPdU2NRTr6xL2j25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